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新媒体也应运而生,这给高校的意识形态带来了诸多的挑战。新媒体的出现,让西方文化得到渗透,再加上各种腐败思想的发展,让高校的主流思想遭到了威胁;其次,网络的出现又增加了高校对大学生思想的监管难度。所以,为了从容应对这些挑战,高校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并且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网络监管。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最终保证高校意识形态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高校;意识形态;应对措施
高校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场所,作为社会人才的聚集地,具有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以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责任。但是随着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体的发展和出现,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从而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一、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发生的变化
(一)学生主体地位提升
意识形态对于人们进行实际活动具有指引和统领的作用,所以正确的意识形态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意识形态教育主体主要指的是对意识形态进行控制和传播的主体,而该主体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接收信息的客体。因此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教育主体就是高校教师。但是基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在地位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别,由于教师的权威性,所以导致学生在意识形态学习过程中的自由地位一直难以得到实现。但是新媒体环境的出现,为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之间的平等交流提供了平台和机会,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得到了提升。新媒体的出现,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主浏览信息,并且学习自己喜欢的内容。因此,新媒体环境的出现,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升。
(二)时空限制消除
新媒体的出现,尤其是移动媒体的出现,让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消遣娱乐、查阅资料、观看咨询。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范围实现了拓展,意识形态教育也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时间段或特定的空间。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有着明确的时间和空间规定,学生也只能在这样的条条框框内进行学习,这种不自由的状态严重束缚了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求知欲。但是新媒体的出现,让学生可以在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教育来进行丰富。尤其是新媒体技术对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元素的利用,让学生有更强的接受意愿。再通过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多种形式的传播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更全面、更便捷地获取信息,并且还可以发表自身的看法。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时空限制。
(三)教育实效增强
传统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大多采用的是灌输式教育方法,再加上意识形态教育理论性较强,所以导致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效果并不太好。而且受传统教育影响,学生的地位一直处于劣势,教师有着绝对性的地位,学生长期在这样不公平的环境之下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又一次被削弱。但是在新媒体中,可以将意识形态教育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提升了学生接收意识形态信息的积极性,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有所提升。另外,网络为学生进行学习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資料,学生可以学习课堂之外的更多知识。而且新媒体的出现,为学生进行互动提供了平台,学生可以与教师、同学等进行互动,极大地提升了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
(四)教育力量丰富
意识形态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和教师单方面的力量,而是需要家庭、社会等多种力量的共同努力和教育。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的误解,很多人一贯地认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必须经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进行,所以这样一来教育力量单一,就会导致教育效果低下。所以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形成课堂教学和课外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让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且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教育。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进行沟通,对学生情况进行相互交流,进而快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避免学生意识形态受到威胁。最终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各种力量的共同教育,保证高校的意识形态不会受到威胁。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
(一)西方文化渗透,意识形态受到干扰
新媒体的出现,为西方文化渗透提供了平台和环境,我国的意识形态也因此受到了威胁。尤其是仇视我国的敌对势力,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大力宣传反动思想和错误思想,并且企图通过宣传西方的文化价值观来制造反动运动。这些思想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违背。新媒体的出现让这样的舆论得到了更大的蔓延。尤其是高校,近年来,已经有一部分高校老师被这样的错误思想所影响,然后在课堂上和网络上发表一些错误的思想言论,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而且高等教育阶段正是大学生确定三观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很容易影响到学生之后的发展。虽然在各方的努力之下,西方敌对势力对错误思想的传播已经有所改善,但是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各方和西方的意识形态斗争依然异常激烈。
(二)腐朽文化兴起,主流意识受到影响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出现后,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和认知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对世界、对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也成为了我国的正确选择。而马克思主义并不仅仅指马列主义思想,还包括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然而随着新媒体环境的来临,各种各样的思想肆意蔓延,对我国的主流思想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种错误的思想不仅会影响人们三观的形成,还会削弱人们的信念,最终影响到我国的主流意识。而且,由于我国社会上仍然存在诸如就业困难、环境污染等一般社会现实问题,网络舆论容易把社会矛盾放大,所以这些现实问题也很容易让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产生怀疑,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就会因此受到威胁。
(三)思维方式更新,意识形态教育难度增加
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以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所以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时也是经过多重的筛选,最终才将正确的理论知识进行传授的。而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手段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理论性较强,而且长期以来受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都被固化了。但是在新媒体出现之后,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碎片化等特点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了改变。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因此有所变化,学习浅显、拒绝思考成为多媒体出现后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新媒体为学生思维方式带来的变化,让学生对传统教育方式提不起兴趣,所以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难度也因此有所增加。
(四)传播方式增加,高校监管难度增加
在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时,课堂学习、讲座、集体活动等是主要的教育传播方式,这些方式都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这些传播方式都带有强制性和单方面灌输性,所以教育效果并不高。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地位逐渐发生变化,学生的主动性越来越强。而且新媒体的出现为信息传播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方式和形式,新媒体为信息传播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衍生问题。因为传播方式的增加,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传播,由于过度的自由性和便捷性,导致高校对信息传播的管理逐渐失控。各种腐朽思想有了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就会越大,最终对主流思想的影响也就越大。所以新媒体的出现,让传播方式变得更加丰富,但与此同时高校的监管难度也变得更大。
三、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应对措施
(一)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在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主要的教育渠道,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方式内容枯燥、方式单一、忽视实践等问题,导致高校的思政教育效果并不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也因此受到影响。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作出新的应对,并且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比如在教学时要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存在。其次还要运用新媒体技术,比如通过网课等形式,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
(二)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旋律的教育
要在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旋律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也是与西方意识形态竞争,实现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之外,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比如图书馆、宣传栏等,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教育。
(三)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
由于传统教育方式的局限性,导致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并不高。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可以充分運用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以此来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最终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教学效果。首先,除了原有的课堂教学之外,学校可以建设网络新媒体平台或网课平台进行在线教育,以此来丰富意识形态教育的教育手段。另外,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进行主流意识宣传,并且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最终为学生建立一个全面的、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意识形态教育系统。
(四)加强网络监管,保证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加强网络监管,保证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也是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必须步骤。新媒体的出现,让信息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但是与此同时,各种信息和思想的传播也让我国的主流思想受到了威胁。因此,必须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督和管理,并且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措施。在网络监管方面,我国的相关部门和高校也可以吸取其他监管行业的优秀经验,而且网络监管必须符合新媒体网络的基本规律。另外,国家还可以建立特定的网络监管部门,专门负责对高校网络的监管,这样更可以直接有效地对意识形态进行监管。
四、结语
新媒体的出现,为信息传播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之处,传播速度提升、传播更加便捷、传播主题丰富都是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优势。但与此同时,各种信息和思想的传播、对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威胁,尤其是西方的意识形态和腐朽思想,更是对主流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因此,高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从而保证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刘平.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2] 张亚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7.
[3] 刘月文.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04):32-34.
[4] 李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02):132-134.
[5] 陈轻轻.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17.
基金项目:文章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全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JZ19-08。
作者简介:赵盼盼(1990.07- ),男,汉族,陕西咸阳人,硕士,助教,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