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振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紧密联系课堂教学知识,从而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完成教学成果。但部分实验单靠教师的讲解与学生自主动手操作无法顺利完成,而在科学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可使学生能够体验以探究为主的实验乐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则是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助力,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设情境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能够快速识别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一、 应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
因小学生的见识面狭窄,实验操作经验少,实验操作能力有限,而对科学探究充满着好奇心,所以容易在不熟悉实验操作下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危险的实验操作可随时出现安全问题。对此,在小学实验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现整个实验的实施步骤,从而让学生了解这一堂课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方便、快捷地了解整个实验步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例如,在教学《食盐的溶解和提取》这一内容时,由于该实验操作较为繁琐,需要记住较多的注意事项,还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教师可提供教学实验视频让学生观看一遍,使学生“心中有数”,其次教师再一步一步指导实验操作。由此,通过利用信息技术预先观摩实验的教学方式,将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可视化、模拟化,使学生能够同意接受和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果不实际操作,学生在认知上会造成一定的差异,而通过采用模拟演化的交互式手段,可以让学生体验研究的趣味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与了解抽象知识。
二、 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开发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理利用资源可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更好地营造教学氛围。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将某些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展现在课堂上,从而有助于化抽象为形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推动教学内容拓展,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还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虽然科学教材中有很多的文字描述与插图,但是针对某种现象原理不够抽象化,所以学生理解较困难。例如,教师在教学《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一课时,这是一个难以在课堂上通过实践操作展现的现象,因此教师通過在网络上搜集关于地壳运动的视频或地震、火山爆发等相关材料,将材料进行整理加工,从而编辑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教学素材,并利用多媒体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观看生动的画面,进而更兴致勃勃学习与理解,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
三、 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思维
在小学科学中不仅可以在教学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进度布置教学实践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指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任务,同时课后也可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巩固上一堂课的知识,起到强化学习效果的作用,以完善教学知识体系。因此,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跟随科学技术的脚步,树立终身学习与探究的目标。例如,在《种植我们的植物》这一堂课中,教师向学生提问:“种子有哪些结构?怎样种植植物?”并在教学实践环节指导学生课后种植属于自己的植物,从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巩固课堂知识,有效拓展探究思维,还提高科学素养。
四、 应用信息技术补充科普知识
因小学生对许多自然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产生好奇心,但是对这些现象与原理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对自然现象加深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对此,教师可以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向学生科普课外的科学知识。例如,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中国科普网,阅览海量的科普资源,从而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远程教育被广泛普及于各学校,在网络课堂中,教师可聆听资深教师的科学优质教育,有助于实现优质小学科学教学信息共享,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增强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
小学科学课是由自然科学与社会相联系的一门学科,学生在教学课堂上学习科学知识,有助于在实践生活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思维,保证学生能够高效、快捷学习科学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