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矛盾观点在精准扶贫中的现实应用

2020-05-03 13:45代瑶
青年时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矛盾

代瑶

摘 要:1937年,毛泽东为纠正严重束缚党内发展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经验,深刻地阐述了矛盾思想,强调要全面地看待问题,要把矛盾思想具体实际的运用到现实中去。这是我们党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经验,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质进行的详细而深刻的探讨。而今天,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就充分地体现了党对利用矛盾观点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应用。

关键词:矛盾;精准扶贫;现实应用

可以看到,党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的问题也有所不同。《矛盾论》的提出是要解决党内的教条主义思想,而精准扶贫则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提出来的。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毛泽东《矛盾论》的撰写,还是党和国家精准扶贫构想的实施,其中一以贯之的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即矛盾。

一、精准扶贫中的全局观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首要提出了辩证法的宇宙观,也就是说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分析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矛盾,然后加以分析和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全面地看待问题,对事物的发展阶段和阶段的特点有了清楚的认识之后,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如期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1]这是党和国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所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的不仅是在内容上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内达到小康水平,而且还要在范围上实现全体人民的小康。现在我们已经越来越接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和贫困县远未达到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党和国家提出的精准扶贫就是在充分考察了现实的社会状况,站在全局的角度上,为解决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问题提出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构想。

“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2]使贫困地区人民脱贫,不仅仅是使他们摆脱物质上的贫困,实现生活的富足,更要使他们摆脱思想上的贫困。相比来说,思想上的贫穷往往比物质上的贫穷更可怕。因为思想上的匮乏,有很多贫困户对于自身贫困状况不想着通过自身努力加以改善,反而只想享受国家政策的扶持,有劳动能力的人也在家里好吃懒做不作为;愚昧迷信思想的盛行使人生病不尋求医生的帮助,而是请人施法驱魔等都是精神贫穷的表现,而这种精神贫穷在家庭的熏陶之下往往是具有消极传递的作用的。

其实,对于摆脱精神上的贫困来说,不止在贫困地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很多看似是高学历、高收入的人,存在着精神上的贫困,他们往往把财富作为自己追寻的唯一目标,而在传统美德和自身修养方面出现了偏差,例如高铁上的霸座事件等,还有那些做足表面文章却阳奉阴违的“两面人”,这都是精神贫穷的表现,这对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危害是极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否物质贫困,我们都要时刻反省自己是不是需要补足“精神之钙”。

而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脱贫,单单完成哪一项都不能算是脱贫。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家给予贫困户解决物质贫困的政策性帮助是一方面,贫困户自身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精神世界的富足程度。只有实现了物质和精神这两个方面的脱贫,才能达到全面、整体的脱贫。

二、精准扶贫中的矛盾观

毛泽东接下来阐述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说明,矛盾时时刻刻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不同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性。比如,小到高与低、胖与瘦,大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都说明了矛盾的普遍存在性。而针对不同的事物以及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来说,事物表现出的主要矛盾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就充分说明了要解决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要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而精准扶贫就是针对我们在现阶段建成小康社会、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的有重大意义的构想。

