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杰
“梅花香自苦寒来”是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指的是寒冬的历练让梅花的香味更甚,意指珍贵的品质或美好的才华来之不易,需要不断努力和修炼。上海神洲绿化实业有限公司的技师、部门经理孙冬,作为莘庄公园、莘庄梅园的一名技术骨干,入职20年来,他从按部就班地从事梅花养育,到大胆技术创新、改良盆土配比,从对修剪花势开始融入自己的理解,到培育月季等更多品种,正如梅花一个月花季背后是长达11 个月的持续付出一般,孙冬的个人经历正是“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句的最好诠释。
3 月底的天气远算不上炎热,但在太阳下持续工作了好几个小时的孙冬,早已是满头大汗了,因为疫情无法摘下的口罩,也让他额头上的汗多了一些。作为莘庄公园、莘庄梅园的一名技术骨干,梅花季一过为期11 个月的梅花养护工作已经开始。每一天,他和团队成员都会在公园中巡查多次,从盆土到枝芽,这些细节检查孙冬已经从事了快20 年,望着身后成片的梅花盆栽,孙冬的思绪又回到了刚工作的那几年。
时间拨回2001 年,那时孙冬刚刚进入莘庄公园工作,对梅花日常按部就班地日常养护工作刚做几年,就赶上了莘庄公园老弱梅花复壮和盆景梅花种植的挑战。“公园里有一批老梅花,大概20 多种,还是靠外面的专家才认全的。那时候梅花盆景也刚起步。”孙冬告诉记者,最开始接触梅花盆景,由于技术累积不足,梅花的死亡率很高,这给他很大压力,“那时候着急,除了看书,就是去安徽、无锡、南京这些有经验的地方讨教。”即使如此,盆景的培育依然难以令人满意。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孙冬“大胆”了一把:与其固守原有的做法,不如创新!“总比年年衰弱好。”就这样,他投入到大量资料查阅和理论知识的汪洋大海中,很长一段时间几乎茶饭不思。最终,他根据本地的环境特点,调整了盆景梅花的浇水模式和修剪方法,更在盆土配比上下了大工夫:一个排水层、一个沥层、一个肥料层、一个疏根层,再加上一些土壤保湿,正是配方的改变,让梅花的养护情况越来越好,也坚定了孙冬在技术上创新的信心。
此后,孙冬创新形成了梅花养护的整套操作规程,大大降低了地栽梅花和盆景梅花的淘汰率;2016 年8月,他自主研发的莘庄蝶恋新品种获得了国家林业局的新品种授权书;在中国十二届梅花腊梅展览会上,他设计施工的室内展台和室外景点都获得了金奖……如今在梅花培养上硕果累累的孙冬,起点正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尝试。
2010 年,孙冬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老梅花的复壮与修剪。与一般的景观植物不同,梅花是一种讲究形态的景观,好的梅花是“越老越妖”,梅花在讲究形态老、皮要有开裂的同时,也要求花生长茂盛,树势苍劲有力。
“梅花的修剪可以分为12 月份开始的花前修剪和花后修剪,两个阶段都特别重要,要修剪出一个好的形态,使其产生富有年代感的变化。”说起梅花的修剪,孙冬总是滔滔不绝,“枝条密的地方要抽调一些,形态最好走‘之’字型……”为此,孙冬走访了国内众多著名的梅花景观,在讨教养殖技术的同时,也特别留意花枝的修剪,终于使莘庄公园和莘庄梅园的梅花也小有名气。
除了3 月的梅花,5 月的月季也是莘庄梅园的一大特色,园内的月季花也全都由孙冬负责。2016 年,精益求精的孙冬再接一项新挑战,彼时已是一位养梅专家的他,对月季的养殖仅有基础的理论知识,说是“零经验”也不为过,促使他答应的原因很多,孙冬回忆,这其中既有“从业多年的责任感”、也有“对新领域的挑战和钻研”。
“月季有记载的就有几万种,要从中选择上海比较合适的,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过往的基础上,孙冬根据市场的拥有量,从中选择了10 种适合上海生长的月季。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孙冬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引进新的机械,并结合公园的特色,将原本是“垃圾”的废树枝、废枝条通过再制造,生成了优良的培土。“这批培土通过粉碎厂粉碎、菌种发酵等流程后,土壤的通透性、肥力都会有所提升,植物后期根系生长一定旺盛。”孙冬自信地说,有了这个技术,莘庄的梅园的月季一定一年更比一年好。
2013 年在香港参加花展,材料等调控与在上海的便利大为不同,孙冬带着同事一起加班,用时间上的付出弥补人员和材料的不足,最终搭建的景观受到来自各方的认同;2019 年共青森林公园的菊花展上,面对自己并不熟悉的品种和无法预估的花期,孙冬和团队每日做好扦插、肥料、遮光等一系列工作后,每两日都会到现场观察情况,最终菊花如期盛开,拿到了菊花展的铂金奖……孙冬坦言,在职业生涯中,个人的钻研或许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但是一个园林或者景观的养护最离不开的就是团队的亲密协作。
合作,也体现在孙冬在日常带教方面的态度,他一直致力于培养梅花养护技艺的新人,特别是院校刚毕业的年轻人。对于其他区县来取经学习的,他也都倾囊相授。每年,他都会围绕花境营造、梅花养护等内容召开4、5 次集体培训,平时只要有空,他肯定会去现场看看徒弟们的工作状况,并现场给予指导,说起这类日常指导,他坦言“也不记得有多少次了,技术培训和支撑本就是我的本职工作”。自2015 年开始带教工作以来,他已经培养出2 位技师、5位高级工。
“每次看到梅花盛开就有一份动力。”多年前的一次采访中,孙冬曾这样说过,对这位多年耕耘、历经“苦寒”最终飘香的养梅人来说,游客由衷的赞美就是他在这行坚持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