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丹丹 曹亚丽
1 河南省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影像科 452470; 2 河南省人民医院影像科
2019年12月始,武汉市出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经研究,其被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以乏力、发热、干咳等为主,潜伏期较长,患者不易发现疾病[1]。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引发神经、肝脏、肠道系统损害,并出现相应的症状,严重患者会致死。因此,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对患者有重要的意义。CT检查是临床诊断病毒性肺炎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次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给予3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高分辨率CT检查,发现患者的肺部影像学图像具有特征性,可以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结果等为患者做出准确的诊断,具体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核酸检验确诊的3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45.21±4.11)岁;有15例患者在武汉工作或居住,其中8例去过华南海鲜市场或与不明肺炎患者有接触史,剩余15例患者无武汉居住、工作史及与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接触史;所有患者首发症状均为发热,其中有22例伴随乏力症状,16例伴干咳症状,7例肌肉酸痛,4例伴腹泻,2例头昏痛。实验室检查:30例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23例患者的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15例患者的C反应蛋白升高(范围为16.28~146.53mg/L),6例患者降钙素原升高;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其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血清淀粉样蛋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范围分别为27.65~594.12ng/ml、267.12~436.13U/L、42.01~234.15mg/L)。患者均接受祛痰、护胃、抗细菌、抗病毒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消毒双手、佩戴N95口罩的前提下接受高分辨率CT检查,仪器为西门子的64排螺旋CT机。患者取仰卧位,将仪器的参数设置为:管电流210mA,管电压120kV,扫描层距0.625mm,层厚1.25mm,螺距1.0,矩阵512×512,扫描范围为患者的胸廓入口至膈顶,采用标准肺窗(窗宽1 000~1 500HU,窗位-600~-450HU)和纵隔窗(窗宽300~350HU,窗位35~40HU),图像重建均为高分辨率算法。由2名工作经验不低于10年的放射科医师采取双盲法进行阅片,观察患者CT图像,包括病灶位置、数目、形态、密度等情况。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总结所有患者的影像学图像特征。
(1)一般情况:30例患者经核酸检验均显示为阳性,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病变分布:1例患者胸部CT检查显示无明显异常,余29例(96.67%)患者的CT图像显示有21例(72.41%)为双肺多叶病变,3例(10.34%)双中下肺病变,3例(10.34%)为单侧单叶(右肺中叶)病变,1例(3.45%)为双下肺病变,1例(3.45%)单肺多叶病变。(3)病灶位置:有16例(55.17%)患者的病灶位于周边部位,远离肺门;13例(44.83%)同时累计中心及周边。(4)病变形态:13例(44.83%)患者的病灶为球形,12例(41.38%)为斑片状、有部分融合形成大片状,其余4例(13.79%)患者的病灶兼具以上两种形态。(5)病灶密度:12例(41.38%)患者为磨玻璃样改变,12例(41.38%)实变,其余5例(17.24%)二者均有。(6)病变分期:根据患者的病变形态,10例(34.48%)患者为早期,15例(51.72%)为进展期,4例(13.79%)为重症期。(7)复查情况:有7例患者分别在住院部、门诊行2或3次CT检查,距离上一次检查时间为3~6d。其中,5例为病变进展,CT图像表现为病灶变密实和(或)病灶扩大、条索影增粗。2例患者为病灶稍缓解,CT图像呈现为病灶大小略显变小,但是缩小范围低于5%,不明显。典型患者为男性,38岁,同层面对比可以发现,其病灶扩大和(或)密度变高且密实,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征”。如图1所示。
图1 典型新冠肺炎患者胸部CT表现
①:2020年1月15日 ②:2020年1月18日 ③:2020年1月23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先于2019年12月发现于湖北省武汉市,其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统计,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及疑似病例数量均呈连续下降趋势,截止至2月27日,我国全f国范围内现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43 198例,疑似病例2 358例,累计确诊78 631例,累计治愈32 686例,累计死亡2 747例。以上数据说明,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虽然得到一定控制,但是不容乐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潜伏期可达14d,加上早期症状如发热、干咳等不具有特异性,因此,早期诊断的效率不高,易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其病情进展,最终死亡。目前临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多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等进行综合性的诊断,其中,胸部CT检查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推高分辨率CT检查[2]。本次我院为探究高分辨率CT检查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价值,进行了研究,对30例经核酸检验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进行高分辨率CT检查,结果显示 ,有29例(96.67%)患者的肺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这表示,给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高分辨率CT检查,可以尽早发现其肺部异常情况,能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以免患者病情快速发展,扩大传染,加重疫情。
29例患者的CT图像主要有以下特点:患者的病变部位呈现为弥漫性分布,多累及双肺胸膜下,其次为中上叶,右中叶较少累及,双肺有网状及棉团状小结节、磨玻璃样密度影。疾病早期患者的主要CT特征是肺外带、累及肺间质,大多数患者存在细支气管充气征,部分患者存在胸膜下线和粗大条索状影[3]。重症疾病患者的病变部位向支气管中轴间质蔓延,逐渐扩散至全肺,部分患者存在胸膜反应,少数患者存在胸水、叶间胸膜增厚[4]。以上图像特点显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肺部损伤后的病理过程,肺泡部、周边部、末梢支气管是病灶的多发部位,这是因为此病的传染途径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其病灶会逐渐扩大、变密实,肺内磨玻璃密度影与条索影、实变影共存,会累及患者多个肺叶;若是患者疾病进入重症期,则会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部分患者呈现为“白肺”,以实变影为主,可伴条索影和肺内磨玻璃密度影,可见“含气支气管征”[5-6]。总之,CT扫描具有图像分辨率高的优点,本次研究病例的CT图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临床可以通过高分辨率CT图像的特点,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结果等准确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避免病毒快速传播、蔓延[7]。
综上所述,高分辨率CT检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中有重要作用,患者的CT图像具有鲜明特点,临床要将其积极应用于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以便早确诊、早治疗,帮助患者尽快康复,从而减轻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