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红,刘怡妨
(上海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7)
抗战全面爆发时期,国民党放松了对妇女运动的政治管制,积极动员妇女参加抗战。抗战时期的妇女组织,除了普遍性的新生活运动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等外,还有国民党在全国各省市县设立的妇女会组织,但是对于这一重要的妇女组织,学术界鲜少讨论。洪宜嫃曾经对抗战时期的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进行研究,涉及新运妇女指导委员会等组织,然而对各省市县妇女会讨论很少[1]。四川省妇女联合会曾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川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进行细致的介绍,涉及成都妇女救国会、四川省妇女抗敌后援会、四川妇女战地服务团、四川省新运妇女工作委员会、中国妇女联谊会等战时妇女组织,然而对于四川妇女会的组织及主要工作鲜少涉及[2]。四川处于内陆省份,长期以来妇女知识水平不高,受到落后观念的影响,抗战前四川省妇女组织和动员有限,对于抗战时期处于西南大后方的四川省妇女组织和动员工作极为重要,也比较特殊,笔者拟对抗战时期的组织相对完备的四川妇女会进行研究,希望初步探讨地方妇女领袖在领导妇女工作中的表现,研究四川省战时妇女工作的成就和经验。
四川处于内陆省份,抗战前四川省的妇女组织和动员极为有限,“在整个四川的史绩里,不但是妇女没有召集各县代表来省,正式选出省级负责人,就是一般的民众团体,也找不出先例。”[3]抗战时期四川省处于西南大后方,具有重要的重要战略地位。正如1943年8 月,四川省妇女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所述:“溯自民二十六年政府西迁,四川实为复兴民族根据地;川人在抗战建国国策之下,尽所有人力财力之蓄藏,踊跃输将。妇女工作,因亦积极展开,于救募、宣传等工作不遗余力;本会为达成历史使命与环境之急切需要,自应加速健全组织,动员全川妇女。”[3]54-55四川省的妇女组织和动员工作对抗战意义重大。
国民党中央社会部部长谷正纲曾指出:“组训妇女不但有助战时动员,并关建国基础,今后应注意唤起农村妇女,健全乡镇组织,倡导新生活,以转移社会风俗,注意儿童保育,以健全下代国民,发展家庭工业,推进补习教育,以改善经济生活,提高知识水平,希本此旨,制成方案,积极推行。”[3]17四川省妇女会任务艰巨,正如其宣言所称:“惟我国妇女因受数千年习俗束缚,女子教育尚在幼稚时期,组织训练缺乏才智,担此重任,不无艰巨难胜之感。我妇女固须群策群力,昭勉奋进,切望各界人士指导协助,川省妇运工作,得以顺利进展,尽到完成抗建大业之使命。”[3]54-55
1940年6 月1 日国民政府公布《非常时期人民团体组织纲领》,指出:“一切人民团体均应以抗战建国为共同目的”“为整个民族利益而奋斗。”[3]109-110社会部最初仅计划筹组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浙江、陕西等省各重要城市妇女会,并组织三处实验乡村妇女会。但截至1939年11 月,各地妇女会数目已超过规划,广西成立妇女会54 处,福建省成立妇女会29处,浙江省78 处,甘肃省8 处,河南省41 处,贵州省30 处,四川省53 处,云南省17 处,湖南16 处,江西省1 处,陕西省1 处[4]。
