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 王梦寅 蔡亦璇 李志晗
摘 要:时代一点点在进步,人们也不再单单一心想推动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讲究生活的品质和生活的环境。国家在前期为发展经济,大量推动各类等产业的发展,人为的破坏生态本来的平衡,破坏植被。甚至破坏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水”,随着植被水资源等生态平衡被破坏,导致城市大量出现山体滑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产生,这些也让我们意识到生态与环境的必要性,为此,“城市双修”这个概念也逐渐被提出,它主张的就是“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为解决因推动经济发展而影响此刻生活环境等问题。江滩湖泊为居住附近区域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必需的水资源,水资源在我国也是被重视的。本文是在“城市双修”的概念下对武汉汉口江滩规划设计进行研究,提出了现存的相关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重要原则。
关键词:江滩公园;城市双修;规划设计
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是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每个人的责任。面对越来越多的生态问题,要采取更多的保护措施去。
近年来,各个城市都在对城市中的江河湖泊沿岸进行整治改造。各个城市有各自的地域文化,因此每个地方的江滩湖泊的规划设计不仅需要做到“城市双修”这个概念,还应该作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标志。
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江滩湖泊等规划设计也应为附近的居民提供娱乐休憩的场所。
一、概念及方法
“城市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是为了恢复维护生态环境以及随着时代发展对城市整体整改改造的目的(如图1所示)。
规划设计中,要更多地保护生态原本的状态,减少大肆的“建”与“拆”,保留生态本来的模样,也让人与环境的距离更加贴近,感受到更多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回馈,而不是频发的自然灾害。
二、汉口江滩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武汉区域及背景介绍
武汉是现在中国各项发展计划中被提及最多的城市,武汉同上海一样被以“大”著称。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
(二)汉口江滩地理状况
汉口江滩坐落于武汉江岸区,面积为160平方米,相邻沿江大道、龙王庙,与江汉路步行街相接,与长江百舸争流相映,相望黄鹤楼景区。在地理条件上.是独具魅力的水景作品。
(三)汉口江滩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早在2003年完成的汉口江滩公园的改造,早已无法满足人们现在对生活的要求,面对现在的汉口江滩公园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面对近几年武汉气候的变化,雨水量的增多,洪水频发,影响武汉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武汉江滩应更加注重护堤防洪安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
二是江滩作为现在各个城市的文化标志景点,应更具当地区域的历史文化,现汉口江滩公园的具有标志性特征的景观节点及建筑极其缺少地域代表性。
三是因汉口江滩在武汉的江岸区,处于武汉的繁华地段,附近有江汉路步行街、汉口博物馆等武汉著名景点,日常来往的客流量多,减少游客集中对江滩公园所造成的压力,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是汉口江滩一直是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为了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要求,会过多建造公共设施,而忽略对于长江水资源的保护。
三、汉口江滩公园改造方法
为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在现在流行的“城市双修”的概念下,对汉口江滩公园进行生态保护成为“双修”的核心内容。其次就是具有地域代表性以及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的需求,所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改造方法。
(一)生态江滩
在原生态岸线上有大量的原生植被,设计应保护与修复这些植被,形成人工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江滩,使江滩公园也能成为树荫茂密的景观公园。
(二)活力江滩
在江滩上修建给市民休闲,晨练,游戏,运动等活动场所,营造出林中健身的活力范围
(三)文化江滩
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底蕴,提取文化元素,保留文化痕迹,打造文化脉络,形成一个具有人文气息的江滩公园
(四)炫彩江滩
在汉口江滩营造出绚烂的灯光夜景,吸引游客,发展城市的旅游观光业,同时也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四、改造原则与意义
(一)改造原则
水是武汉城市文化的基调和精髓。从汉口江滩公园发展的历史来看,必须遵循几个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江滩设计应为人们服务。在进行江滩公园改造的同时需要考虑人的舒适、需求、尺度、行为方式等感官要素。
遵循自然规律原则。汉口江滩公园改造必须遵循自然因素,自然为江滩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打造富有自然情趣的江滩公园。
整体性原则。江滩设计要营造一种绿荫环绕,生态,环保理念达到整体统一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江滩的整体布局,大到空间布局,小到标识标配都需要统筹全局与视觉的整体性(如图2所示)。
生态原则。生态修复是江滩改造的重点,设计要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针对水体、绿化等进行修理整治,使之达到生态和谐发展的状态(如图3所示)。
文化传承原则。现代公园存在着千城一面的问题,而区别于不同公园的重要因素是当地的地域文化,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提取地域元素,打造地域特色,形成一个具有当地特色、人文气息的江滩公园。
(二)意义
注重自然与人的亲近,城市与生态的共生,建设与保护的协调这三重关系,使生态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避免因个人因素而造成对生态破坏的现象。
江滩是长江给予长江流域城市的礼物,也是长江流域城市发展过程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江滩规划设计也是长江流域城市发展的重点,对其生态修复是设计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对江滩空间和环境的修复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物质空间和设施修复与社会、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结合;江滩修补与城市文化传承和建构结合,江滩公共场所和改善民生相结合。在给人们提供活动场所、维护生态发展的同时,使人与水产生互动。
五、结论
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发现和发掘城市特征与潜质是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的重要工作之一,推进城市江滩区域的保护与发展,有助于城市打造城市特色,同时保护生态,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附近的居民提供娱乐休憩的场所。
参考文献:
[1]金荣,浅议城市双修——以南京市烟斗湖湿地生态公园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9):158-159
[2]肖玲,余瑶.武汉汉口江滩公园现状分析与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18):80.
[3]胡静,陈玲玲,谢双玉.武汉城市个性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68-71.
[4]許力,邓哲.中国近代滨水景观的发展——武汉江滩生态环境的蜕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25):4206-4207.
[5]董秋敏.城市滨水景观与武汉滨水风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8):135-136.
[6]张秀,熊瑶.“城市双修”背景下传统滨水景观的修复与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18,445(19):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