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茹 陈柳伊 陈爽 贺刚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全面推进,但乡村全域振兴不等于“处处”同强度的振兴。基于梯度策略理论认识,本文以成都市乡村旅游业为例,从空间梯度、时间梯度、要素梯度三个维度,分析乡村全域振兴的阶段策略和推进方式,提出不同的乡村资源禀赋和乡村发展的不同阶段,实践中采取的策略存在差异性,梯度策略可作为乡村全域振兴推进方式的选择参考。
关键词:乡村;全域振兴;梯度策略;旅游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充分,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每个乡村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但不是每个乡村都能够采取同样的速度和同样的方式去实现,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寻找符合自身发展阶段的解决方案,对乡村全域振兴提出梯度发展策略就极具价值。本文以成都市旅游业为例,分析乡村全域振兴的梯度策略。
一、梯度策略理论
“梯度”源于数学名词,本意表示某一函数在该点处的方向导数沿着该方向取得最大值,即函数在该点处沿着该方向(此梯度的方向)变化最快,变化率最大(为该梯度的模)。换句话说,事物总是向着某个方向发散性地发展。而梯度发展策略是一种建立在不均衡发展的基础上,从效率出发,引导区域高效发展的发展策略。这一策略在理论上有两个特点:第一,地区的发展总是不均衡的,这是一种客观发展规律。因此在制定梯度发展策略时不能总是要求地区向着某一方向均衡发展;第二,不能只考虑某一个方面,从空间、时间、要素多维度方面分析。
空间梯度。可根据各地区距离城市中心点的远近划分发展梯度,处在城市中心点周围的地区可列为第一梯度引领发展。介于城中心以及边缘区域之间的区域可划分为第二梯度重点发展,第二梯度的区域处在基础夯实期。处于城市边缘地域的区域可列为第三梯度升级发展,这一区域相比于一、二梯度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等方面相对落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时间梯度。可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将不同时间段划分为不同发展梯度,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要素梯度。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资金、土地等,在要素分配的过程中,要素分配应以乡村全域振兴为目的,将更多的要素投入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当中。下面以成都市旅游业为例分析乡村全域振兴的梯度策略。
二、成都市旅游业梯度策略分析
1.空间梯度
成都市“五大兴市战略”中的“三圈一体”发展战略,将成都市划分为三个圈层,乡村全域振兴策略据此将成都市划分为三个梯度,按照“错位发展、功能互补、集中连片”原则,对成都市在空间上有梯度、有层次地科学布局旅游业,错位发展一体化市域经济,从而补齐短板、做强弱项,促成乡村全域振兴。
第一梯度,引领示范。包括第一圈层的武侯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和成华区。处于第一梯度的五城区已无乡镇建制,充分发挥城市的要素优势从而聚合资源、集成力量将财富引流入第二、三圈层。例如,锦江区充分利用城市通风口背靠大城市的地缘优势,结合旅游资源、人文资源以及自然资源优势,创造性地打造了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等“五朵金花”,推进一三产业高度融合,积极承接都市消费外溢,打造成都乡村旅游品牌。
第二梯度,重点发展。包括第二圈层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和郫县,立足区域旅游资源优势,投入丰富资金整合,全力保护乡村遗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项目,满足消费者重拾乡情乡趣、重归乡土社会、重品乡风民俗的需求。龙泉驿区洛带镇大力弘扬客家文化,积极提升“洛带客家”在全国乃至全球客家世界的地位,推动客家人在大迁移中与原址文化交融的“东山客家文化”和“大迁徙”申请“世界非遗文化”;天府新区正兴镇火石岩村通过一三产业联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主打集中种植和体验性农业观光旅游,开展“乡村旅游节,吸引很多成都市区的家庭在周末等节假日前来观光旅游,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从而推动区域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第三梯度,转型升级。包括第三圈层的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崇州、金堂县、大邑县、浦江县。第三梯度位于成都市边缘地区,可借鉴一二梯度区域发展乡村旅游的模式,以农业生产模式、生产结构与生产要素流转的全面优化为核心,把优势变胜势、把差距变潜力,着力塑造“乡村里的都市生活,都市里的乡村景观”;着眼产业融合,全力打造都市现代农业生态圈,突出产品品牌和亮点,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有机的农产品,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产业”,助力农民增收;着力推动乡村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和旅游成果全民共享。
2.时间梯度
(1)基于规划目标的时间梯度。
第一梯度:2018―2020年。坚持以“全域旅游”促“乡村振兴”这一观点,明确全域旅游概念。不仅仅从数量上提高,而且注重质量改善。通过全面优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功能、旅游要素和产业布局,在保护核心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实现设施、要素、功能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坚持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将地方特色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发展精品旅游品牌项目,吸引高收入享受型人群去乡村旅游。提升农产品加工行业,促进休闲农业发展。
