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君 赵郧安 李晨
摘 要:在有着越来越多大型超市商场的这个时代里,同样充满活力的还有纵横于建筑之间的民俗聚集区,他们的存在不仅体现了一群人的生活常态,更彰显了一座城的独特魅力。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中发展着的,民俗聚集区的存在对于地方文化而言是必要的,但它又给周边环境带来了压力,民俗聚集区要想存活于当下的都市生活就必须做出相应的改进来适应当下的生活节奏。
关键词:民俗聚集区;现代化;设计
一、时代背景下的民俗聚集区
(一)时代背景
在我国高速发展的这些年,城市内部运营出现了许多的矛盾之处。高楼林立的同时,小巷纵横错生也在活跃着。在西安的老城区就有不少这样的现象,本文以较为有代表性的莲湖区西仓市场为例来进行论述。
(二)民俗聚集区的现状特征
图1为西安市大致的交通流线图。由图1可以看出,西安因为古城的缘故道路分布较为均匀方正,呈田字格的形式不断向内细化。而民俗聚集区就潜藏在建筑之间的巷道之中,由于建筑的转折蜿蜒,没有一个特定的范围,主要位于莲湖路城隍庙后街的西仓,呈片区式的形式存在于巷道之中,形式和序列存在较大的随机性,一切分布状态以摊贩是否出现以及出现地点而定。形式较为散乱,没有次序,只有大致的售卖区域划分,如北巷东段为鸟市;北巷西段为水草、鱼市;南巷是些小玩意儿和杂货;西巷是以售卖鸽子为主;东巷是售卖虫和蝈蝈之类;而回坊主要是饮食售卖,以一些当地特色食品为主。这里包含了百姓生活起居的一切元素,甚至在路边放个硬纸板写上“理发”二字就可以营业,如图2所示,成本极低,市民也不需要花太多钱就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买到自己理想的生活用品。但是聚集区公共服务设施匮乏,缺少必备的售卖平台,且较为拥堵。同时,公共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给附近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开市期间较为吵闹,不利于附近居民休息,降低了周边居住区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聚集区的整改问题社会声音也是各持一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如今的西仓集市已经是辐射附近2公里的大集市,因为没有任何收费,所以吸引力较多做小本买卖的的人。
(三)西安民俗聚集区——西仓鸟市的由来
西仓鸟市的名字是源于历史的,有两个主要的形成原因。一是西仓是国家的粮仓,因地理位置在西部而得名西仓。当时的八旗子弟就在此处领取奉银,后来是领奉粮。一般情况下八旗子弟会直接在西仓领取奉粮后在附近卖掉,又因羞于叫卖所以称之为“当”,西仓这片区域成了旗人打当子的区域,因此逛西仓集市也叫“逛当子”。
二是附近有一个校场,是操练士兵,进行军事演练的地方,闲杂人不得入内,所以在周边设置了隔档。当时的军官进去操练士兵,跟班的就拿着鸟笼和破了的蛐蛐笼在外面等着,在这期间就拿主子的宝贝相互比较,慢慢的就有了交易,隔挡里面是演军场,隔挡外进行交易,所以就有了“当子”的叫法。
二、民俗聚集群对城市的影响
(一)民俗聚集区给城市管理带来的不便
民俗聚集区的存在对城市产生的影响不仅是形象问题,更多的是城市内部治安问题、民生问题。民俗聚集区为一部分市民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一部分居民带来了困扰。当然,这种民俗聚集区的存在不仅仅是社会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民俗聚集区也是一个地方民俗文化传承的地方。
经过现场调研发现,聚集区内部混杂,十分容易出现物品丢失事件;不仅如此,聚集区内部的环境卫生成了一个难题,地面污渍常年累积,公民维护意识较差;聚集区内人员拥挤,给附近的居民带来极大的交通障碍,难以外出和进入,甚至影响大型救助车辆正常救援,引起附近居民严重不满;市场内部售卖产品受到早些年间传统影响,鸟类等玩物依旧是主体售卖品,因聚集区内部售卖点比较凌乱所以管理工作异常困难,导致聚集区内有大量的非法售卖活动,非法逮捕濒临灭绝的稀有鸟类以从中获利。而非法逮捕进行售卖的鸟类都为野生鸟类,多数在逮捕和运输过程就造成了鸟类的死亡,即便是有幸活下来也多因无法适应鸟笼生活郁郁而终。聚集区内随处可见张贴着大量的野生鸟类保护宣传标语以及一些政府惩罚规定,如图3、图4所示,用以警戒市民。
总结可知,聚集区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如下5点:城市形象问题、治安问题、交通问题、环境卫生问题及非法售卖。
(二)民俗聚集区是城市文化的另一种延续
对于西安而言,自清朝起就流行的民间娱乐活动延续至今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仅活跃了空间,而且增添了乐趣。养鸟是一种艺术,鸟笼的制作更是一种艺术表现,也是民间手工艺的体现,应该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鸟笼的制作工艺和分类十分考验匠人师傅的手上功夫,好鸟配好笼,鸟笼的选材与鉴赏成了一门学问,市场的需求催生出一门艺术。
三、如何在保持民俗聚集区活跃度基础上进行规范化设计
毋庸置疑,聚集区是要继续发展的,那么针对5大社会现象,聚集区应该做怎样的调整来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状况呢?
(一)固定与流动的划分
可以将部分空间划分为固定销售点,设置物品放置空间,这样便于城市管理。卫生划区分配到各自商戶,空间卫生自我管理。设置赏罚机制,安装监控设备以及广播设备,及时对违法违规现象做出警示和惩罚,进行市场远程操控,用这种形式来改善聚集区的秩序。
(二)公共设施的完善
通过调研走访发现,众多摊位没有遮挡设施,条件较为艰苦,如果天气突变会给商户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可在墙壁设置可折叠的张拉膜,如图5所示。折叠张拉膜的设置不会在没有开市的时候影响行人正常行驶,在不占用街道空间的情况下为商户遮阳和挡雨。
可以在聚集区内部阶段性的设置停车位,(在调研期间曾发现有废弃大院厂房,可用于停放交通工具来缓解拥堵现象)让前来逛当子的人步行参与,让集市中的交通更加的顺畅。
(三)聚集区面貌整体化
因为西仓聚集区本来就是历史上一直以来的商业售卖区域,如果可以将各个商铺摊位的招牌统一化,使用传统布艺招牌,就能重现古典风格街道,打造地方历史特色活力聚集区(见图5)。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交易活力,让老街的民俗聚集区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或许西仓会成为又一个西安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毕诗成.现代都市能否容得下一个百年"鸟市"[J].检查日报,2017-04-17.
[2]张树兴,张铭化.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风民俗的法律保护[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11):1-4.
[3]雷劲羽.西安西仓集市空间优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