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淳
摘 要:随着文化交际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实现全球化,那么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可能存在非单一价值观念,在多种的价值观念中会出现一种作为主流价值观的存在并与其他价值观共存。荷兰心理学家霍夫斯特德为克服价值观研究中的弊端,在80年代初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主要涉及价值观、知觉和满足等方面,并归纳出比较不同文化價值观的四个方面回避不确定性。然而近年来部分学者针对霍夫斯泰德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产生了质疑。该部分学者认为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在文化维度上发生了变化,两者并非处于对立两极,而是呈现出S维度的特征。根据以上理论,笔者针对高校中90后学习者进行调查,针对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否存在为主要问题,针对被调查者在小组中或集体合作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参与测试的90后被调查者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了明显的集体主义特征。同时,根据总体调查问卷结果调查反馈情况来看大部分被测试者表现出既具有集体主义又具有个人主义的s维度特征。
关键词:S维度论;集体主义;个人主义
一、S维度论
霍夫斯泰德(1980)cultures consequences一书中总结了比较文化差异的四大维度: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回避不确定性(uncertainty),男性倾向—女性倾向(masculinity—feminity)。其中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一直受到广大学者广泛的关注和运用,众多学者一直认同霍夫斯泰德的二元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维度,认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文化维度上的两极,非此即彼。安迪斯(1990)对两种倾向进行实证性研究时发现,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并没有表现出必然的相关性。研究强调了文化内的多样性,即在同一文化背景的人群中一部分表现得既个人主义又集体主义,一部分既不个人主义又不集体主义,还有一部分要么个人主义要么集体主义。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部分学者认为两者在文化维度上发生了变化,并呈现出 S 维度的特征。
二、调查研究
在亚洲绝大多数的国家中,中国是典型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代表。文章以中国90后大学生集体价值观念是否存在为主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国内外本科、研究生、博士生中经常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的90后,发放问卷总量60份,回收44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均为有效问卷。问卷共设置10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研究的步骤主要分为确定切入点、根据理论设计问卷、发放并回收问卷、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这四个方面进行。
在客观题中体现集体主义价值观念明显的有以下四题:
(1)本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比自己完成的效率及质量要高很多。
(2)在课堂上观看了自己小组或其他小组的成果展示后,你愿意为其指出不足。
(3)在小组合作中我努力完成作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小组荣誉而不是为了自己。
(4)如果与小组安排时间冲突,我愿意调整为小组调整自己时间
以五度量表作为参考本调查问卷中主要设置为四个选项,分别为: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根据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选择同意(非常同意、比较同意)的比例占总数的79.55%、95.46%、77.28%、95.45%;选择不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的分别为21.45%、4.45%、22.73%、5.54%。笔者发现集体主义更重视依靠集体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以笔者自身为例在参与集体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元化的信息以及对任务不同角度的理解,同时在任务完成度与质量方面,相对于个人完成相比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不同。受访者以集体主义为主线,讲究个人应同集体相协调,个人服从集体,并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核心为其贡献自身建议,完善集体利益突出集体成绩展现绝对的集体主义精神。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成员往往把自我摆在所处的群体中来考虑问题,强调作为群体成员对集体的贡献,注重集体荣誉的重要性。正所谓:“和为贵”;“人心齐,泰山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根据蔡安迪斯综合各家意见,对集体主义作了一个较权威的定义:(1)集体主义者认为集体目标高于个人目标(2)集体主义的自我感觉是一种与内团体有更多关系的感觉(3)集体主义强调角色规则对行为的指导作用(4)集体主义强调为责任感和社会联系维持各种关系。
蔡安迪斯及其他学者在集体主义认识方面做的研究,将集体主义社会特征概括为:集体目标高于个人目标;考虑个人行为对内团体成员的影响;喜欢与内部团体成员分享各种资源;信奉内部团体规则和价值;社会行为受到规范的强烈支配;在个体主义文化中个体以个人目标为先,如果个体从内部团体中得不到他所需要的东西,他马上会离开原来的团体,寻找新的团体。参考调查数据结果可判定在特定的环境与任务范围内90后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存在的。
在客观题中体现个体主义价值观念明显的有以下几题:
(1)在小组任务中,如果我承担了绝大部分工作且作业完成质量高,我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大家的表扬。
(2)如果老师按划分范围评分,我会更加积极完成作业。
(3)在小组中,我的工作比别人完成的好,对我来说很重要。
同意比例分别占总数的88.64%、72.72%、72.72%;不同意则占总数的11.36%、27.27%、27.27%。结果显示出90后大学生中对于团队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处事态度表示认可。对以上主观题的分析得出,在当在个体主义观念占主导地位时强调的是自身的能力被认可,注重在集体中突出自身价值,得到认可和受到表扬赞美都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典型表现形式。集体主义价值观并不是完全绝对的存在的,被试人群中都存在相当部分的人表现得既集体主义又个人主义。这就符合S维度论即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统一、融合和渗透的特点。
上文中客观题只是作为90后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对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一种倾向意识的体现,笔者通过2道主观题来进行进一步分析解读。
(一)以“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和尚没水吃”为例请被调查者去表达对这两句话的看法,得到的回答具体如下(由于内容繁多取典型举例):