第二梯度:2021―2026年。按特色镇及川西林盘建设时间节点,同步完成相关规划制度,全面完成1000个川西林盘整治。分区按时序及時统筹编制大地景观规划和重点区域整治实施方案,在政府主导下,以市场化手段分期启动并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大地景观再造,全面完成农村人民居住环境整治任务,全面构建绿色高端农业品牌体系,全面构建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构建形成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整体提升乡村公民道德水平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第三梯度:2027―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研人才支撑作用,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
(2)乡村旅游时间梯度发展实践,以“农家乐”为例。位于成都郫县友爱镇农科村的徐家大院,于1986年诞生了中国第一家农家乐。从此,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调整了成都传统的农村生产经济结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并且带动了全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成都逐渐涌现出多处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旅游项目。例如,独具川西特色的“农家坝子民族旅游”、别出心裁的“书房村桃花节”等。
目前,内容单一的农家乐已经开始在走下坡路,而体验式农家乐却是前景可观。随着农家乐数量越来越多,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仅靠吃饭、钓鱼、打牌三个项目明显不足以满足游客的需求,而让游客能在农家乐体验到真正的农家生活才是优势所在。因此,农家乐开始慢慢改变发展方向以及服务内容,从最初的以花卉苗圃吸引游客为其提供食宿服务转为以农村特色民俗休闲活动为亮点、旨在满足游客精神层面的需求,最后转变成可以为游客提供多种娱乐休闲活动的多领域综合服务型场所。
3.要素梯度
通常意义讲要素主要包括人才、土地、资金三大要素,广泛一点要素还包括体制机制、技术创新、文化历史等元素。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其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工业化早期阶段,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较为匮乏;城镇化早期阶段,土地要素较为丰富;进入后工业化和城镇化下半场阶段,伴随服务业的上升,从事服务业的人才较为匮乏,尤其是高端旅游业从业人员。因此,如何分配要素是全域振兴的又一关键问题。成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要素梯度的各个阶段。这些要素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呈现出较强的差异性,具有明显的梯度开发强度由中心区域向外扩散,呈现由强到弱特征。
三、结论与建议
以成都市旅游业为例分析乡村全域振兴的梯度策略,发现成都旅游业发展在空间、时间和要素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梯度特征,说明乡村全域振兴不是面面俱到、同步同速振兴,需要根据区域实际状况,对乡村全域振兴进行梯度规划。成都市乡村旅游业从最开始的郫县农科村发展到现在的农家乐,几十年来,农家乐带来的乡村旅游改善了城乡居民就业问题,增加了本地区居民的收入。政府对乡村全域振兴有充分的重视,给予了很多财政支持,并且在全域旅游方面投资逐渐增加,在招商方面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果。在各个区域资金的分配上,政府也根据旅游项目建设的工程大小、多少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在人才要素上,政府充分认识到“人”的作用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性,积极建立“智者库”,从外部引进人才,从内部发掘人才、培养人才。在乡村振兴的每个阶段,都有对人才培养的明确规划,并且在人才培养上的投入也逐步增加。
当然,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认为还有一些可以改进之处。如今单一的食宿服务早已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农家乐的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要想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必须着眼于“新田园时代”背景。以“田园综合体”作为平台,在乡村固有的传统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为被“传统”固化的乡村注入崭新的发展活力。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在第一圈层的基础设施是可以溢出到其余圈层的,对可以溢出的基础设施的利用不足。且在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因基层人员专业知识不够,管理不当造成基础设施不匹配问题,以及存在餐饮设施不卫生,饮食环境规模较小的缺陷。在土地要素方面,成都市乡村旅游方面对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还不够全面,对制度的推广还不够普及,有待改善。在人力资源方面,成都市应该着重关注从城市圈层溢出的劳动力,将其正确投入就近的乡村振兴建设中。
乡村旅游的建设作为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发挥着引领作用,成都市作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源地,应该利用好成都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古韵气息,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文化特色城市。
参考文献
1.宋金芝,关丽丽.乡村振兴视角下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市场研究,2018(4).
2.尚静.成都市三圣花乡农家乐发展现状与提升研究.河南农业大学,2017.
3.李世金.着力探索新时代四川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四川日报,2018-03-28(006).
4.李刚.四川成都“十大工程”振兴乡村.农村工作通讯,2017(23).
5.张文静,徐清.国际乡村旅游研究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浙江农业科学,2018(03).
6.邱曉稳.成都三圣乡:“花卉之乡”的美丽建成之路.中华建设,2018(02).
7.崔晓燕.弘扬道家文化发展康养旅游――青城山镇旅游产业调查报告.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4).
(责任编辑: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