电梯的土建结构与安全使用关系探讨

2020-05-03 13:52万仁平胡诚鄢峰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缺陷使用电梯

万仁平 胡诚 鄢峰

摘要:为厘清电梯的土建结构与安全使用关系,进一步提高电梯安装质量,论文通过介绍几起事故案例,阐述土建结构缺陷对电梯安全使用的影响;结合现场检验案例,探讨电梯行业内相关标准对其土建结构的要求,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梯 土建结构 缺陷 安全 使用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 and safe use of  elevators is clarified to improve elevators installation qual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accident cases and describes the impacts of civil construction defects on the elevator safety. Combined with an on-site inspection case, the requirements of related standards in elevator industry for civil structure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are intend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ractitioners.

Key words: elevator, civil structure, defect, safe, employ

0 引言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电梯总量达到627.83万台,相比2017年增长了65万余台,其增长率位居机电类特种设备首位。同时,2018年发生电梯事故数量达31起,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特种设备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14.16%、9.82%。因此,提高电梯安全运行水平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电梯作为高层建筑内的重要交通工具,建筑內合理的土建结构是电梯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然而,实际检验过程中常发现不合理的电梯土建结构导致电梯安装质量不符合GB 7588—2003/XG1—201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以下简称:GB 7588标准)的要求,需要后期的整改方可消除安全隐患。因此,厘清相关电梯标准规范中关于土建结构与电梯安装规范的关系,为建筑设计方、使用单位、电梯检验单位等相关单位提供工作参考方案,进一步保障后期设备使用安全。

1 事故案例分析

1.1 应急救援通道被封堵

2018年,大连一男子乘电梯到5楼影城,因专心玩手机而到了6楼。因该楼层暂未开放(6楼电梯外呼按钮暂未启用),所有通道都被封死了。男子到了6楼后发现自己怎么都找不到出路。在解救过程中,民警也因未获知电梯6楼外呼未启用信息,与被救男子同时困于6楼处的消防通道。最后,被困人员向其他民警求助,请商场的工作人员打开了消防通道。

因电梯发生故障等原因造成人员被困时,救援人员等相关人员只能依靠畅通的应急救援通道脱离困境。若事例中的男子乘坐的电梯发生故障停在6楼且该楼层消防通道又不能被打开,将加大相关人员的救援难度。因此,保持建筑物内的救援通道通畅,是应急救援预案有效实施的保障。

1.2 井道安全门设计不合理

2017年,湖南怀化某商住楼发生一起乘客坠入井底事故。据相关报道分析,该事故的发生存在以下几种可能:(1)在自救过程中小孩把电梯门扒开,由于轿厢地坎与井道安全门之间的距离过大,于是两小孩就从这个缝隙中掉了下去;(2)电梯护脚板与电梯服务层站地面离地面距离过大,在攀爬过程中不慎从空隙处坠落。近几年,全国发生多起由于井道壁间隙过大,被困电梯人员盲目自救或者救援不当导致坠落电梯井道死亡的事故。因此,合理的土建设计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井道安全门的安全使用。

1.3 井道围壁高度过低

2016年,吴川市发生一起简易升降机伤害事故。事发升降机围壁高度不够,存在人员可进入设备运行区间的隐患。一员工伸头进入设备运行通道寻找手机时,被处于运行状态的吊笼与井道横梁发生剪切而被夹死。可见围壁高度是部分封闭式井道的重要风险点。

2 电梯土建结构标准要求

2.1 应急救援通道检验案例

2.1.1 现场检验情况

2017年,TSG T7001—2009/XG2—2017《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第2号修改单(以下简称“新版检规”)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多部电梯因救援通道未保持通畅被判定为不合格暂停使用。其中有些是由于开发商出于销售等目的将房屋设计为电梯入户,使得救援通道须经过私人空间到达,如宁波某小区10部电梯单独入户,消防应急通道和电梯是不直接相连的,一旦电梯故障,维修或救援人员只能从住户家里进入电梯井。在电梯定期检验过程中经常发现救援通道被用户私自改为私人空间。因此,一旦出现乘客被困需电梯就近平层放人的情况时,救援人员须经私人空间后方可到达相应的救援楼层,拖延了救援进度。

