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元
(沈阳师范大学 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110034)
作为入学准备重要领域的学习品质(Approaches to/toward Learning)是当前学前教育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并逐渐渗透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学前儿童早期学习标准或课程框架之中。有研究通过梳理学习品质概念提出的背景与目的,以及与相近概念的比较分析认为,在主动性、好奇心、专注性、坚持性、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等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倾向,是学习品质重点考虑的结构要素[1]。
在影响因素方面,已有研究成果表明,性别、气质、年龄等个体特征和父母教养方式、家庭背景特征、学校教育方式、文化模式与价值观等环境因素均会影响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2]。其中,家庭因素作为影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变量,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和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康格(Conger R.D)等人的研究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发展变化之间存在动态关系[3]。正因为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能够建立指导性的家庭学习环境,因此促进了学前儿童学习品质的发展。家长是影响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他人,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相关研究分析表明,家庭内的“物质资本”“文化资本”及通过家长在家庭中及学校内参与而建立的“社会资本”对儿童的学习成效均有正面的影响[4]。相较于家长参与更多强调父母对儿童发展的单向作用,亲子互动质量作为教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儿童早期和学龄期各个领域的问题行为和未来成就起着显著的预测作用[5]。高质量的亲子互动能够促进儿童认知、动作、语言、社会性及情绪情感方面的发展,是婴幼儿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6]。
综上所述,学习品质不是先天固有的个人特质,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进行培养和提高的,尤其在儿童早期,学习品质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本研究综合以往文献分析及实证研究,探讨家庭养育环境、家庭学习环境、父母参与、亲子互动质量等家庭因素对学前儿童学习品质的影响,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培养学前儿童学习品质的教育对策。
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辽宁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区选取5 所城市的32 所幼儿园小、中、大班3-6 岁幼儿及家长为研究群体,采取家长问卷的方式,剔除年龄不符合儿童及各项测试中有一半以上缺失值的数据样本,最终有效数据样本为2 439 份。
1.学前儿童家庭基本信息问卷
根据生态系统论中学前儿童学习品质可能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设计了学前儿童家庭基本信息调查问卷,主要了解被调查的学前儿童的性别、年龄、班级、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月均收入、是否独生子女、气质类型等基本信息,进而调查儿童学习品质的个体差异及家庭养育环境信息。
2.家庭学习环境问卷
采用家庭学习环境问卷[7],从家庭学习活动、丰富生活经验、家庭学习资源3 个方面测量学前儿童家庭学习环境。问卷统一采用5 点计分,根据家庭学习环境的强弱,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 分,得分越高表明家庭学习环境越好。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84、0.859、0.791。
3.父母参与问卷
采用父母参与问卷[8],通过家校沟通、在校参与、在家参与3 个维度20 个题项考查学前儿童父母参与子女教育的情况。问卷统一采用5 点计分,根据父母参与的程度,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 分,得分越高表明父母参与程度越高。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48、0.908、0.864。
4.亲子互动质量问卷
采用浙江大学来晶晶编制的亲子互动质量问卷[9]。该问卷包含引导性、亲密性、回应性、互动性、父母效能5 个维度。问卷采用李克特5 级评分法,按照符合程度分别计1-5 分,其中反向题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示亲子互动质量越好。本研究中亲子互动质量总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2。
5.幼儿学习品质家长评定问卷
自编幼儿学习品质家长评定问卷,问卷由好奇心、主动性、坚持性、灵活性、反思性5 个维度20 个题项构成。问卷采用李克特5 级评分法,从1 完全不符合到5 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明学习品质越高。本研究中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30、0.826、0.798、0.821、0.882;对问卷的5 因素结构模型进行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X2/df=2.03、RMSEA=0.02、GFI=0.99、AGFI=0.98、CFI=0.99、TLI=0.99。
本研究采用SPSS24.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独立样本t 检验和方差分析开展学习品质影响因素的差异比较,探讨各因素对学前儿童学习品质的影响。
