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阳
名家引路
一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刘湛秋《雨的四季》
阅读心得
在冬天,雨以雪的姿态出现,“化了妆”,雨便仿佛化身为一位美丽端庄的女子。作者不说她“到来”或“光临”人间,偏用“莅临人间”“造访大地”,写尽了对冬雨的敬意和深情。而“吝啬”一词,贬义词褒用,写出了南国冬天雨水的“干巴”,与春、夏、秋雨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其量少的特点,从而让冬季呈现出一副自然、平静之态。
二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苏联]高尔基《海燕》
阅读心得
在这几段描写中,作者首先展现了波浪与天空的激烈角逐,乌云“直压”,以铺天盖地的气势逼向波浪;波浪则“歌唱”着“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它那勇于面对挑战的昂扬斗志跃然纸上。紧接着,波浪在雷声轰鸣中“愤怒呼叫”“跟狂风争鸣”;面对波浪的抵抗,狂风以“紧紧抱起”和“恶狠狠”地“甩到悬崖”两个动作,展示了其拔山扛鼎之力。我们看到了一场激烈的厮杀,每个事物都有其个性。来势凶猛的乌云,肆虐的狂风,勇敢搏击的波浪共同构成了海燕飞翔的背景。
三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朱自清《春》
阅读心得
在这段描写中,鸟儿、风、流水、短笛都对春天的到来充满了惊喜,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庆祝着春天的到来,同时又构成了春天美景的一部分。“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写出鸟儿的安巢似乎是有选择性的,它们偏爱居住于“繁花嫩叶”当中。“高兴”“呼朋引伴”“应和”“嘹亮”这一系列词语描绘出一幅欢乐歌唱的图画,各种声音合奏出春的交响曲。而“卖弄”,贬义词褒用,写出鸟儿对自己清脆歌声的自豪,读来饶有趣味。
四
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
——[奥地利]茨威格《伟大的悲剧》
阅读心得
斯科特一行人越来越接近南极点,也越来越激动,急切地想要完成伟绩。作者不直接写他们因为焦急而早起,而是将这种心情拟人化。一个“拽”字,使这种因为梦想而焦急的心情拥有了强大的力量,能够让艰苦跋涉的探险者战胜身体的疲乏,早早从睡袋中起来。此时,他们精神的振奋可见一斑。
五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朱自清《匆匆》
阅读心得
在这个片段中,太阳是一个有脚的过客,在不知不觉中变换位置,作者觉察到时间就在这样的不经意间流逝,因而感慨万分。时间是很抽象的,该怎么表现时间的匆匆而过呢?在作者笔下,日子仿佛化身为一个无处不在,有脚且能飞,却又无影无踪的神秘人,他可以毫不费力地穿过作者的水盆、饭碗、双眼、手、身、脚。这些生活化的细节,形象具体地体现了时间在生活的一个个零碎的片段中消逝。此外,作者还使用了“伶伶俐俐”“溜”这一类的字眼,时间的身体之轻巧,行动之敏捷令人无法掌控,进一步体现了时间的稍纵即逝。
写作借鉴
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作“人格化”。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能够突显事物特征,使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活泼,亲近,使作文生动形象,凸显作者的情感。
拟人化手法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把非生物拟人化。如片段一、二中的“雨”“乌云”“波浪”“狂风”。第二,把生物拟人化,主要指动植物。如片段三中的“鳥儿”,此类较为常见。第三,把抽象概念拟人化。在写作中,有许多事物难以描摹,如理想、时间、情感、思绪、希望、友谊等,如果能够将其拟人化,便能写得具体可感。
拟人句有三个特点:一是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二是不能出现比喻词;三是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在运用拟人化手法时,所选取的属于人的动作、状态要符合事物特点,形容贴切,不造作、生硬。这就要求我们紧紧抓住事物的特点来选用合适的词语。在形容同一个事物时,不妨连用多个拟人的词句,增强气势,但要注意前后风格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