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少数民族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5-03 14:04毛旭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生少数民族民族

毛旭

摘  要:高职少数民族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民族意识强烈、自尊心与自卑感并存、自我意识强、心理压力大等心理特点。少数民族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高职少数民族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对策,切实提升高职少数民族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新生;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0)01-0027-03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关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重要文件,强调要从机制体制建设、干预机制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当中的少数民族新生,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青年代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对少数民族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校园的安全稳定等都有重要影响[1]。关注高职少数民族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引导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高职少数民族新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一)民族意识强烈

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部分生活在少数民族集聚地区,他们有着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从小接受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的熏陶,同一民族的大学生在生活习惯、文化观念、价值思维等方面具有极强的相似性,他们不仅热爱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并且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高职少数民族新生也会把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带到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他们更乐于和本民族的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当他们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强烈的民族意识会导致他们在处理问题时有时不顾是非曲直,一味维护本民族新生的权益,进而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同时,沉浸在本民族小圈子的新生,会影响他们的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少数民族新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二)自尊心与自卑感并存

由于高职少数民族新生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为本民族感到骄傲和自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他们的自尊心。同时,由于地理区位、经济条件、教育条件等限制,少数民族学生所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有限,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普遍不高,能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学习,也是地区高考中的佼佼者。然而,进入大学之后,他们会接触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从学习成绩、家庭条件、教育背景来看,少数民族新生会发现自身与其他同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差距,会给高职少数民族新生带来强烈的心理刺激。自尊心与自卑感并存的矛盾心理,往往会导致他们出现社交障碍,对校园人际交往产生逃避和恐惧心理。

(三)自我意识强,心理压力大

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生活在相对落后的地区,自然资源有限、生活环境恶劣,导致他们竞争意识比较强烈[2],特别关注本民族和自身的利益,自我意识强,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同时,高职少数民族新生,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想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成长成才,但受之前教育条件的限制,在进入大学之初,处在劣势地位,学习竞争力弱,在学习上与其他同学存在一定差距,学习压力和潜在的就业压力比较大。

二、高职少数民族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高职院校对少数民族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长久以来,我国高职院校比较重视学生的技能技艺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院校领导和学生工作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重视不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在高职院校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针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无论是课时安排、课程评价,还是课程投入等都远远不及专业課程。心理健康教育常常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课时少、投入有限。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并没有单独区分少数民族新生这一特殊群体,没有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对他们给予适当的关注。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专业的、操作性比较强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少、水平参差不齐。高职院校新生人数多,专业不一,心理健康教育课也不是每个专业的必修课,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多混为一体。心理健康教育不受重视加上师资力量薄弱,致使高职少数民族新生这一特殊群体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收效甚微。

(三)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课程设置缺乏特色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总的教学计划中,针对少数民族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没有科学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3]。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普及到学校的每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材选择随意,课程内容缺乏特色,教育形式化严重,过多的强调理论讲授,而心理技能训练、心理健康调试等方面的内容很少。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导致对少数民族新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作用有限,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少数民族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4]。

(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缺乏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及应用,使得互联网+教育越来越普及。互联网+能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使教育形式多样化,学生也易于接受。但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并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部分授课教师对网络信息技术也缺乏相关的了解和运用,也没有针对少数民族新生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不能充分借助大数据的优势来搜集分析少数民族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优化高职少数民族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完善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首先要完善课程教学改革,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高职院校要根据少数民族新生的心理特点,开展趣味性强、针对性强的心理学理论课程教学,同时设计丰富多元的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学习与心理实践技能提升有机结合起来[5]。教师要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学方式,采取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分组讨论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高职少数民族新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其次,高职院校要引导少数民族新生切实提高识别和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心理咨询室、校园文化活动等教育资源,激发少数民族新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找准自身的心理问题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再次,在课外活动中积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高职院校要从少数民族新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丰富优化课外活动,如民族歌舞大赛、民族趣味运动会、民族剧表演竞赛等,这样既能给少数民族新生提供才华展示的机会,也能促进各民族新生之间交流沟通,让其在活动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构建多元文化融合的高职校园文化环境

首先,营造多元文化融合、开放自由的文化氛围。和谐、开放、自由、多元的校园文化对少数民族新生的心理健康能够产生重要影响。高职院校要努力营造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开放自由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少数民族新生在高职院校内能感受贴近本民族文化的生活场景,如在公共教室、图书馆、体育馆等场所张贴体现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宣传标语、图片等,增强少数民族新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高职院校也可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民族文化活动,比如庆祝民族节日、办民族语言校园广播、民族服装设计大赛等,来减少高职少数民族新生的陌生感和孤独感。

其次,树立平等、尊重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首先,要树立平等的理念。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高职院校全体师生要平等的对待各民族同学。教师在进行少数民族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尽快帮助他们融入新的集体生活。其次,要树立尊重的理念。高职院校全体师生要尊重少数民族新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化品质,认同他们的民族文化,理解包容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充分尊重少数民族新生的意见和权利等。

(三)加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高职院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教师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增强教师对少数民族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其次,积极引进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兼职教师。高职院校不仅要提高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质,还要按照高标准、专业化的要求有计划、按步骤地引进兼职教师,为少数民族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充足的师资保障。

(四)建全高职少数民族新生心理健康档案

高职院校需要对每年入校的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通过筛查、统计和分析,为少数民族新生建立完备的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时,首先要明确心理档案的指标,通过观察指标的变化来反映少数民族新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其次,要科学划分心理健康档案的时间段。心理问题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少数民族新生的心理特点来科学划分时间段,才能有效判断少数民族新生的心理活动趋势。最后,要规范管理少数民族新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记录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学生的个人隐私,必须严格规范管理。

參考文献:

[1]王浩,俞国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2):10-14.

[2]贺彦芳.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思考:基于运城护理职业学院高职新生的问卷调查[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9(03):69-73.

[3]尚丹,白晓丽,姜永志.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兼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保障机制建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7):51-54.

[4]沈定军.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07):222-225.

[5]王美娟.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J].职教论坛,2017(05):19-22.

猜你喜欢
新生少数民族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重获新生 庇佑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新生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