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旭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刺激了金融业的繁荣。在新的经济环境下,风险管理在各个领域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需求也由原来的自发性需求转变为金融监管机构强制性的要求。现阶段,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快研究进程,文章通过阐述金融风险管理的内涵与特征强调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根据目前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发展状况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究。
[关键词] 金融;风险管理;发展;趋势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07. 050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07- 0125- 02
0 前 言
金融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加大对金融行业的关注,及时对金融发展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频发,影响全球经济稳定的同时也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该重视目前的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从更高的角度运用合适的量化方法与模型对金融风险相关领域进行风险测量和管理,力圖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出合理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提高金融系统的风险防范能力和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1 金融风险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金融行业的风险显得多样化和负载化,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金融风险管理主要指营利性组织或非营利性组织衡量和控制风险回报之间的得失。在新时代,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经济发展,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是显著的。金融风险影响着整个社会,甚至关系到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发展。在新时代发展新经济时,不仅要简单地防范风险,更要在竞争和创新的过程中承担风险。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极大地提高资金使用率,在受到市场经济环境中诸多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保持企业经济水平的稳定发展,有效缓解由金融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金融风险管理中,风险控制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补偿、风险对冲等,这些现代化的方法能支持企业提升自身以承担风险换取现金流的水平和稳定性。金融风险管理除了要掌握必要的风险管理方法外,还要运用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度量,科学地设计和选择风险管理对策方案,并对风险管理方案实行有效的实施和评估,最重要的,是要具备现代风险管理思维,包括底线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性思维和前瞻性思维等。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未雨绸缪,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前瞻性思维是风险管理最基本的思维,也是金融风险管理工作本身应具有的内涵和特征,这要求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状况以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
2 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状况分析
2.1 金融风险意识欠缺
与发达国家相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业发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破产倒闭的现象,这样的历史背景造成我国社会各业在金融方面的风险意识淡薄,还存在很多追求高息收入、高息集资的现象,为金融风险的出现埋下隐患。此外,从现阶段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的金融泡沫可以看出,大多数金融机构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视度还较低。目前房地产的二级市场不活跃,未完工房屋交易预期价格持续上涨,银行对贷款的监控不力等都加速了这种泡沫经济的积聚。而现代大多数金融机构还缺乏专门的金融风险管理部门,其他部门难以完成复杂的金融风险管理相关工作,阻碍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2 信用体制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中央银行在对信贷资金的管理和金融监管工作方面,仍然偏向于对业务内容进行管控,依旧运用信贷风险管理方式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时期金融市场运作的发展需要。这种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的缺乏,进一步刺激银行、信贷公司所占的不良资产持续增长,造成了金融机构出现信用风险。这种银行不良贷款增多的原因主要是政府没有出台具体的相关政策对其日常经营活动进行干预,其次是银行自身发展缺乏有效彻底的改革措施,而不良贷款所占比例的增大势必会带来金融风险,也会导致信托公司的资产质量下降,其中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2.3 资本市场信息透明化程度低
从金融风险管理自身的特征和制度不足可以看出,我国的资产本市场信息透明化程度也不够。2002年,我国针对银行业颁布了新的《信息披露准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披露水平和行业透明度,然而,由于部分企业信息公开性和可靠性较低,市场基本信息缺乏真实性,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某些企业的财务数据信息由于缺乏真实有效的宏观信息,公司的内部经营等信息容易在幕后交易和市场操控的过程中丧失真实性,这种金融市场上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状况短期内也难以达到有效改观。
3 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将会加强
风险管理是社会组织或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决策过程,随着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高,各个企业的经营业务之间的跨国界、跨行业的趋势也越来越显著。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必须考虑自身的风险管理架构,在资产管理中制定中、长期的战略管理策略。大数据时代服务渠道逐渐丰富,金融服务逐渐多元化,金融机构经营所要面临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风险管理的难度加大。金融机构必须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对金融风险的认识,在全面分析金融风险的过程中对未来市场做出准确的预测和评估,防范金融风险可能会造成的利益损失。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与要求下,金融机构的有关部门也应当加强对自身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基于大数据的风险管理系统设计,在内部建设企业级数据仓库,实现数据集中,整合全部风险主体数据进行综合计量,实现精细化风险管理。此外,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金融活动的审查和监督力度,完善金融风险机制,避免金融风险出现的同时,还能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促进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最后,要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对金融体制的创新与改革,创建和谐健康的金融环境,还需要政府加大自身的监管和干预职能,重视中央银行的作用,密切关注我国目前金融风险状况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解决,保障金融市场对社会闲置资金的充分利用,促进宏观经济健康发展。
3.2 金融风险管理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随着金融机构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也在日渐增强,新形势下多样、复杂的金融风险需要金融机构重建对客户行为模式的认识、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等的认识,更需要加速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技术水平,适应新时代的金融风险管理需要。首先,必须规范内部管理流程,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可以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依据自身经验或对金融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而完成,必要的时候咨询相关专家,识别其中的潜在风险,增强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其次,应当熟练掌握金融风险计量的基本方法,如分析市场风险的概念性度量、风险敏感度、风险价值度等方法;计量信用风险的违约损失率、信用利差风险等信用風险指标和外部评级模型与内部评级模型等、计量流动性风险的财务比率缝隙、流动性比率缝隙等。新时代金融机构获取内外部数据的方法变得日趋便捷,在对海量数据实时处理的工作中也能形成更全面的风险管理视图,金融机构应当有效利用这些计量方法,结合行为缝隙、爬虫技术、舆情分析等多样化的分析方法为风险管理服务;除此之外,金融风险存在极大的可变性,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也应当用动态的眼光去看持续的风险识别过程,对时常风险进行时时关注与全面监控,防范更大风险的产生,如可利用动态的VaR方法去捕捉市场环境和不同业务部门组合成分的变化,为风险管理提供当前组合和市场风险因子波动特性方面的信息,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到整个企业的风险状况和风险源。
3.3 金融风险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目前,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来强化自身风险防范机制。这不仅意味着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有很大突破,也意味着未来的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体制必定朝着更完善的趋势发展。只有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制,才能促使金融管理方式朝着更专业化和集中化的方向发展,才能有效防止金融风险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首先应当建立自身的考核制度,优化内部风险控制,再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去预测金融风险并制定应对策略。而对金融风险的管理,应当贯穿于方案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环节中,让每个部门明确具体操作流程和实施步骤,在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完成。除了要明确不同部门之间的任务和责任外,还应当建立与之配套的合理清晰的制度与专业的风险管理体制,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做到科学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有效的实施,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与评估也是对其制度反馈作用的一个重要阶段,有效的评估能体现风险管理策略在执行过程中的有效性,它决定了策略的可行性,要促进金融风险管理体制朝着进一步完善的趋势发展,应当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与评估,促使策略更有效地应用于风险管理工作,产生最优化的金融风险管理结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安天雨.新时代下金融风险管理及发展趋势研究[J].营销界,2019(21):6.
[2]陆岷峰,徐博欢.普惠金融:发展现状、风险特征与管理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3):73-79.
[3]王圣煜.探究金融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J].时代金融,2018(6):24.
[4]叶恒基.金融风险管理及其发展趋势探索[J].农家参谋,2017(23):349.
[5]杨志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发展趋势研究[J].物流科技,2019,42(9):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