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探析

2020-05-03 13:45刘慧敏
青年时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建设空心化农村

刘慧敏

摘 要:“空心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空心化”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发挥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功能。为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强化党的执政基础,必须提高“空心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本文对“空心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从强化经济基础、流动党员管理、队伍建设、资源整合、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提出现实解决思路,从而进一步健全“空心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促进“空心化”农村党建工作取得进展。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在城市化和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导致了农村的“空心化”。在这种趋势下,“空心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出现了党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水平低、致富能力不强等问题。此外,流动党员的管理也成为一大难题。相比城市基层党组织的资源和覆盖面,“空心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日趋边缘化,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障碍。因此,加强和完善“空心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仅是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对于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空心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概述

(一)“空心化”农村的涵义

对于“空心化”农村涵义的界定,基于研究目的、研究视角等方面的差异,学术界目前对“空心化”农村的概念尚未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本文认为“空心化”农村主要指土地大面积闲置、人口大量流向城市的农村,无论是在产业上,还是基础设施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空心,带来的结果就是这些农村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功能退化。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容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从思想、作风、组织、制度建设四个方面抓起。思想建设方面,要对支部党员定期有效开展学习和培训,根据中央精神引导支部党员轮讲专题学习,真正做到用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指导行动;作风建设方面,要调动基层党组织全体党员为民服务的热情和求真务实的积极性,发挥好实事求是的思想、工作作风,不断提高作风、思想、政策水平;在组织建设方面,要发挥凝聚作用,不仅要把党支部设置好、建设好,还要把领导班子配备好;在制度建设方面,随着经济和政治发展形势的变化,调整和改进党支部各项组织制度,探索新的领导方式和方法,不断完善基层党支部管理制度。

(三)加强“空心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更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首先,在脱贫攻坚战中,只有实现了扶贫与“空心化”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把“空心化”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其次,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变化,作为新时期党在农村工作的总抓手,能否妥善解决“空心化”农村中的复杂利益关系和农民诉求,直接关系到党的权威以及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最后,群众的诉求要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脚踏实地的工作中和服务中才能发现、解决、落实。只有通过加强“空心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才能拓宽与群众联系的渠道、改进联系方法,更好地扎根群众、服务群众。

二、“空心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一)基层党组织思想作风涣散,理想信念不坚定

一方面,随着外来文化和观念而来的市场经济信息的冲击,部分党员中产生了出困惑、迷茫、焦虑和浮躁的心态,对党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产生了怀疑。与此对比,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思想价值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引领作用出现了边缘化的倾向。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监管,“空心”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的党员以及党员干部对于作风问题缺少自律精神,不能真正做到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认为自己应该承担更多的集体责任,这表明农村党员中多数未能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二)流动党员管理难落实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现代化在纵深方面不断完善,“空心化”农村的党员在产业之间的转移和地区之间的流动日益频繁,由于流动党员就业和居住地不稳定、经常发生等原因,这部分党员无法定期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和其他活动,因此被称为“流动党员”,这样便会增加“脱党”的可能性。无法掌握这些流动着的党员的思想情况、党费缴纳情况、组织生活情况,这就加大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难度。

(三)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难以有效开展

一是组织生活缺乏凝聚力。对涉及党员思想、工作、生活的问题贴近不紧,针对性不强。这部分流动党员在城市中打工却无法在城市中扎根生存,无法定时参加组织生活。二是“空心化”农村的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形式主义严重,质量偏低。“空心化”农村党支部面向党员的学习和教育活动都是单方面灌输的,缺乏创新,缺少互动性。三是党组织的组织生活没有专人负责,质量效果偏低。影响了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效果。

(四)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后备力量缺乏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追求更便利的居住就学条件,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外出,因此“空心化”农村党支部缺乏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农村党员干部结构普遍存在年龄大、人数少、文化水平低的问题,且老年党员多,青年党员少,老党员多,新党员少。“空心化”农村普遍出现人才“空心”现象。此外农村党组织难以有效吸纳能力强、素质高的青年人才入党。农村党组织中党员队伍没有新鲜血液注入,发展质量较高的新党员成为了一个难题,这直接导致了“空心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素质整体下降。

三、加强“空心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党组织思想凝聚力

新时代党的总要求指出,要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所以,突出“空心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强化党在“空心化”农村的领导责任至关重要。一方面要牢牢依靠思想建设凝聚理想信念。坚持把“空心化”農村的文化建设作为“空心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载体。发挥农村中的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引导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必须紧紧围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这个重点开展工作。要创新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方法,选择一些简单的交流方式加强农村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

(二)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新模式

一方面,设置专门管理组织,使流动党员的管理体制化。在微信上建立起网上党支部,强外出流动党员管理。从而掌握流动党员的去向,使得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覆盖更广,每名流动党员都能被纳入管理。另一方面,建立起和完善好流动党员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要建立起流动党员的去向报告制度。党员外出长期务工时,需要向党组织报告去向,定期报告近期活动,以便于党组织掌握其行踪并且进行动态管理。要定期记录好外出的党员的近期思想动态,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传达党组织的相关情况,从而对流动党员进行引导。

(三)运用“党建+”的理念,强化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

在建立健全“空心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运行机制过程中,树立起“党建+”理念,有利于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日常工作有機融合。一是党建+教育,结合空心村基层党组织宣传部门的作用,坚持推进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以凝聚理想信念,与“精准帮扶”“流动党员教育”等重点工作结合,抓实“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活动。二是党建+互联网,建立各农村统一的党政信息资源库,打造专门的流动党员信息资源库。在信息库中高效开展采集党员信息、关注党员动态、转接党组织关系、收缴党费、考察党员等工作。三是党建+致富,带领留守村民充分利用农村闲置人力、物力资源,在搞好农业经济的同时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旅游休闲项目,带领“空心化”农村村民获得稳定经济来源。

(四)拓宽基层党组织干部来源,培育一批村级后备骨干带头人

在“空心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干部“从何处来”的问题上,大学生村官选拔制度已经对空心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工作的优化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在干部选拔的过程中,农村中的优秀退伍军人、返乡的优秀大学生和农村中的一些致富表率也可以被纳入到干部选拔候选人中。针对党和国家提出的“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一建设目标,促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构建群众民主评议制度对各个干部进行考核,鞭策落后党员进步,为党组织干部管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给年轻干部证明自己实力从而获得晋升的机会,让“空心化”农村地区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机制得到强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同志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2]丁伟.新形势下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4.

[3]周忠丽.“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研究[J].探索,2016(1):105-109.

[4]张露露,任中平.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困境与突破[J].理论导刊,2015,372(11):50-53.

猜你喜欢
基层党组织建设空心化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基于国企集团化改制背景的母公司“空心化”问题及对策
乡村空心化并非坏事
高校学生党支部干部队伍建设的瓶颈及创新维度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