抗战时期的四川省各县市妇女会纷纷成立,1936年四川省各地成立的妇女会有8 个,会员人数1 300 人,1937年成立11 个,会员人数3 486 人,1938年17 个,会员人数2 367 人,1 939年32 个,会员人数4 551 人,1940年12 个,会员人数1 258 人,1941年14 个,会员人数1 921 人,1942年5 个,会员人数105 人,1943年1 个,合计四川省妇女会共100 个,会员人数共15 938 人[5]。1938年,国民党中央社会部接管妇女工作后,首先修改《妇女会组织规程》与《妇女会组织规程施行细则》,并持续推动各地成立妇女会。到1940年5 月底,四川省妇女会有了长足的发展,县妇女会从原有30处增加至45 处,另有市妇女会一处[4]194。
抗战时期,妇女对于民族国家抗战和复兴任务艰巨,正如国民党中央指导委员刘天素1943年在8 月17 日发言所指出:妇女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使命,“现在我们中国处在抗战建国复兴民族的运动期中,妇女的使命就是要把这种责任放在肩上,更要进一步的要求妇女自身各种智能的进展。”[3]20-21他指出妇女应进一步发展自身的各种智能,加强自身能力的发展,争取在世界和国家的地位及本民族的生存。具体来说就是前后方的妇女工作,积极参加前线战地的勤务工作和后方生产抗建工作。
根据《妇女会组织大纲》和《妇女会组织大纲施行细则》,绝大多数省份的妇女会组织仍不健全[6]。为推动战时地方妇女会的组织,朱家骅曾表示:应积极组织各地妇女会,其方式“最好采取自下而上的顺序,但有事实困难的时候,也不妨由上而下,可是不能因为上级组织成立,即不求下级组织的普遍发展,因为下级组织的工作最实际,最有效发动组织,最好唤起妇女群众自动组织。”[4]284妇女工作者也表示应“完成妇女会整个系统,妇女会为法定妇女组织,亟应普遍成立。”[4]250应该说,国民党妇运领袖重视妇女会的建设,积极推动战时妇女组织和动员工作。
1942年四川省社会处成立,四川省民众团体改由政府管辖,1942年11 月四川省社会处委派筹备委员9 人,重新筹备改组,按月拨发经费,办理会员登记[3]3。到1943年7 月底,“合法申请入会的县市妇女会有七十单位”[3]18-19。1943年8 月16 日,四川全省县市妇女领袖集于一堂,召开全省妇女代表大会。因交通不便的关系,大会初始有67 位代表出席,代表中既有五十多岁的老太太,也有20 岁以下的女青年[3]104-105。四川全省县市妇女领袖集于一堂,“其任务为完成省妇女会组织,并讨论现阶段妇女问题,县以下妇女组织问题及女子教育问题。”[3]100四川省妇女代表大会成为妇女们交换意见、联络感情的平台。
四川省妇女代表大会成员,大部分为中小学教员、县参议员,多数具有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应该说是四川省各县市知识妇女中的杰出代表,对于妇女工作具有相当的能力,四川省妇女会组织全省会员代表大会,对于推动战时妇女动员意义重大。四川省妇女代表多为教育界人士,事实上“在外面读书的回去的妇女,或当地毕业的妇女,大都在教育界服务,其他各界妇女能够插入的实在很少。”[7]1
1943年8 月17 日下午,四川省妇女代表大会通过妇女会章程,18 日由教育厅长青年团主任讲演,19 日为改选大会,选举理监事并讨论提案,主席范寓梅报告选举条例,并对候选人的履历逐一进行介绍。候选人中,“她们多半都是各县的参议员,妇女会的常务委员,女子中学的校长,小单位的领袖,一方面的负责人,她们不仅是为社会服务多年,而且在妇女运动上也有着不可漠视的功绩。”[3]105-1068 月20 日通过提案并讨论提案。21 日上午为各县市妇女会工作报告,下午为四川省女会理监事就职宣誓及开幕式。22 日全体与会代表参观育婴堂和女青年会、农改所等,大会结束[3]56。