独立样本t 检验发现,在本研究中学前儿童学习品质总分及主动性、反思性、灵活性三个维度存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表现为男童得分显著低于女童;学前儿童学习品质总分及各维度在气质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易养型学前儿童得分显著高于难养型儿童;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中不同年龄学前儿童学习品质在反思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学前儿童学习品质个体因素差异
本研究从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及家庭平均月收入来衡量学前儿童学习品质发展的家庭养育环境。其中,根据父母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本研究将父母受教育程度分为高中(中专)及以下、大专、本科及以上三个组别。在被试样本中,父母受教育程度所占比例分别为40.5%和37.2%、22.3%和21.3%、37.2%和41.5%;根据样本家庭平均月收入数据,将家庭平均月收入分为4 000 元以下、4 000-8 000 元、8 000 元以上三组,分别占比29.3%、44.2%、26.6%。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下的学前儿童学习品质得分在好奇心和灵活性维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环境;在父母受教育程度上学习品质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父母受教育程度在本科及以上的学前儿童学习品质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三组不同家庭月收入的儿童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收入越高,幼儿学习品质越好。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学前儿童学习品质家庭养育环境差异
家庭学习环境包括家庭学习活动、丰富生活经验、家庭学习资源等三个部分。本研究根据各部分的得分情况,将得分等于和低于3 分的定义为低水平家庭学习环境,3-4 分的定义为中等水平,大于和等于4 分的定义为高水平,进而获得家庭学习环境的低、中、高水平组。其中,家庭学习活动中低、中、高水平占比14.3%、35.2%、50.5%,丰富生活经验低、中、高水平占比13.4%、28%、58.6%,家庭学习资源低、中、高水平占比6.1%、20.8%、73.1%。总体而言,本研究中的学前儿童家庭学习环境良好。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学习品质总分及各维度在不同水平的家庭学习活动和家庭学习资源上呈显著差异,主动性、灵活性维度及学习品质总分在不同水平的生活经验上呈显著差异。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学前儿童学习品质家庭学习环境差异
根据家长在父母参与量表的得分情况,本研究将其分为低、中、高组,在家参与维度低、中、高组各自所占比例为12.3%、38%、49.6%;家校沟通维度各自所占比例为15.9%、34.7%、49.4%;在校沟通维度各自所占比例为12.6%、24.8%、62.6%。由此可见,本研究学前儿童的父母参与程度较好,低分组占比不高。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低、中、高组在家参与水平儿童学习品质存在显著差异;低、中、高组家校沟通水平儿童学习品质得分在好奇心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低、中、高组在校沟通水平儿童学习品质得分在主动性、反思性、灵活性及学习品质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比较证明,参与水平越高,学前儿童学习品质得分越高。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学前儿童学习品质父母参与差异
根据亲子互动质量得分情况,本研究将其分为低、中、高组,亲子互动质量中引导性维度低、中、高组各自所占比例为15.7%、28%、56.3%;亲密性维度各自所占比例为15%、16.9%、68.1%;回应性维度各自所占比例为12.6%、32.3%、55.1%;互动性维度各自所占比例为27.6%、51.2%、21.2%;父母效能维度各自所占比例为54.8%、28.2%、17%。由此可见,本研究中学前儿童的亲子互动程度在引导性、亲密性和回应性维度高分段比例较高,互动性维度中分段比例较高,而父母效能维度低分段比例最高,超过半数。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的引导性、亲密性、回应性、互动性水平在学前儿童学习品质总分及各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互动质量愈高,学前儿童学习品质得分愈高。具体情况见表5、表6。
表5 幼儿学习品质亲子互动质量差异(一)
表6 幼儿学习品质亲子互动质量差异(二)
年龄、性别、气质类型一直是学习品质影响因素中典型的个人特征指标[10]。其中,气质特征会影响儿童学习方式和倾向,而易养型儿童更容易吸引抚养者的关注和产生积极期待,进而促进学习品质提升。因此,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应避免整齐划一、相互比较,而应发现并接纳属于孩子自己的气质类型,采取与气质类型相匹配的教养方式,并结合气质类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
在性别差异上,女童的学习品质得分显著高于男童,这符合性别发育的特点。因此,家长对男童学习品质的提升要抱有一定的宽容度,利用多种活动形式和多元教学媒介,激发男童的好奇心和探究的主动性,设立挑战式游戏环节,激发男童的好胜、好强之心,进而提高活动的专注性和坚持性。在年龄差异上,反思性维度年龄差异显著。随着学前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学习能力发展增速,应该拓宽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同时关注儿童思维训练和一定的总结反思能力训练。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不等于一味拒绝儿童思维广度和深刻性的发展,而更应该注重形式、方法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需求,抓住学前儿童学习品质发展的黄金时期。