2.1.2 应急救援通道检验要求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相关规定,电梯滞留人员2小时以上为特种设备一般事故。目前,国内新版检规、《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含第2号修改单)电梯救援通道相关要求的实施意见》市监特[2018]37号文件对应急救援通道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实施意见。新版检规要求建筑物内救援通道保持畅通,以便相关人员无阻碍地抵达实施紧急操作的位置和层站等处。市监特[2018]37号文则明确指出,对于按照新版检规监督检验合格的电梯必须满足附件A中8.7(2)项应急救援通道要求。而对于新版检规实施前的监督检验或现有建筑物中增设的电梯因建筑结构难以整改达到新版检规附件A中8.7(2)项要求的,使用单位可采取其他可行性措施并按规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进行整改。《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局关于明确电梯救援通道有关要求的函》(特设局函[2019]2号)则对市监特[2018]37号文中“现有建筑物中增设的电梯”一词统一了执行尺度:既包括2018年7月30日之前已建成的建筑物,又包括2017年10月1日之前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筑物,新增井道中安装的电梯或原有井道中新安装的电梯。

因此,根据对上述文件规定的理解,对于可以通过后期拆除等方式解决应急救援通道封堵问题的须整改到位。而对于通道被使用单位阻隔而又难以整改的情形,定期检验时可要求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通过其他可行性措施(制定并完善救援方案、共同签署安全管理承诺书等)进行整改后,方可使用。

2.2 井道安全门检验案例

2.2.1 现场检验情况

国内部分开发商出于建筑美观或后期其他使用的目的,将建筑物内的部分楼层不设电梯停站或相邻停站楼层地坎的间距超过11 m。然而,部分建筑开发商既未选购带有轿厢门的电梯,又未在井道土建施工时留有井道安全门的孔洞,致使电梯安装后存在重大隐患。在对某商务大楼监督检验时,发现该大楼1楼和4楼为相邻停站楼,且此相邻停站楼层之间距离超过11 m并在中间未设有其他楼层。由于此间距(1楼和4楼)未设有其他救援通道,开发商在距1楼(基站)约5 m处的井道壁上。设置井道安全门,且在安全门出口处采用伸缩爬梯,供人员到达1楼通道。但是安全门出口处未设有护栏和扶手的保护措施,存在人员坠落风险。

2.2.2 井道安全门检验要求

井道安全门是当电梯发生故障时保障相关人员安全和检修使用的门。根据GB 7588标准第5.2.2条规定,若相邻两层门地坎间的距離大于11 m,其间应设置井道安全门(使用轿厢安全门除外)。同时,要求井道安全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门的高度不得小于1.80 m,宽度不得小于0.35 m;(2)井道安全门不应向井道内开启;(3)井道安全门应装设用钥匙开启的锁。当门开启后,不用钥匙亦能将其关闭和锁住,在锁住情况下,也应能不用钥匙从井道内部将门打开;(4)应当设置电气安全装置以验证门的关闭状态。若采用伸缩爬梯作为应急救援通道时,应依据新版检规第2.1条和2.3.3条要求,使用单位增加护栏和把手,并在附近设置永久性电气照明等安全保护措施,实现安全通道安全方便的使用。

2.3 非封闭式井道检验案例

2.3.1 现场检验情况

采用非封闭式井道的电梯一般应用于景点、酒店和办公大楼等场所,具有一定的观光性质。2018年对辖区内老年大学的一台电梯进行监督检验时,发现该电梯井道结构为非封闭式井道。井道底坑深度1.6 m的范围内采用混凝土结构,在1.6 m~4.4 m的高度范围内的井道未封闭,其余范围内的井道壁采用玻璃材质。在井道1楼处(向外延伸0.5 m范围)附近为相邻楼栋的窗户,存在人员可攀登进入井道的可能性。该井道底坑处围壁高度仅为1.6 m,而且围壁往外水平延伸0.5 m范围内存在人员进入井道的可能性,存在人员与设备运动部件发生剪切的风险。按照GB 7588标准5.2.1条要求,当围壁与电梯运动部件水平距离0.5 m时,围壁高度至少为2.5 m的要求。结合实际使用和标准要求,安装单位对井道底坑处的围壁进行加高处理。

2.3.2 非封闭式井道检验要求

GB 7588标准对部分封闭式井道的围壁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求部分封闭式井道只能用于一些在火灾情况下井道不用于防止火焰蔓延的场合,而且对围壁的尺寸有严格的要求。井道围壁应无孔、距离平台边缘最大距离为0.15 m,而且当井道围壁距电梯运动部件距离不同时,对围壁高度要求也不同,但不能低于1.1 m。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应急救援通道被封堵、井道安全门设计不合理、围壁高度过低等事故案例分析,得知合理的电梯土建结构设计是保障电梯安全使用的前提条件。而对检验案例和法规的解读,得知提高电梯安装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在电梯土建结构的设计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标准执行。

参考文献

[1] 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7588—200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 7001—2009[S], 2009.

猜你喜欢
缺陷使用电梯
电梯,电梯,“飞”起来
浅谈普通高校竹笛专业教材的使用
浅谈工位器具的合理性设计与使用
论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使用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电梯不吃人
被困电梯,我不怕
印度电商为两大“缺陷”苦恼
开开心心乘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