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中央开展第二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对全党、全社会、全行业、各领域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高校作为思想宣传的重要阵地,应深刻把握主题教育的时代内涵和内在要求,将宣传工作与主题教育落到实处,不断克服各种风险和挑战,在实践中促进高校宣传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校;宣传工作;路径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工作条例》(简称《条例》),该《条例》的发布,不仅是宣传领域的基础性党内法规,也是党在宣传事业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条例》明确指出“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同时也为高校开展高质量的宣传工作精准把脉,《条例》指出了“高校党委设立宣传部”的措施。高校不仅是思想宣传的桥头堡,还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应积极创新思想宣传形式,同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础,推动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高校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
首先,对于加强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重要思想不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同时也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培育一批具有政治担当、思想纯洁的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其次,对于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党作为领导一切工作的前提,具有统筹全局的作用,开展主题教育对于保持高校党建工作的纯洁性,坚定党的宗旨信念以及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重要作用。再者,对于凝聚党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主题教育促进高校宣传工作高质量展开,有利于高校师生党员与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党性,牢固树立党员意识,与群众密切联系,从而锻炼了党心,锻造了党性。
二、主题教育视域下加强高校宣传工作的原因
高校宣传工作的开展不应是“走过场”式的“形式主义”,而应该深入思考与立足于高校开展思想宣传工作的“初心”和“使命”,从而精准定位高校宣传工作的着力点。
第一,高校开展思想宣传工作的本质是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一批具有政治担当、思想纯洁、责任意识的新时代人才。第二,是坚持和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的本质要求。第三,高校宣传工作的使命是将凝聚党的力量与立德树人相结合,这是加强新时代高校宣传工作建设的重要环节。高校承担着培养政治过硬、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国家的高速发展、党的力量不断壮大都需要品性高洁、党性强的新鲜血液注入,切实加强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则成为人才培养的思想基本保障途径。
三、主题教育视域下高校开展宣传工作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层级管理,自上而下形成制度保障的路径
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是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抓手。一方面,线下要坚持党委带头,师生党员自觉学习原文、感悟原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党委领导班子切实做好带头学习示范作用,引导师生党员学习指定篇目和内容,同时双管齐下,既要在党委干部中心组专题学习中轮流领学与发言,也要在各学院党员学习大会上轮流领学,引领示范,自上而下实现全校学习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线上要坚持自主学习与辅导学习。即以自媒体平台为载体,与高校特色相融合,打造特色内容,以在趣味化学习中营造主题鲜明宣传形式;同时,又要以开展专家专题报告,集中观看主题学习视频为导向,在网络共享平台中交流讨论,定期互动辅导,加深思想认识。
(二)扎实做好“六进”,深化思政传播的路径
进一步形成大学生党建工作合力,实现大学生党建工作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機制的创新,增强时代感和针对性。
一是进教材。高校要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二是进课堂。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制度,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讲鲜活讲透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示范课程评选,开发《中华传统文化与人文素养》校本教材,强化(红色、传统)文化育人。三是进头脑。紧扣师生特点,创新方式方法,组织“学习进行时”“永远跟党走”等主题党、团日活动。四是进寝室。 继承和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作风,以一个党支部为试点,以栋为单位,建立寝室党支部。五是进社团。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社团,每个社团必须成立学习小组,发挥党员社团骨干在党建工作进社团中的核心作用。六是进网络。充分发挥“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作用,在学校官微与学校各种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开辟“学‘习”板块,全面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力量。强化网络育人,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用健康的网络文化引导教育广大师生。
(三)坚持思想引领与优化方案协同发展的路径
新时代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落实到本质是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工作,发挥他们的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三全育人”理念,系统化推进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环境思政改革创新;因此,主题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想宣传工作以坚定的核心思想为指引,念人民所需,为人民办事。
(1)结合高校实际,创新“学生思政”
一是把“学生思政”与创新创业结合起来,将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有机融合。二是把“学生思政”与了解国情社情、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强化实践育人,开展“扶贫支教”,关爱留守儿童,参与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三是把“学生思政”与实习实训结合起来,开展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农村校园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触角深入社会的最基层。
(2)创新“教师思政”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修订高校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核制度,实行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严格落实专职辅导员、专职思政课教师、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规定,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名师引领作用,建设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名师工作室。强化精准帮扶育人。单设职评体系,确保思政工作队伍高级职称岗位设置比例不低于其他学科的设置比例。