四川省妇女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除通过省妇女会章程,选举理监事外,“就在集思广益,交换意见,集中力量,以谋全川妇女运动的开展”。大会主席范寓梅在开会词指出,会议讨论的中心问题有:如何开展县市妇女运动;健全县市妇女会组织;妇女教育及职业问题;妇女会经费问题;其他妇女问题,如监狱里的女犯,禁烟所的女烟犯,卖淫的娼妓,茶坊酒肆旅馆里的女茶房,蓄婢溺婴童养媳等等[3]18-19。四川省妇女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有:翻译理监事会之会务报告;通过本会章程;选举理监事;决定经费预算;其他重要事项[3]97-99。
截止到四川省妇女代表大会开幕时,收到工作报告47 件,提案45 件[3]18-19。提案内容涉及妇女教育、妇女动员、妇女刊物、妇女生产、戒赌等方面。黄仲翔表示“妇女要以最大毅力与鸦片烟战,肃清家庭中的烟犯烟匪。”周梅君勉励妇女自身要自省,多提高自身修养[3]104-105。眉山、隆昌、泸县、彰明、崇庆、灌县、江津等妇女会指出:“欲使吾国占半数妇女参加抗战建国,达到理想目的,非与政治力量配合不可”[3]92-93。仁寿、达县妇女会提出“请组织四川妇女刊物以利宣传案”“请设法举办全省性妇女刊物”[3]93。全体会议代表提请“省训团添设妇女干部训练班,各县市举办乡村训练班案”,会议决议“请省妇女会呈四川省社会处核办”[3]91-92。江渪、泸县、江津、崇庆、资阳等妇女会提请全省“普遍设立托儿所案”“其经费在社会事业及救济专款项下拨给”,并创办保育专科学校或训练班。决议“由省妇女会通令各县市妇女会自行创办”[3]88-89。全体代表提请“募集全川妇女会事业基金案”,决议“由省妇女会拟具办法,通令各县市妇女会办理。”[3]86到大会闭幕时,共提出议案50 件,通过了49 件,保留1 件,临时动议4 件[3]30-31。四川省妇女会的成立充实了四川的妇女组织,对于四川妇女动员和妇女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
四川省妇女会召集各县市妇女会代表参加讨论,并加强全川妇女工作者和妇女组织的联络与交流。四川省妇女会不仅关注战时妇女工作的开展与推动,而且关注妇女自身权益的争取和实现。对于怎样获得男女的平等,论者认为应该“在工作上来表现妇女的力量,能力与负荷平等,权利自然亦能平等。在战时正是妇女表现能力的时候,男子上前线打仗,妇女应该在生产上加倍努力,从而领导妇女运动,尤其在战时生产方面努力。”[3]100四川省妇女代表大会尤其强调女子教育对妇女工作的重要性。论者认为“关于女子教育问题,尤其重要;因为家庭教育的责任,女子所负的比较重,而且女子性情要较男子柔和,也适宜于教育幼年子女,假使女子教育发达,训普及教育问题即可以解决大半。”[3]100
四川全省妇女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四川妇女会的成立。1943年8 月,四川省妇女代表大会“审度时事准绳,遵照中央指示改良妇女生活,促进妇女教育,培养妇女道德,发展妇女职业,建立妇女经济独立基础,提倡妇女研究科学兴趣,加强儿童保育事业等原则法规,检讨过去,策励将来。”[3]54-55确定其工作重心和原则为:“健全全川各级妇女会组织;厉行禁烟禁赌及节约运动;切实自负齐家任务;推动保育工作普遍设立托儿所;推行生产教育,开办征属工厂;筹办各项救济事业”[3]54-55。四川省妇女会致力组织和动员四川妇女,从事战时妇女工作,并改善妇女生活,促进妇女教育。
四川省妇女会以各县市妇女会为会员,四川省妇女会的主要任务有:改良妇女生活习惯;发展女子教育;提倡和指导妇女职业;健全和改善家庭组织;健全妇女与儿童保育;保障妇女人权;妇女救济;妇女活动调查统计;妇女问题研究及建议;政府咨询及委托事项等。四川省妇女会分为三组,第一组掌管文书印信,编拟预算决算,会员登记;第二组掌管改善妇女生活习惯,发展妇女教育及职业,妇女人权保障,妇女问题研究及建议;第三组掌管妇女活动调查统计,妇女救济,社会公益,母性健全,儿童保育等[3]97-99。
表1 四川省妇女会当选理事名单