“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准、实两个字。”[3]可以说,精准扶贫中的主要矛盾就是如何实施精准的政策使人民脱贫。精准的政策和有效的落实能帮助贫困户实现由贫转富。在精准的政策方面,首先就是要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一些贫困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用水、用电困难等,而有一些贫困县不适宜人居住、不能因地制宜、因地脱贫的,国家都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农村贫困人口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区甚至是乡镇街道或者县城周边,住到了城里的楼房里。其次,就是学习和教育上的扶持,上文提到过,扶贫先扶智。提供贫困农户对于农作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对于贫困户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上的帮助也是十分重要的。再有,企业也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提供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机会,解决虽然贫困但具有工作能力的人的再就业问题,这也能疏解一定的贫困压力。从国家层面说,国家给予的外力帮扶落实在扶贫工作中就在于准和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4]精准扶贫要充分解决好老乡的脱贫问题。如果说贫困是我们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所在,那么老乡贫困就是我们解决贫困问题的短板所在。对于农民这个群体来说,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靠地吃饭的一群人,他们的收入往往受到天气、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极大,收入极不稳定,这往往导致他们的生活条件较差,这是物质上的贫困。而农民大多受教育程度偏低,文化水平不高,这是精神上的贫困。是否解决好老乡的脱贫问题,是我们实现整体性脱贫的重要量度。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对于贫困地区来说,贫困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但对于每一个贫困户来说,他们的贫困程度又有所不同。要根据他们贫困的不同程度,给予相适应的政策扶持,这样能有效地解决贫困问题,也能使国家和社会资源有效地节约。我们以前的扶贫工作相对于精准扶贫来说,是带有粗放性质的,界定是否需要国家的帮助的体系是笼统的、不完善的,没有对“贫”再做一个细致的划分,这就导致了一方面国家和社会资源投放的盲目性,使真正的贫困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那些原本不算作贫穷的人钻了国家政策的空子,明明已经达到了富足,却还享受着扶贫的政策。而精准扶贫既看到了贫穷这个矛盾的普遍性,也看到了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贫困程度各有不同的特殊性,做到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扶贫政策得到了有针对性的落实。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把矛盾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区别的特点归结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笔者在其中印象深刻的是毛泽东对矛盾的同一性的理解,即矛盾双方根据一定的条件,向着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如果得到好的转化,不利的因素转变为有利的因素,劣势局面转变为优势局面,就像我们现在在精准扶贫中已经取得的成就,绝对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多数贫困县的摘帽都是我们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取得的良好成果,农村贫困人口正在向着富裕的道路前进。但在这其中我们也要看到,贫困人口和贫困村由贫困走向富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部分人又由富裕返回到了贫困的现象,也就是说贫穷和富裕在发展过程中随时可能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党和国家充分的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为了防止贫困户返贫,提出要建立完整的保障措施和评价机制,防止返贫,不返贫的脱贫才是真脱贫。

总之,我们党和国家就是充分认识到了在扶贫工作中不同矛盾所处的地位以及特点,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目标及其对策,这对于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有着健康的、积极地指导作用。

三、精准扶贫中的内外因观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指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在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这也就是说,一个事物的发展,外在因素起着影响和制约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内在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外力帮扶非常重要,但如果自身不作为,即使外力帮扶再大,也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在精准扶贫实施的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大量政策支持,帮助贫困户改善生活状况,积极引导贫困户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脱贫。但是,无论国家再怎么帮助,假如贫困户自身没有要脱贫致富的决心和行动是难以真正实现脱贫的。对于那些想脱贫、要致富的人来说,国家鼓励个人做出改变,积极寻找脱贫方法,同时给予政策扶持,而对于那些好吃懒做、不想通过提高自身能力寻找脱贫出口的人来说,国家要积极引导,做好脱贫致富的典型示范。

但最重要的是贫困人口要积极了解国家现行扶贫政策,利用国家提供的各有有利条件,有劳动能力的人要积极参与到劳动中去,积极发挥内力作用,充分利用外力帮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脱贫致富。

总之,脱贫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要想脱贫,必须有不畏难、不怕苦的勇气和决心,必须付出成百上千的努力才能实现。国家正在和贫困地区人民一道,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的奋斗着。

综上所述,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对于矛盾的地位、特点的论述对于我们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使我们认清了根据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阶段的不同,矛盾也会随之改变,解决矛盾的策略也要随之改变。对于精准扶贫来说,如何实施精准的扶贫政策使贫困人口脱贫是我们的主要矛盾,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在解决贫困问题上的困难重重,但发展就是这样一個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努力克服扶贫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同时要注重扶贫过程中良好经验的积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我们终究会战胜各种困难,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中学习时的讲话[R/OL].(2017-02-23)[2019-12-27].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7/0223/c117092-29102457.html.

[2][3]习近平.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R/OL].(2016-07-20)[2019-12-2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21/c_1119259129.htm.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29-30.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心情的描写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爱的矛盾 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