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给企业提供查询防疫用纺织品物资的需求和供应链信息的平台,助力企业进行政策解读、了解防疫知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简称“中纺联”)推出了针对防疫抗疫的专业纺织品服务平台——防疫用纺织品服务平台,该平台的投入使用为这场“战役”打响了令人振奋的一枪。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纺织产品从“战疫”伊始便牵动着亿万人心,如何将防疫纺织品最有效、最规范、最全面地生产、利用和流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中纺联”作为全国性的纺织行业组织,以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积极引导和指导行业发展,协助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维护行业、企业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纺织工业健康发展为己任,在国家和人民面临危难之时、在产业及行业面临紧迫之际,再一次勇挑重担,组织相关分行业协会、直属机构和各单位相关部门,在最短时间内开发并推出了相关服务平台。
该平台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纺网络”)共同开发。该平台不但可查询防疫用纺织品物资的需求和供应链信息,而且经过深度开发,2.0 版本还可以实现由企业自行提供供需信息的“自发布”功能,极大地解决了疫情期间的交流、流通等问题,同时该平台可以对防疫纺织品生产进行高效匹配和技术支持。此外,平台还可查阅国家级部委、各地方政府发布的疫情防控与企业运营政策汇编,为企业复工生产提供政策解读。
现该平台已经正式推出,平台共设立供方信息、需方信息、政策解读、防疫知识等四大频道,摒弃冗余复杂的操作流程,力求最有效地为使用者提供帮助。
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推出大湾区国际纺织服装服饰博览会(简称“大湾区纺博会”),集结四大专业展会——大湾区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大湾区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大湾区国际针织博览会、大湾区国际纺织纱线博览会,将以近12 万平方米的展出规模,于7月15日-17日亮相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凭借丰富的行业资源、多年的成功办展经验,中纺联联展将借力全球最大硬件升级展馆,延伸上海联展的品牌优势,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窗口,立足深圳、打造覆盖全国、辐射世界的纺织服装行业的全产业链上下游国际型博览会。
联展将以深圳为落地点,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时尚中心为核心引擎,辐射、引领、带动泛珠三角区域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并以其平台化、品牌化的办展模式、办展理念、办展实力,为大湾区时尚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助力行业企业、产业集群紧抓发展大机遇,打造比肩世界一流的时尚产业体系。
聚焦面辅料、服装、针织、纱线产业链条,联展将发挥专业、高效、协同的展会平台优势,提振行业信心,助推转型发展——2020 大湾区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展出规模将达到6 万平方米,参展商预计超过2500 家,更将成为企业展示形象、争相竞技、交流信息的重要通道;大湾区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以4 万平方米的面积、800 余家展商的规模展现服装产业的魅力,并着力拓展渠道、整合资源、发布潮流趋势、推动资本对接;大湾区国际针织博览会则将充分展示针织服装服饰新产品、新技术等突破与变革,以专注创新助力针织类企业协同共进;大湾区国际纺织纱线博览会将立足时尚源头,打造全品类纤维纱线的一站式采购平台。
疫情当下,为将展会提供的增值服务最大化,中国国际家纺展集思广益、探讨对策,努力尝试会展“上线”的可能。通过前期对各企业的深度调研,听取各方意见,积极筹备,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及运行后,目前,家纺展线上展会小程序正式上线。
根据采购商的观展需求,小程序可智能推荐相关线上家居展商,推送其企业宣传、展品信息、展位活动、参与的线上活动等内容以便提前了解,并通过系统大数据匹配,对感兴趣的展位发起约见。
经小程序智能匹配相关展商后,采购商会收到线上展商发来的大客户专属邀请函,享受专属贵宾服务,并会持续跟进合作意向。
在线展商通过小程序的海报邀约功能,在网上或者手机端以各种方式(新闻链接、网站嵌入、公众号和微信朋友圈转发等)向国内外无限传播,以寻求到更多的合作伙伴与商机。