表2 四川省妇女会当选监事名单
1943年8 月,四川省妇女代表大会选举范琼英、刘天素、范寓梅、文哲卿、郭凤鸣、董淑华、曾传清、丁秀君、李泽春、李孝颖、董靖华、赵友兰、彭赞、赵安萱、余恒星等15 人为理事,其中刘天素、范寓梅、董靖华等人为常务理事,选出张茂华、傅春华、冯若斯、刘淑华、胡玉屏、范希纯、张映书等7 人为候补理事[3]94-96,详见表1。四川省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但周梅君、喻培厚、胡元梓、张平江、李亚君、马联辉、王学绪等7 人为四川省妇女会监事,其中但周梅君为常务监事[3]96,另选出候补监事2 人,她们都是四川妇运工作的领导人物,详见表2。
四川省妇女会当选的理事和监事均为知识女性,且是本科或专科毕业,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对四川省妇女运动必然有深刻的认识,同时她们的年龄大都在30 岁至40 岁之间,工作经验较丰富,精力也相对充沛[3]94-96,能够对领导四川省妇女运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川省妇女会的工作成效与四川省妇女领袖对妇女运动的认识密切相关。四川省妇女会常务监事但周梅君对男女平等问题有独特的见解,她指出:“中国妇女运动的时间相当久了,但为什么今天的妇女运动始终还没有达到她应该达到的目标,男女平等的口号始终没法实现呢?”原因在于我们的妇女运动,始终还未达到男女平等实际问题。她认为男女平等的实现,需要在立法、政治和经济方面全面配合。第一,在立法上,“男女平等不能实现的问题在于男女不能平权”,因此她希望妇女同志积极来争取社会上发言的地位,进而参与立法的地位。”第二,在政治上,“我们无法在政治上唱演主要的角色,我们没有执行自己主张的力量,则依然是无法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第三,在经济上,千万不可忽略一切的平等都要建立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这一点。“如何使妇女在经济上能达到完全的独立权,这更是男女平等的实际问题之最实际的问题。”[3]37-38
四川忠县妇女会理事冯国粹指出,“妇女职业与妇运前途是有着不可分离的互为因果的关系”。她认为妇女职业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在于生理上的缺憾,习性上的不良,社会环境的限制,家庭琐事的纠缠等因素。她希望妇女能觉悟到职业的重要与高贵,从而积极就业;同时锻炼健强的体魄;要有远大志向和宽宏襟量;努力习得高深学历与专长技能;并希望社会创造就业机会[3]45-47。四川省党部妇女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张映书①张映书(1907—1987),四川荣昌人,张培爵的女儿,四川大学毕业,曾任四川省第一女子师范训育主任,国民党四川省党部妇女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参议员、国民大会代表。1981年入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指出,妇女应该严格检讨自身的缺点,努力参加抗战建国的实际工作,既要充实学识,又要提高人格。政府应该增设妇女职业学校等,使妇女多求得专门学识与技能的机会;同时要健全妇运机构,组训妇女人才。她强调“动员整个妇女,参加抗战建国的实际工作,用工作的表现,争取国际的平等,然后妇女的自由平等,也不成问题了。”[3]43-45张映书强调妇女对于抗战的责任,同时对妇女的自身修养提出要求。四川省妇女会常务理事刘天素也强调“劳动服务与家事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妇女应于家庭中实践劳动服务,不单能助夫教子女且可兴家立业,转移风气,改造社会。”[3]40-43