(3)创新“课程思政”
巩固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加快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高校要发挥教育教学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学习活动,在融入思政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教学技术和多元化教学形式,比如:开展“同上一堂思政课”年度教学比武。坚持学校党政领导到院系作形势报告、听课调研制度,加强对“课程思政”研究等,此外,高校要立足于将主题教育与立德树人相结合的理念,在校园浓厚的教学与学习氛围中,开展如“国旗下再教育”、“学习先烈,保持初心”实践学习等校内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与党同心、同行。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力。
(4)创新“环境思政”
優化校园文明环境,发挥文明创建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加强学校网络管理,完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管理办法,打造学校“绿色网络”空间。加强新媒体阵地建设,打造覆盖全校的新媒体工作矩阵体系。强化网络舆情监测和研判,做好重大活动、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营造先进典型育人环境,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在“走学院,走校园”中“查问题,解难题”开展自查与自纠,整改党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党政宣传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升思想引领的价值,大力宣传、广泛推介、着力发挥先进典型群体的“联排效应”和“示范效应”。加大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经费专项投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集成式、项目化建设。同时,制定宣传工作机制,结合高校特点,创新与优化宣传方案,逐步营造“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浓厚校园宣传氛围。
(四)加强学校党员干部学习能力建设的路径
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党员干部学习能力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学习党章、宪法,遵守党章、宪法;贯彻党章、宪法;维护党章、宪法。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加强学校统战工作,以“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为重点,在党外知识分子中开展“跟党迈进新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把党外知识分子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五)全力维护学校和谐稳定发展的路径
(1)加强制度建设,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工作安全。研究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测评体系,建立完善院党委班子成员联席指导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加强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督查指导,不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校内巡查工作。
(2)强阵地管理,严格执行学校学术会、报告会、讲座、论坛、研讨会等管理规定和学生社团登记审批管理制度,实行“一会一报”“一事一报”。严格落实课堂教育教学、宣传思想阵地、网络意识形态、有关项目资金、各类社团等的管理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实行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无缝管理。
(3)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建立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教师教学考核、教学过程督导制度。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等网络课堂管理,严格意识形态审查。严格执行课程设计、教材选用、校本教材出版发行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审查制度,严把政治导向责任关。对学术活动、论坛、讲座等活动严格审批,
(4)加强预警防范处置,强化综合治理。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落实《关于抵御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的实施办法》,抵御利用宗教对学校进行渗透。
(5)完善舆情应急处置,制定舆情应急预案,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加强综合研判,开展风险评估,积极面对,科学应对,合理引导,使舆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6)健全意识形态工作安全稳定责任体系,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意识形态工作安全稳定责任体系,突出考核问责,推进层层落实,着力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立体化校园安全稳定防控体系。建立多方协调、信息共享的联动互动机制。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形势,推动各个责任主体履职尽责,筑牢学校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工作安全防线,确保高校和谐稳定。
四、结语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视域下,发挥高校宣传阵地主心骨作用,开展思想宣传工作,要切实打好思想基础,并立足于高校开展宣传工作的“初心”和“使命”,从党委到学校各层面形成有效的学习与宣传机制,同时,依托现代化宣传手段,在“学”、“思”、“知”、“行”的实践过程中,多渠道、多维度地构建高校宣传工作格局。
参考文献
[1] 黄坤明.映照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指导思想[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08).
[2] 姜仕华.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遵循[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03).
[3] 张利.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创新思考[J].福建茶叶,2019(06).
基金项目:文章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项目名称:《新时代高校视觉传达艺术课程中意识形态教育的研究 》(19E17)的成果;项目名称:《“三全育人”视域下内地西藏班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理路与路径研究》(19B27)的成果。
作者简介:刘晓毅,女,湖南岳阳人,湖南民族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意识形态教育、传统文化;姜宗福,男,湖南岳阳人,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汉字研究、甲骨文研究、宣传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