小程序一经推出,已有近百家优秀家居企业报名,展品类别包括家居成品(床品+毛巾+地毯)、窗帘布、沙发布等。更为细化的展品类别,方便各家居采购商、经销商、代理商、家具企业、室内装饰公司、家居设计师等受众提前制定观展计划。
线上会展活动实现了“云—网—端”传播造势,线下展览,这也许会是未来会展的镜像。从手机端寻找心仪家居企业,再到展会现场看实物,轻松三步,紧抓商机,高效对接。
中国国际家纺展线上展会小程序的启动,为大家居行业的生产厂商、经销商,实现云端展示,扩大采购渠道,多方面接触到更多潜力客户提供了机会。
线上的沟通积累、线下的实品展览,两者融合联动,中国国际家纺展正发挥行业旗舰展会责任,努力为更多的家居企业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
4月2日,2020“大浪杯”中国女装设计大赛新闻发布会“云”上启动。本次新闻发布会采用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直播方式,打破空间限制,与每一位心怀梦想的年轻设计师面对面互动。
2020“大浪杯”中国女装设计大赛由中国服装协会、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深圳市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建设管理中心、《中国服饰》杂志、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办事处、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承办。
自2011年创办以来,今年已经是“大浪杯”举办的第十年。10年来,“大浪杯”为行业输送了千余名优秀设计师,搭起了企业与院校之间的桥梁,并成为了大浪时尚小镇转型升级的助推器,见证了深圳市服装产业聚集基地、大浪时尚创意城一步步走向大浪时尚小镇的发展历程,更推动了大浪时尚文化创意大潮,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壮大。
在本次“大浪杯”主题征集中,大赛突出十周年非凡意义,倡导时尚可持续发展理念,呼吁大家理性、环保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一个多月的征集期内,相关新闻点击量6000 余次,收到200 余条网友留言,160 余条投稿,总点赞量近1500 次。经过组委会细致整理与反复斟酌,最终“同裳@东方”脱颖而出,成为“大浪杯”中国女装设计大赛第十届主题。
大浪时尚小镇对设计人才倾力扶持,“浪巢”孵化计划受到瞩目。据了解,大浪时尚小镇的“浪巢”是由深圳市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建设管理中心主导设立、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指导,力合星空文创运营主理的,致力于提高原创设计师创业成功概率、培育独立设计师服装品牌的孵化平台。
3月23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所属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丽制机”),首台出口意大利全自动医用平面口罩机签约仪式在中丽制机医用防护设备装配现场举行。通用技术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旭升,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庄小雄出席了签约仪式。
仪式上,中丽制机与通用意大利公司共同签署了首台全自动医用平面口罩机出口意大利的合同。王旭升对中丽制机在抗疫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对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对奋战在一线的干部职工表示慰问。希望双方加强合作,保质保量把出口合同执行好,推动产品和技术走出去,展现中国央企形象。
随着疫情在欧盟以及全球的迅速蔓延,通用技术集团意大利公司迅速行动,为缓解意大利迫在眉睫的医用防护物资紧缺问题,第一时间与中丽制机取得联系,从速订购首台全自动平面口罩机运往意大利大罗马地区生产厂家,为当地政府疫情防控提供“弹药”。
自中丽制机首台全自动平面口罩机下线以来,半个月内,已累计签订37 台销售合同,向全国发送13台套生产线,极大缓解了国内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需求。首台设备顺利出征欧盟国家,是中央企业响应国家号召,帮助支持欧洲抗击疫情的具体行动,是医疗防护物资等技术、产品出口发达国家的一个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此次签约是在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前提下,通用技术集团充分发挥科工贸一体化优势,助力海外疫情防控,展现央企担当,体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又一次实践。
3月29日,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年产500 吨的熔喷布生产线投产。这是继燕山石化之后,我国建成的又一个大规模熔喷布生产基地,项目国产化率达95%以上,建设任务比原计划提前了18 天完成,体现出我国自主创新的实力与速度。
