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生活实际激活“道德与法治”课的思考

2020-05-03 13:43刘爱全
考试周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生活实际道德与法治途径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人们对于教育的理念不再拘泥于分数,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在中学课程中,道德与法治课是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重要构成,并且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发挥课程的作用成为一大问题,相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脱离生活实际,不能引起学生共鸣,反而达不到设置课程的基本目标。

关键词:学生;生活实际;道德与法治;途径

进入中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得到一定的发展,加强对于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显得十分重要且必要。基于此,老师要围绕学生生活实际,考虑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可以激活“道德与法治”课的活力,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活跃起来,不仅收获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一、 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概念

(一)生活

生活是指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所要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前学生的生活与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下,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会受到影响。道德与法治实际上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要应用于生活中。

(二)生活化教学

关于生活化教学,主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理论知识具象化;二是生活经验抽象化。

1. 理论知识具象化

理论知识实际上是对生活体验一种抽象化的概括,但是直接让中学学生单纯学习理论知识,其很难在生活实际和理论知识中建立联系,因此要将理论知识具象化。当学生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中,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就可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理论知识自然就具象化了。

2. 生活经验抽象化

生活经验抽象化实际上就是将生活经验凝练到理论知识层次。在学生生活中,引导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归纳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最终上升到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层面。生活化教学意味着老师不能照本宣科地讲,而是在实际教学中加入生活化的故事或者情境。编写教材是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过程,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社会在不断变化,人们的生活也在发生改变,而这些生活的变化是无法及时写进教材,需要老师在实际讲课中加以补充拓展。

二、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情境的体验性

教师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而引发学生思考,最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老师讲述的内容不能拘泥于课本,而是要在课本理解基础上进行知识内容的拓展。情境体验可以将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与学生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体验中开拓视野,深入领会课堂内容。

(二)活动的多样性

生活化教学需要老师创设多样化的活动形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这样才能发挥活动的优势。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只有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课堂才会有活力,否则死气沉沉的课堂起不到任何效果。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大家在交流中互帮互助,实现相关的学习目标。在引导学生探讨时事热点时,可以采取研讨会的形式,让大家畅所欲言。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可以采取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三)案例的乡土性

老师在生活化教学中需要引用一定的案例,但是在引用案例时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生活的实际,不要举一些离学生生活太过于遥远的东西,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起不到案例分析的作用。案例的乡土化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特色文化等。同时,在选择法治案例乡土化的同时,也要明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学生所处年龄阶段可以接受的内容进行讲解。

三、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一)符合學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中学时代的学生处在青春期,对于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渴望独立、自主,但是自身能力存在欠缺,在生活中极易出现情绪化的表现,影响其与周围人的关系。教师在讲课时选取生活化的案例来讲课,有利于学生理解老师讲的内容,可以产生一定的共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将学生生活中常常遇见的难题作为案例,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的作用。

(二)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这个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老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授课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以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生活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符合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

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特点,任何事物不能拘泥于传统形式,而是要积极改革创新,激发旧事物的活力。当今的时代精神不仅包含爱国主义,更是包含改革创新的时代核心精神。立足于学生实际出发的生活化教学是把学生的需要放在教学首位的体现,表现出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 中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途径探讨

(一)优选生活故事,提升学生认知思维

在实际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见老师不加选择地进行生活故事的描述,这种随意拿来的生活故事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不切合学生的需要,很难激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影响不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优选生活故事的首要标准就是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其实生活中很多细节化的方面都可以以故事化的形式来呈现。举例来说,老师在讲授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时,可以选取一些典型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主角行为习惯都是存在问题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人物中的行为,进而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针对不良行为习惯让同学们给出改进这种不良行为的意见,从而杜绝学生类似不良行为的出现。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创设生活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一种熟悉的环境,让学生以更加轻松的状态、活跃的思维参与课堂活动。熟悉的生活场景下,学生的陌生感大大降低,想要表达的欲望进一步得到提高,有话可说。当前创设教学情境也更加便利,老师可以有效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情境导入。在导入的过程中,不需要局限于提问、温故知新、故事讲述等形式,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多种形式的综合,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例如,老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影视作品的镜头,让同学们探讨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思想存在什么问题,进而进入本堂课讲述的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

(三)注重生活体验,强化学生核心价值

实际上,很多犯罪的人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是犯罪行为,但是最终还是做了违法犯罪的事情。这就说明思想认知层面到行为落实层面之间还有一段距离,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内容讲授时,不仅要让学生从思想意识层面正确认识,还要帮助学生进行行为落实。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的乐趣,进而内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物多样化规律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植物种植。让学生从播种开始,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最终到收获果实。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磨练自己的心性,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更重要的是理解了生命的活力、生命的宝贵,之后对于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会更加热爱生命。

五、 以《家的意味》一课进行生活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设计

教学目标的生活化设计是生活化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主要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第一,在知识方面,通过《家的意味》学习,使得学生明确家庭的概念与功能,知道家庭组成;让学生明白家的意义、家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什么方面;让学生理解家的构成要素,包含家风等,正确理解家文化的内涵。第二,在能力方面,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确家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开展孝顺父母长辈的行为活动,养成尊老爱幼的行为。第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明确每一家庭角色的特点,增强对父母的理解,加深对父母等家庭成员的热爱;让学生明确爱是相互的,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但是我们也同样要给父母自己的爱,让整个家庭充满温暖,承担起自己对于家庭的责任,成为一个有责任意识的人。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设计

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同学展示相关课程内容素材,包括图片、视频以及文字。这些素材贴近生活,例如一些传统节日下的家庭生活。这种生活化内容设计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小组合作交流的进行。

(三)教学环节的生活化设计

1. 导入新课生活化

本课程导入时,采取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让学生从歌曲中感悟家的意义,明白家對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播放结束后,老师要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问题的提问。例如,你有没有哪个时刻最想家?

2. 创设生活化情境

还原家庭生活场景,让学生描述自己家的日常生活细节,引导学生将抽象的家庭概念具体化。

3. 课外作业延伸

同时,注重课后作业的延伸,让学生进行“我的家”作文写作。在习作中,进一步描述自己的家庭。老师要及时进行习作批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六、 结语

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学生学习多少理论知识就可以完成的。新课程标准下,思想品德课程也经历了变革,但是仍然存在问题,如何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激活“道德与法治”课还是令人深思。基于学生实际生活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讲授绝不是一种口号,而是需要老师细细琢磨,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海峡.浅谈激活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方法与途径[J].学周刊,2017(34):82-83.

[2]阿比旦木·玉努司.浅谈激活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方法与途径[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8(2):215.

[3]王红.新课改下探讨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赤子,2017(21).

[4]覃新兴.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3):276.

作者简介:刘爱全,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新侨中学。

猜你喜欢
生活实际道德与法治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深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