(1)寓意团结协作不要过分表现自己,注重集体荣誉
(2)我认为有能力就应该表现出来,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3)量力而行,适度原则
答案主要分为三方面:集体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中庸价值观。“众人拾柴火焰高”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故事中体现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只是重视自身是否有水喝,并非绝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在团队的合作中既要保持集体主义价值观,但是又要避免过分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因为过分的个人主义会对整体任务的效果产生影响。受试者中的主观评价中大部分都在强调要注重集体荣誉,同时在与持相反意见的受试者进一步交流时其认为集体项目中应该突出自己的存在价值,在团队中脱颖而出才是他们喜欢的。同时,“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故事中受试者认为不能完全的不顾群体,更多的是做好分内但不要推脱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即便存在着个人主义价值观,90后大学生也并没有产生绝对的个人主义,并且还是希望在集体中起到促进作用。这一结果侧面的反映出S维度的存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态度已经不是完全对立存在的,而是变为两级化并且互相融合与渗透,产生了即有集体主义又有个人主义的现象,用传统中国文化来形容即是中庸。
(二)以“是否同意个人竞争意识比合作更重要”为例向被调查者提问,在问题设置中个人竞争意识代表着个人主义价值观,而合作则象征着集体主义价值观,该题的设置是测试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对待这两个主义的看法和判断,最后笔者得到的回答具体如下(由于内容繁多只取典型举例):
(1)竞争意识很重要,但是合作意识更重要
(2)同意,竞争确实比合作更为重要,只有竞争才能促进发展和进步。
(3)竞争促进学习和成长,但合作意识也尤为重要。
笔者对答案归纳为三方面包括:集体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中庸价值观。调查结果的反馈也同样是印证了S维度的存在,即在相同事物中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态度已经不是绝对对立存在的,而是变为两级化并且还包括互相融合与渗透并从中也产生了即有集体主义又有个人主义的现象存在,受试者中中庸比例约占总数的66%,反映出个人竞争意识与合作是同样重要的,二者不冲突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融合互相依存。
三、调查结果总结
通过数据笔者发现在接受调研的90后大学生群体中,关于集体主义价值观在小组中所表现的绝对性已经从过去的必然存在转变成了更灵活、更变通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并且与个人主义价值观也不再是以一种对立的现象存在。过去社会中以宣扬绝对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为主要导向,主张个体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人们价值观的主体是集体,个人利益、个人得失要服从于集体利益、集体得失。这与霍夫斯泰德的个人主义 / 集体主义维度,认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文化维度上的两极,产生了充分的印证。而随着时代发展,个人价值已经开始融合并消弭于集体价值中。但这种集体主义价值不是强行要求个体毫无疑问地服从,而是个体自发自为地去做事。个体按照个体认为的公正和真理去做事,体现出个体的选择权。借用《太极图说》和太极图所表征事物阴阳平衡、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的原理。现实生活中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同样也处于一个太极之中,它们是冲突与和谐的统一体,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常说的“相生相克”。假定集体主义为阳因子,个人主义为阴因子,则二者间的相关性表现为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冲突、协调,最终走向融合。在太极图中的处于“阴”、“阳”之间的“S”曲线显示:阴(个人主义)阳(集体主义)是互补的,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世界上价值观的基本类型,当然在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优值”,即在90后大学生如何在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二者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克服各自的消极因素,吸收各自的积极因素,使其能更好地理解或驾驭文化差异,增进彼此了解,从而促进团队中的融合。
四、结语
S维度论的指导思想是和而不同,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和”是指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不同的价值观共存,并且相互补充、相互协调,最终达到主体上的和谐。通过笔者测试发现集体主义价值观在90后大学生的团队合作中是存在的,但为集体中包含着个人的荣誉与成绩,所以在团队合作中集体主义的存在是以关乎自身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为前提,达到一荣俱荣的效果。同时,价值观绝对化的减弱更多的展现出了集体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中庸价值观界线的模糊化,多重方向的发展即呈现出 S 维度的特征。
鉴于文章的调查范围较小,文章还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和不足,虽然考察了对90后大学生集体价值观是否存在,但主要限定是在团体合作中的表现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浅析。进一步研究的设想是扩大调查范围、完善调查问卷并细化问题,文章只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更好地进行s维度下集体主义价值观在90后大学生中是否存在的具体表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Hofstede,G.2011.Cultures Consequences: ComparingValues, Behavior,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across Nations[M].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Inc.
[2] 颜静兰,陈乐.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文化维度透视[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6):88-94.
[3] 原晋,郭春霞.跨文化交际中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J].科学大众 ,2012(03):145.
[4] 孟子·公孫丑下[M].
[5] 徐晓丹.中西方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及其融合趋向[J].理论探讨,2005(03):122
[6] Samovar Larry A. Richard E .Porter,Lisa A. Stefani.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3rd ed.)[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
[7] 魏光奇.天人之际:中西文化观念比较[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