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挖契合点,铺就阅读与写作耦合路径

2020-04-30 06:43林淑芳
新教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美食文本情感

林淑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写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題,是语文教学的皈依。虽然读和写各自承担的教学任务与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写作提供范本、丰富思想、完美语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让阅读理解更深入、更扎实。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敏锐挖掘读写的契合点,让它们实现有效的融通。

一、觅情感点——让读写“激情共舞”

语文是情感性浓厚的学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就如同肥沃的土壤,而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所以,语文教师要挖掘课本中蕴含的感情,同时结合自己的体会,适时引导学生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比如,在学完《圆明园的毁灭》后,由于之前学生阅读了大量描写圆明园辉煌过去的文章,又通过多媒体感受了昔日辉煌的圆明园被毁灭的场景,强烈的对比激起了学生的痛心与仇恨,他们心中积压的情感已经到了“不吐不快”的时刻。因此,教师就可顺势引导:“同学们,看吧,我们深深为之震撼的祖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却被英法联军的无情与贪婪糟蹋成了一片灰烬。身为中国人,你们此时此刻肯定有千言万语要倾诉,来,拿起你们的笔,向可恶的侵略者发出你们的控诉吧!”

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浸润在强烈情感体验中的学生,在教师无痕的点拨下“情动而辞发”。那娓娓道来的文字,释放了积累的情感,丰厚了文本的内涵,读与写在激情中和谐共舞。

二、挖空白点——让读写“闲庭信步”

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说:“没有想象的学习活动,必然是没有情趣的,也必然是没有创造的、束缚儿童发展的教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文本留白处,依托原文情节,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演绎、再创造。

如教学《杨氏之子》这个短小精悍的文言故事,可在最后一个环节进行读写结合练习:“《杨氏之子》是我们小学阶段学的文言文,它虽然短小精悍,但蕴含着无限的趣味。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链接古今,将当时的情景巧妙再现。我们分组练习。”

“有请第一小组的同学读第一句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并开动脑筋,扩写第一句话。注意,别忘记,他的年龄虽然只有9岁,但是很聪明。你们写的外貌要符合这个孩子的特点哦。”

“第二组的同学看第二句话:‘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找找,这里讲了谁去哪里干什么,当主人不在的时候,是谁怎么叫那个小儿出来的。这里肯定蕴藏着很多的故事情节,请大家挖掘出他们之间的动作和对话吧。”

“再看: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里只写了他们之间的一次对话,难道他们仅仅只对话一次吗?来,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把接下来的对话写出来,别忘了加上表情与动作,还要记得写出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对话。请第三、四两组同学写这一部分。”

这样的练习,是基于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相信有了教师的任务引领,学生肯定会再次研读课文,并会打开思维的通道,让精彩在笔下铺展,最终无痕地实现在“写”中固化“读”的成果,推进“读”的深度。

三、寻转换点——让读写“水乳交融”

为了增加教材的形象性与情趣性,也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精心插入了许多符合文章气质特点的图画。这些插图,是教材中的另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是抵达儿童思维深处的一座桥梁,教师应适时地挖掘教材中的这些资源,巧妙地引导学生化“画”为“话”。

如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7《操场上》这课中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在操场上参加各种体育运动的场景。在指导学生读好生字词后,教师可以指着插图说:“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操场上认识各种运动。你们仔细看图,他们在干什么?”根据插图,学生肯定会毫不费力地说出图上小朋友所进行的活动。教师再相机引导学生说出图上小朋友的心情,最后再引导学生用:“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呀!同学们有的(?摇?摇?摇?摇),有的(?摇?摇?摇?摇),还有的(?摇?摇?摇?摇),玩得可开心了!”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图上的内容。在多次反复中,学生既复习了词串的读音,又熟练运用了新句式。

低年级可以进行图画的转换,而中高年级可以进行人称的转换。比如,《珍珠鸟》这篇课文学完后,可引导学生转换视角,利用文本中珍珠鸟与主人和谐相处的场景,以“小珍珠鸟”的视角来写一写它的好主人。

在多样的角色转换中,学生以全新视角看待事物,同时活用文本中材料,从事新的写作活动。这样的读写融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与灵活性,为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历练的平台。

四、找验证点——让读写“相得益彰”

在习作课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开发适合学生习作的方法,并借助儿童化的语言,通过训练,让学生习得写作技巧,同时依托课内外文本的“权威”验证,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

比如,在执教《舌尖上的美食》这节习作课时,根据美食色香味俱全的特点,教学生写美食时可以用上“一样一样写过去”“多用颜色”“用上‘好像”“用上比较”“让味道动起来” 等方法。在学生练习使用后,教师出示作家作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观照:“这节课,大家都会使用这些方法了。当然,同样用,有的用的自然,有的则不够自然。不过,方向有了,多用以后就自然了。同样用这些方法,作家就用得特别好。”教师可出示名家写美食片段: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塔式奶油大蛋糕的描写,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桥头吃豆腐的描写,金庸《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煮美食的描写,朱自清《冬天》中白煮豆腐的描写……学生沉浸在众多大作家描写的美食中,朗读、品味、欣赏、揣摩。写作的技巧在琅琅的书声中验证、升华、沉淀,化作了学生前行的不竭动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用心寻觅读写融合的情感点,点燃学生内心渴望;教师努力挖掘读写融合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补白;教师巧妙捕捉读写融合的转换点,牵引学生拾级而上;教师深入探访读写融合的验证点,推动学生勇往直前。在这些点与点的契合中,自然铺就了读写耦合的路径,使学生读起来情趣盎然,写出来妙笔生花。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县第三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美食文本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美食
情感移植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