熔喷布是口罩的“心脏”,用于医用口罩中间的过滤层,具有很好的过滤性、阻隔性、保温性和吸附性。疫情发生后,为保障熔喷布价格稳定和口罩产品供应,作为国内最大的医疗卫生用品原料供应商,中国石化两次扩建,迅速建设16 条熔喷布生产线,其中燕山石化4 条、仪征化纤12 条。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仪征化纤的熔喷布项目由中国石化与国机恒天携手建设,共涉及22 类设备,除紧急采购的1 台进口风机外,从核心设备熔喷头到普通螺栓、配件全部为国内紧急制造,国产化率达95%以上。同时,为将常规需一年的工期缩短至35 天,仪征化纤打破常规,边设计、边采购、边制造、边施工、边生产准备,各项工作日夜兼程,跑出了中国制造的加速度。
目前,仪征化纤第二条熔喷布生产线正在联动试车,计划4月初投产。一期8 条生产线有望4月底全部建成投产,二期4 条生产线5月底建成投产。12 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每天可以生产12 吨N95 口罩所需熔喷布,或18 吨医用平面口罩原料,可助力每天增产一次性医用口罩1800 万只。
据了解,中国石化16 条生产线5月全部投产后,预计熔喷布年产能可超万吨,可加工一次性医用口罩100 多亿只,将为全球防疫抗疫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为提高口罩产能,中国航空也加入到口罩生产大军中。中国航空人用制造歼-10、歼-20 大飞机的技术研制出全自动口罩生产机,24 台机器预计日产能300万只口罩。
据介绍,这台口罩机的关键在于“全自动”,可以连续工作24 个小时。一台机器每分钟生产100 只口罩,一个工作人员可操作多台机器。和传统口罩机相比,全自动口罩机具有用人少、效率高、稳定性强的优势。目前已经有24 台这样的全自动口罩机列入生产计划,4台已完成生产,分别交付各地急需的口罩厂。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院长、全自动口罩机研制项目总指挥李志强介绍:“这24 台口罩机,预计3月底全部完成生产,到时会形成每天300 万只口罩的产能,实现短期内口罩日产量达百万只。”
全自动口罩机的成功下线投产,缓解了眼下传统口罩厂人力短缺的燃眉之急。对于制造飞机的研发人员来说,口罩生产机的研制是陌生的。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迅速动员7 家下属单位,发挥各自技术优势,由600 多人组成设计研发团队,24 小时不间断工作。他们采用航空制造领域中的数字化技术,在3 天内就完成了口罩生产机的图纸设计,16 天后首台样机研制成功。
李志强表示:“这种数字化设计制作技术,在研制歼-10、歼-20 等飞机时就帮助节约了时间,因为可以在投入实体制造前进行模拟仿真,减少在制造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错误。这次能在疫情期间为医务工作者和全国人民提供防护用品支持,这是航空人的骄傲!”
3月17日,全球知名纤维素纤维生产商赛得利表示,已经成功利用消费后纺织废料生产出纤维素纤维,并具备了大规模商业量产能力。这种优质新纤维使用的原料取自瑞典Södra 公司的消费后纺织废料溶解浆和PEFC 认证木浆。
赛得利总裁张文涛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将新产品商业化,该产品满足了时尚界对可持续生产纺织纤维的期望。将纺织废弃物再生为纤维素纤维是一项新兴技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在过去几个月里,我们的研发团队努力在生产可回收纤维素纤维产品和保持高质量之间找到了合适的平衡,并在35000 吨的生产线上实现量产。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这意味着我们现在已经准备好并有能力扩大生产,以响应市场需求。这是环境和客户的双赢。”
该产品在赛得利旗下南京林茨纱线厂采用紧赛纺和涡流纺两种先进技术试纺,证实了新纤维与现有纺纱技术设备兼容性很好,纱线生产稳定,无需调整现有工艺或参数。该纤维具有优良的纺纱效率和可纺性,所得纱线均匀性和强度都有上佳表现。
Södra 细胞生物制品副总裁Johannes Bogren 表示:“很高兴与赛得利合作,为纺织业提供创新、可持续的解决方案。Södra 的OnceMore™技术在混纺织物的分离和消费后纺织废料的回收利用方面是世界首创,在提高纺织品的循环性和可回收性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有可能撼动并影响整个时尚产业的未来。和赛得利这样具有前瞻性的合作伙伴一起推动这一进程是很好的,希望我们的合作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下去。”
去年10月,赛得利母公司金鹰集团宣布投资2亿美元,用于下一代纤维素纤维创新,此次突破就是在上述投资支持下取得的。除了与几家溶解浆供应商合作推动技术研发,接下来赛得利还计划与纱线客户、服装制造商和时尚品牌合作,在未来几个月将新产品投放市场,共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最终促进可回收纤维走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