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模式的研究

2020-05-03 13:45运奕帆
青年时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新时代创新

运奕帆

摘 要:思政教育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大学4年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思政教育更应该陪伴和引导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制定学业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提升专业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

一、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任重道远

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曾经提到,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因此,对青年人的思政教育任重而道远,引导其树立并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鼓励青年人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使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于祖国、奉献于人民。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敢于应对重大挑战,面对困难挺身而出,让他们能够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

坚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哲学社会学科;一个民族的兴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新时代青年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而大学生思政教育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所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需在大力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下功夫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高校想把思政教育做到学生的心坎里,不能只靠简单的一句空话。而是需要高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秉持创新奉献的精神,让精神光芒真正照进学生心中。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要让课堂活起来且深入学生内心,要以培养和树立学生家国情怀为己任,使广大青年认识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是与家国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切实把握好思政教育的关键点,全面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同时还要做好师德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教育技能高超的教师队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衡量他们是否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继承人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做到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学生内心,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高校教师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扮演学生的学业导师和人生导师,具有“双重角色”。高校教师在进行思想引领和专业指导的同时,更需要通过教师自身的情感、意志和行为,给予学生无声的浸润和熏陶。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瓶颈

(一)学生层面

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往往忽视自我思想的提升,不重视思政课,更有甚者在思政课上睡觉,存在迟到、早退、逃课等违纪行为,在思想上没有意识到起这门课程的意义所在。

(二)课程本身

首先,教育教学开展过程单一、枯燥。部分思政课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一言堂式、灌输式教育方式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抗拒。其次,缺乏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当前大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多在课堂中开展,由于思政教育的理论性较强,即使授课教师教学经验丰富,面对思想性、政治性较强的内容也难以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而这也导致思政教育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致使学生容易在长时间被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厌学心理,普遍存在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较低。再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力量薄弱。现在网络环境极其发达,大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网络获取各类知识,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先决条件。但是多数高校对网络舆论、舆情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网络缺乏有效监控,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这一便利条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后,思政教育与学生实际脱节。教师无法深刻了解班级每位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通常只是了解到表面现象,如果以偏概全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无法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还会使教育本身的效果大大减弱。

四、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模式

以上的诸多问题,存在于各大高校,亟待解决。如果对发现的问题不予重视,将会带来更多问题。目前,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我们应该紧紧围绕国家的政策方针进行教育制度改进,既不脱离正确的政治路线,又能够在学生树德立人方面起到显著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真正做到让教育内容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一)积极改变思政教育理念,加快课程创新

为了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时刻做到“以生为本”,以学生为教学的核心。不仅重视专业教学,还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从教育的源头提高对学生思想建设的重视。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力求在课程创新上有所突破,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更好地教育和引導学生。同时,授课教师务必要时刻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个性化差异给予全面的理解和尊重,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受教师重视的,并不会因为自己的专业成绩、家庭环境等受到偏见,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

(二)深入学生群体,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要想让思想教育理念深入学生心坎,了解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是有必要的,只有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学生的问题在哪里,才能因材施教,找到针对不同问题的具体方法,切实可行地解决学生问题。深入了解学生所想,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举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往往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充分展现自身风采,教师由此看出学生身上的优缺点,继而提供相应的鼓励和指导。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助于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培养浓厚的师生感情,而且有利于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应用现代网络科技,改变传统教育途径

网络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速,越来越便捷,许多大学生都会通过网络获取知识。高校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学习强国软件就是很好的典范,学生通过每天的学习,可以及时了解国家的最新资讯,洞察国际形势。另外,通过学习获得积分的方式也能够带动学生的积极性,督促学生主动学习。而每一星期的青年大学习也是很好的例子,各高校应利用好这一资源,充分调动各班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出人人学习、时时学习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高校也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思政品牌形象,比如创建一支优良的党建知识宣讲团队,定期组织宣讲人录制不同主题的小视频,推送至高校各个网络平台的公众号上,呼吁本校学生积极观看,鼓励学生以自身带动身边人,以身边人带动周围人。

五、结语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苦恼,这就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关注学生所思所想,悉心教育引导,积极为学生创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的发展条件,真正把思政教育做到学生心坎中去。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真正关心学生,做大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保有教育工作的良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国外测井技术,2019(3):3-6.

[2]韦晓慧.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J].科教文汇,2018(9):12-13.

[3]张凝.切实把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N].贵州日报,2019-03-27.

[4]许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研究[J].才智,2018(18):139.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新时代创新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