对于抗战时期四川省的妇女工作,有论者表示应提倡妇女界的实干精神,指出:“我国许多事情,多止于开会喊口号。所谓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者,深为时人所病。”“其实我们与其多会,不若多做,与其多讲,不若实干。必须说到那里,就干到那里,最好干了再说,作得好再来告人。”[3]52-54《新民晚报》曾发文指出:“妇女解放不是‘口头禅’。而是事实表现,真正男女平等,必须妇女自己‘站’得起来。”[3]101-102《新新新闻》也曾指出:“中国抗战五年,我们妇女界的表现,为什么不及欧美呢?诚然,这不是我们妇女界的不努力。而是我们的社会发展竟限制着妇女的前进。”“为了要求解放必须参加斗争。然而,斗争是有条件的,必先自己献身于社会。自己的幸福,唯有靠着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3]48-49
抗战时期,四川省妇女会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一)关于组织方面:组织各县市妇女会,普遍设立妇女组织;设立托儿所;保健儿童之生命,继承民族之生存;设立妇女就济所;介绍贫穷妇女的职业及救济妓女等;设立妇女图书馆;发展妇女求知的机会;组织劳动服务团;发扬妇女服务的精神。(二)关于宣传方面:开设妇女平民学校;补救失学及贫苦妇女读书的机会;推广识字运动;提高妇女知识,完成普及教育;组织妇女文艺研究会;砥砺学养,健全母性;组织妇女俱乐部;提倡正当娱乐,革新妇女生活。(三)关于调查方面:调查各市县妇女组织事项;组织妇女服装取缔委员会;设立妾婢调查委员会;调查本会会员事项。(四)关于临时工作方面:组织战时组织;组织救护训练队;组织制造捐输团;组织战地服务队;设立保姆训练班;成立妇女体育会;发行妇女刊物②省妇女会会员名册章程工作计划大纲,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民186-01-1723)。。
在组织工作方面,四川省妇女会在成都市、自贡市、成都县、华阳市、灌县、崇庆、新都、郫县、彭县、新津县、新繁、崇宁、资中、资阳、仁寿、威远、简阳、巴县、江津、荣昌、眉山、蒲江、邛崃、大邑、彭山、青神、名山、乐山、宜宾、长宁、泸县、隆昌、敍永、古宋、右兰、丰都、南川、万县、大竹、岳池、武胜、中江、蓬溪、射洪、绵阳、绵竹、广汉、什邡、金堂、罗江、广元、江油、阆中、彰明、平武、达县、巴中等57 县市设立妇女会[3]64-84。1943年三八节,四川省妇女会参与筹备妇女节相关纪念活动,“召集机关法团学校及全市妇女1 000 余人在县城中心球场开纪念大会,由地方各首长讲演,散会后分组出发宣传,同日利用周刊及各学校发行特刊壁报标语、传单等,午后分组慰问全市征属,晚间在女中校表演游艺”①四川各县县报三八妇女节遵办经过情形及加强统制同业公会组织情形(1943-2 至8),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民186-02-2425)。。
在宣传征募方面,成都市、荣昌县、威远县、古宋县等每年参加各种抗战纪念,各种宣传、捐献、劳军、慰问征属等工作;自贡市妇女会每逢抗战纪念日由会组织宣传队游行宣传,协助政府办理征募寒衣及文化劳军等工作;灌县妇女会每年寒暑假即召集会员组织宣传及慰劳队,深入农村宣传抗战并替征属服务;大邑县妇女会曾办识字班及征募慰劳,协助兵役粮政宣传等工作,该会如兵役、粮政、劝募等工作均尽量参加宣传;青神县妇女会工作以募捐为多,于纪念日发动女生教育,组织歌咏队、宣传队;郫县妇女会曾募棉背心90 件,草鞋3 万双,送前线战士及保育院儿童;名山县妇女会曾于发起游艺募捐与征属贺年,均获党政当局嘉奖;资阳县募银饰六十余两,募妇女号飞机捐款7 511 元,应交省妇女工作委员会转中央,其他纪念日无不参加;简阳县妇女会从事宣传劝募,随时利用纪念日发动会员,分别募捐劳军及慰问征属并送给盐食等物;古宋县妇女会参加各种集会劝募捐献等工作;万县妇女会曾募寒衣棉背心1 000 件,大衣500 件,传送前方等[8]。
