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春芳
如何让美妙的语言文字激活学生的精神世界?
品出真挚情感。笔者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找出两首诗歌的韵脚ang、ao、ng、a,并在摇头晃脑地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与节奏。读着读着,学生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神情越来越陶醉,仿佛自己成了这诗中的主人公,变成了小花、小草,坐在了街头、溪边。
接着,笔者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我想》时,分三步让学生朗诵并想象体会“我”的愿望:首先,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③有感情地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其次,让学生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学生有的说,春暖花开的时候,作者坐在绿绿的草地上;有的说,阳光下,作者在春风中起舞。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赏出美妙意境。《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欣赏、分析、感悟诗中的那份精妙,是学习儿童诗的必经途径。
赏遣词精准。《我想》用词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动词的赏析,让学生明白诗歌中遣词的准确性,为学生的仿写作铺垫。
析修辞手法。一是对比的赏析:在街头读《水浒传》的孩子,那样的专注,尽管街头是那样的喧闹,却丝毫不能影响他。无边的喧闹和一隅的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柳树和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上立着红蜻蜓。这样的情景,让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二是比喻的赏析:在江上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嬉戏,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水面腾起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仿出自己的感受。学习细致地品赏了儿童诗后,教师要指导学生仿写儿童诗。
一是仿结构。在《我想》的学习中,学生发现,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个小结里都有一个叠词如“悠呀,悠——”“长呀,长——”等语句。教师相机让学生仿写出相似的语句。学生仿写如下:我想把眼睛安在火箭上。带着自己的疑问,牵着自己的梦想。冲啊,冲——冲上太空探究奥妙。二是仿表现手法。在《童年的水墨画》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场景都可以成为诗歌的一個美丽的意境,比如操场、教室等,如果运用对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都可以让这些细微的场景变得生动。
(作者单位:荆门市沙洋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