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探索

2020-05-03 13:45陈灵江
青年时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审美美育

陈灵江

摘 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竞争力。将审美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使两者融为一体,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深入细致的讨论中,为其逻辑奠定基础。二者的开放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拓展了其内在意义。丰富地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审美和审美教育观念,更为明显体现大学的内在本质,也体现了大学生内在精神层面的吸引力,在大学生内部动机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它是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外部发展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美育;高校教育;审美;思想政治教育

一、美育的内涵和内容

审美教育的首次文本出现在十八世纪,是由著名的德国作家席勒提出来的并且开始了广泛使用。席勒认为,审美的教育慢慢解放了人性,让人性得到了解放和自由,也能让人的思想得到美化,使人们通过审美教育实现身体健康、个人自由和心灵自由。精神也需要全面发展。虽然中国古代没有“审美教育”这样明确的概念,但在各种教育实例中都有体现。例如,“乐”反映了一种纯粹的美学修养与支持。

广义审美教育更适合当前的大学教育,审美教育,其内容包括所有形式、现象和美的知识,主要手段是通过各种教育渠道,使用各种教育方法,在情感和精神层面传播对象教育或社会的对象,培养人们欣赏美的能力,丰富人们对美的想象,提升人们对美的创造力及其区分和表达美的能力,从而增强受教育者感受生活中各种高贵美丽的事物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积极和向上的美学观念,最终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思政课堂和思政教育

(一)高校思政课堂

近年来,国家及相关的政策愈发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则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为了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长期稳固的发展,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一成不变的问题,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亟需解决的一项紧迫任务。美育同样也有着艺术的气质。美育让人的思想得到了净化,古往今来,美育思想往往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在校期间人格品质的养成,促使他们积极去追求美好的事物,这对其未来工作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促进作用,并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使他们未来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劳动中都可以体会到人生的美好,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通过潜移默化的美育思想引导,能对校园文化的发展起到良好积极作用。

(二)美育的教育优势和文化功能

在高校里,发挥好美育的教育优势和文化功能,可以更好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美学教育俨然已成为当今很多高校深入探讨的问题,针对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的研究,都具有很高的應用价值。通过对这一课题的不断深入探讨,有利于在当今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研究,并促进美育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发挥,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理论性和高效性,培养德智体美俱全的新时代建设者。

高校中美育的思想暂时没有引起高校工作者的足够重视,特别是忽略了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这是让人担忧的事情。而课堂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养未来新时代青年的重要渠道。因此,对美育与高校思政课堂的研究,将能很大的促进高校文化的建设,对我们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美育的理论发展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通过阅读国内外的文献后发现,国外在美育方面的研究起步较国内更早,所研究的体系也相对比较完善,但是并没有具体的文献是写到美育思想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因此无法借鉴,我们只能参考与之相关联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借鉴。国内对于相关美育理论的话题,以及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联的作用都有了一定的探讨。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并参照之前的研究,综合起来发现继续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之间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美育思想如何能更好的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对于美育在高校中作用的发挥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时代背景下的理论研究

在当前大众流行文化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情况下,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来建立起新的具有审美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和方式。这些文化是服务于大众的,这些作品无论是为精华独立还是与糟粕并存,都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只要蕴含启迪人的智慧,弘扬人们追求善良,能够愉悦人们身心美,都属于优秀的大众文化作品,就可以融入高校审美教育体系之中,成为高校审美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高校的发展理念

根据人与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美育应当贯穿于大学生的终身教育,高校课堂中的美育是美育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应当受到广泛的关注。高校中的美育工作者应当要以整体和长远的眼光,来研究中小学美育的课程体系。

(四)美育的学术理论研究

在当前大众流行文化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情况下,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来建立起新的具有审美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和方式。这些文化是服务于大众的,这些作品无论是为精华独立还是与糟粕并存,都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只要蕴含启迪人的智慧,弘扬人们追求善良,能够愉悦人们身心美的,都属于优秀的大众文化作品,就可以融入高校审美教育体系之中,成为高校审美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内容。

四、高校美育相关管理制度

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水平,课外辅导的实践能力以及美育研究的能力都是专职美育教师不可缺少的特质。所以,学校有义务帮助审美教师解决工作上的运行机制的问题,高校教师应该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地承担培养学生美的责任,也使学生各方面更为均衡的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

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在教育对象中体现的是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多变性。其思想观念和思想活动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局面。思想政治教育以多种方式进行超出了明确教学的范围。

(二)审美教育的本质属性

审美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免费的。它不仅使受过教育的人的个性得以发展,而且还允许他们享受受教育的过程。审美教育的自由取决于美学本身的自由的。从审美心理学的本质来看,它产生的审美和情感愉悦是在审美主体中。享受自由不是由各种限制造成的,这种限制从根本上体现了人类以获得自由和摆脱自然与社会联系的特殊心态。审美教育的教育对象将享受着一定的积极性,以积极和热情的态度欣赏美。审美教育中的自由形式和审美教育也应该是自由的。

(三)审美主体的相关性

美在所有审美对象中都存在,审美教育受到教育者的启发,并被审美主体渗透。受教育者的教育被美学对象的美感染,这个过程完全由教育者自动化,有意识地进行,不是强制,而是完全自由的方式。审美教育过程中的美学主体和对象之间的通信是双向交互。审美主体通过对象的实践来欣赏美,并了解美、感受美。审美对象与主体融合,美的意义渗透到审美主体中,调动审美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审美主体的意识形态得以提高。高校的独特性使得审美教育的自由更加有效,使高校的审美教育更加完善。大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学习压力的减少使他们有更多的自由。主导时间,选择课程,使他们不必仅限于艺术和音乐课程来接受美学教育。在自由的前提下,大学生接受美育的时间得到保证,可以充分利用大学课程的灵活性,来安排时间,接受美学教育。

五、小结

从大学生价值观的角度来看,目前大多数大学生都有着积极的生活、观点和价值取向,但对于当前价值取向的一小部分,学生不可避免地感到困惑和困惑。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的构成,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法的多样化导致了多元价值的出现。部分价值观的出现使得一些大学生站在充满混乱和矛盾的选择的十字路口,所以他们只能根据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来识别他们认为的价值观。而通过美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将能更好地引导在校学生培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赵海琪.浅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3):72.

[2]李晓涵.论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D].青岛:青岛大学,2011.

[3]原平.美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长春:吉林大学,2012.

[4]卜照滔.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路径分析[J].枣庄学院学报,2010(3):68-71.

[5]孙盛涛,高金华.美育研究的实践指向与案例解析[J].山東高等教育,2012,29(4):72-76.

[6]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37.

[7]罗迪.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4(2):108-111.

[8]王凤志.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美学方法创新[J].探索,2012(3):138-141.

[9]田永静,陈树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途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5):24-26.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审美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