在优抚工作方面,新都县、资中县等妇女会举行调查征属、慰问征属、社会救济等妇女服务工作,此外每年参加慰问征属工作,取得社会人士好感;新津县妇女会曾组织慰问队深入农村与向征属精神上安慰,该县妇女赴前线参加政训看护工作者颇不乏人;新繁县妇女会每逢纪念日组织宣传队、慰问队代征属写信;彭县妇女会曾办征属代笔处、征属慰问队;绵竹县妇女会曾作组调妇女及救济优待征属;罗江县妇女会每三月举行慰问征属一次等。此外,四川省妇女会为加强工作,自1944年6 月起,分三期调训各级干部,每期训练八周,以训练妇女对妇女动员和抗战的认识,提升服务技能[8]。
抗战时期,四川妇女会将四川妇女组织动员起来,参加战时妇女工作、教育、宣传、捐献、救济、慰劳甚至耕作等工作,然而由于地域文化的限制,妇女知识水平和教育水平的限制,传统观念的束缚,建立在男性中心基础上的国民政府党政部门,对于妇女工作重视度不够,在经费分配、人事协调等方面存在问题。首先,四川省妇女会的经费比较缺乏。1943年8 月,范寓梅主持四川省妇女代表大会时曾指出“川省妇女会,为经费困难所阻,以至数次流产,至今日始告成立,其他困难情形,使人为之表同情”[3]104-105。在工作报告中,四川省华阳市、新都县、成都市、郫县、彭县、新津县、资阳县、敍永、邛崃、江津县、仁寿县、威远等妇女会都表示“经费无着,无法推动工作”,自贡市妇女会表示“因经费不充足,工作上稍感困难,以致工作未能尽量发展”。各县市妇女会希望上级切实指导,在经费上能够提供固定辅助费,在工作上分别是非,实行奖惩;妇女本身应力除猜忌、内讧等恶习等。各县妇女会希望其经费及人事由县府尽量协助,同时在地方预算内列明妇女补助费及事业费[3]64-84。国民党党政系统由于根深蒂固的男性中心意识,对于妇运工作重视不够,他们分配给妇女工作的经费不多,四川妇女会能够获得的经费也更为有限。
其次,抗战时期,四川一般妇女知识太低,宣传从事妇女运动颇不容易。华阳县妇女会表示:因县治中心未决问题,会员不易召集;一般妇女知识太低,宣传从事妇女运动颇不容易;“现阶段妇运空虚,一般妇女不愿做此种运动,反影响其生计;江津妇女会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妇女知识幼稚,不能了解本身责任,表示希望“今后妇运应以农村为对象,举办托儿所、妇女补习学校、职业介绍所等为急务”[3]64-84。崇宁县、资阳县等妇女会都表示“妇女知识低落,工作不易推动”[3]64-84。邛崃妇女会表示女子教育不发达、中坚分子缺乏等存在很大问题。彭山县妇女会“工作上之困难以动员各阶层妇女为最难”。新繁县、自贡市等妇女会表示:“一般妇女对妇运极漠视,以致工作不易推动”[3]64-84。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四川普通妇女的知识水平不高,对于男女平等基本观念的理解也比较有限,四川妇女运动开展推行不易。
再次,社会重男轻女的积习阻挠工作进行,四川省各县的妇运干部及技术人员缺乏。青神、新都县妇女会工作上的困难为“乡区干部缺乏”,她们建议:训练妇运干部;给予各级妇运干部以社会服务之优越地位;今后意见以先训练干部发展女子教育为原则。资中县妇女会工作上往往被社会重男轻女的积习所阻止。仁寿县妇女存在着社会重男轻女心病未除,妇女机会太少等问题。表示希望集训妇女干部,建设妇女行政机构。威远妇女会表示干部及技术人员缺乏。简阳妇女会表示“工作上多以工作同志居住地不集中,社会人士多歧视女子,以致工作不易推动。”[3]64-84
