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晨 陈茂林
摘要:阐述了我国现阶段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趋势,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懂得工业机器人安装、编程、调试、运行维护和设备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必要性,分析了现阶段高职院校关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现状,制定了具体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诊改方案。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技术;核心课程;诊改方案
作为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需要我们通过努力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我国产业开始转型升级,在这种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现自动化生产,工业机器人得到广泛应用,这就需要高校培养一批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作为高职院校,应该立足于行业、企业培养懂得工业机器人安装、编程、调试、运行维护和设备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对学校开展工业机器人专业及其课程,培养相关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教学现状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有《工业机器人实操与应用技巧》,《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虚拟仿真》,《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还是以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老师讲授来完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基本的操作和简单动作编程,但通过我们对往届生和实习生所在的企业调研了解到,由于机器人的工作对象较多,工艺流程复杂多变,学生对较复杂的编程指令掌握不足,关于机器人的保养、维护方面的知识了解太少,整体反映了教学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能满足现有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对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诊断与改进。
二、教学诊改方案研究
所谓的诊改是指质量主体为高质量地全面达成预定目标并不断创造性地超越既定目标,在质量生成过程中,根据按目标组成要素制定的指标体系对现实状态进行的自我定位、診断和调整、改进。针对我们教学质量诊改就是各部门对建立的保证体系的质量、对保证体系的执行情况、对保证体系的执行效果进行诊断,根据诊断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使之达到确定的质量目标。
针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诊改方案的制定,是以教学中问题为导向,分析了课程开发、实施、反馈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全面地对课程每个阶段进行诊断,找到质量控制要点,确定有效的诊断指标体系。
2.依照课程建设标准链,建立四级指标质量控制点
(1)诊改项目(2)诊改要素(3)质量控制点(3)评价标准
3.以人才培养标准作为课程质量检测依据,实施课程质量监控
4.建立课程质量分析机制,实行课程质量评估
5.形成课程负责人推动,课程专家团队指导,骨干教师实践,校内外兼职教师协同团队。
结语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诊断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教学全过程的各个质量控制要点进行监测,能有效地精准的诊断课程教学质量,为后续的质量改进提供支撑。在整改过程中可对照诊改指标进行自主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改进效果定期检查,从真实、客观的角度审视课程质量,促使教师不断优化改进,能实现课程质量的螺旋上升,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需求。
参考文献:
[1] 程仙国.《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宁波工程学学报,2015(12).
[2]蒋庆斌.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0).
[3]张映红,朱瑞丹.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与探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
[4]牛志斌.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6(10).
[5]彭庆翔.技工学校开设工业机器人应用课程的探讨[J].职业,2015(08).
作者简介:
王寅晨,女,硕士,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工业机器人技术;
陈茂林,男,硕士,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工业机器人技术。
基金项目: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的诊断与改进研究》(项目编号:2018GB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