本研究中的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不高,8 000元以上即为高分组,但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儿童学习品质各维度及总分依然具有显著差异。家庭投资理论认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增强了父母为子女教育投资的能力,并进而促进学生学业发展[11]。即较好的家庭经济状况为子女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为学前儿童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总之,家庭经济水平对儿童学习品质的显著影响提醒家长在重视对儿童教育投资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处理好工作和育儿的平衡,提升陪伴质量更好过于大量的无效陪伴。
本研究发现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家长,其子女的学习品质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表明了父母至少有大学受教育经历的重要性。与单纯的经济水平相比较,高等教育带给家庭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家庭教育观点和教育理念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及育儿观念的与时俱进性。因此,父母受教育水平作为家庭文化资本的重要指标,提示家长在儿童成长中避免故步自封,要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和教育水平,开阔视野,更新教育理念,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与儿童共同进步。
目前二胎政策背景下,是否独生子女也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家庭背景因素之一[12]。本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在好奇心和灵活性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建议二胎家庭能够结合不同孩子年龄特点,设计两个孩子同时互动的家庭游戏,充分利用二孩优势,让两个孩子在和谐的家庭养育环境中良性竞争、共同进步。
家庭教育投资进一步体现在家庭为儿童提供的学习环境上,如家庭提供的学习资源(书籍、学习资料、用品等)、丰富生活经验(公园玩耍、书店阅读等)、家庭学习活动(给孩子讲故事、亲子之间交谈、做手工、亲子阅读等)。本研究发现,低、中、高组家庭学习活动、生活经验及学习资源对学前儿童学习品质影响得分均具有显著差异,高水平家庭学习环境下儿童学习品质得分最高。鉴于此,建议父母应努力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家庭文化教育资源,注重创设和优化家庭养育环境和学习环境,尤其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幼儿参与能够丰富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的活动。毕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发育变化之间存在动态关系,父母的教育投入能持久地促进儿童认知和学业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学会学习(learning to learn)[13],进而有助于学习品质的发展。
本研究中家庭学习环境良好,体现了家长教育理念的提升和对儿童教育的关注。可以看出,家庭学习资源占比(73.1%)更有优势,相比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更容易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和教育期待,得到家长认可,但也有可能是囿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因此,要提醒家长清醒地意识到不能过分强调学习本身的重要性,不宜过分注重知识的机械记忆与技能的强化训练,要认识到学习品质对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价值与意义,遵从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重视帮助他们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倾向。
家庭教育投资不仅是物质上的投入,还包括以父母参与为核心的家庭社会资本积累和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水平。本研究发现,高水平在校沟通组占比为62.6%,超过高水平在家参与组(49.6%)和高水平家校沟通组(49.4%),说明学前儿童家长更关注与幼儿园的沟通和信息交流,体现和实践了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同时学习品质在学前儿童父母参与上存在显著差异,高水平的父母参与更能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而这一研究发现与高年级学生的父母参与调查结果相吻合[14],体现了父母参与效应的跨年龄一致性。也就是说,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家长参与对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作为家庭社会资本的父母教育参与,调动了家庭文化资本、家庭养育环境及家庭学习环境对儿童学习品质的共同作用。同时在校沟通、家园共育也调动了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和交流。良好的学校沟通是一剂良药,不仅促进了父母对孩子的全面了解,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表现,为良好师幼互动和针对性教育指导打下了基础,进而促进了儿童的发展。
在亲子互动质量维度上,引导性、亲密性、回应性、互动性水平在学前儿童学习品质总分及各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体现了家长言行引导、情感支持、积极回应和有效互动对儿童发展和学业品质提升的重要作用。为此,建议家长在提供丰富家庭教育资源的同时,注重提高父母参与的质量、与幼儿互动的质量。换句话说,父母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优化自身的教养行为,身体力行积极养育观念,言传身教,一言一行为儿童提供可供模仿的范本,使儿童于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另一方面,父母应积极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之中,注重直接教育效果的影响和积极回应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亲子良性的互动中有效地促进幼儿积极学习品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