此外,有些县份党政当局对妇女运动重视不够。领导妇运工作的党政负责人,对于男女平等观念和妇女解放运动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在人事安排和工作协调等方面可能存在问题。比如,敍永县妇女会工作困难,党政当局不协助指导。妇运工作者希望今后能够提倡职业教育,组织合作社,加强战时社会服务等[3]64-84。四川省各县妇女工作需要党政部分的协助,妇女工作应该“取得社会人士对妇女会的同情,对当地妇女问题切实谋求合理的解放。”[3]32-33四川省各县妇女会代表普通建议:女子在家庭应与男子享同等权利;提高女子政治地位具有学历资历之女子应优先应用;广设妇孺医院;多办福利事业;县参议会增加女参议员名额;提倡职业教育;组织合作社;加强战时社会服务;健全组织;训练干部;筹办各种福利事业及儿童保育;党政机关应由妇女科专司妇运事宜;妇运经费应列入县预算内;妇女教育均等;职业机会均等;保障妇女职业;以大量经费交由妇女会组织小手工业及征属生产合作社;拟上级妇女会转呈省政府发的款补助妇女会,以利工作并请调训妇女干部;积极提倡女子教育及训练女子干部等[3]64-84。
抗战时期四川省曾召开全省妇女代表大会,四川省党政部门的妇运领袖、妇女名流及各县市妇女代表出席四川省妇女代表大会,对于抗战时期四川省的妇女工作进行总结、部署和动员,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四川省的妇女组织和动员工作。四川省妇女会在参加抗战工作方面,多从事各种宣传、捐献、劳军、慰问征属、征募寒衣及文化劳军、劝募、代征属写信等工作。具体来说,还包括代替出征男子从事耕种、宣传激发民气,组织慰劳队深入农村宣传抗战,协助政府在国民兵团内办妇女训练班组织劳动服务队、慰问队、劝募队、组织宣传队等;参加战地服务团,募集衣鞋赠送前方将士,设征属纺织产销合作社;参加前线战时工作者,代替出征男子工作,发动妇女募捐,办救护班识字班,慰劳荣誉军人,协助政府从事劝导壮丁出征调查及慰问征属捐献寒衣劝募公债,发动女生教育组织歌咏队宣传队等工作。四川省妇女会在组织动员妇女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虽然四川妇女会推动了四川妇女战时动员,但由于国民党政府强调妇女动员和妇女参加民族解放、对妇女自身解放和女性主体意识觉醒重视不够,一定程度限制了四川妇女动员的广度和深度。
相对于浙江妇女会较早成立而言,四川省妇女会是抗战中后期才成立的妇女会[9]。抗战时期四川处于西南大后方,急需进行战时动员,正如1942年6 月21 日宋美龄赴成都时所指出的,她希望成都市妇女今后特别注重生产事业,尤须时时顾念前方浴血抗战将士及出征军人家属之生活,应鼓励各界妇女服务抗战征属,从事慰劳救济等项工作[10]。四川处于内陆省份,长期以来妇女知识水平不高,受到落后观念的影响。所以,强调对四川妇女要“有计划有组织地高度培植与发挥妇女的抗战力量,以适应第四期抗战的需要”[11]。特别是抗战中后期,四川妇女动员迫在眉睫。
如果说,抗战前期四川省新运妇女工作委员会在四川发挥了重要的影响,那么在抗战中后期,国民党在四川领导当地妇女运动的组织,则主要是依靠四川省各级妇女会。抗战中后期,四川的特殊重要位置,使四川妇女会承担了抗战动员的重要角色,她们以妇女识字教育、妇女职业、妇女参政来唤醒妇女抗战意识,以宣传、捐献、劳军、慰问征属、征募寒衣及文化劳军、劝募、代征属写信的形式开展战时工作。抗战时期的四川妇女会在努力组织妇女、推动战时妇女工作和妇女动员及妇女参政运动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尝试。四川省妇女会的妇女动员不仅仅是让妇女参与战时各项工作中来,事实上,在动员妇女的过程中,四川妇女的传统观念、生活习惯、自身修养、知识水平,甚至是参政意识等都在发生一些变化,四川省妇女寻求自身权利和男女平等的意识得以逐渐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