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起,蒋兆年,刘利锋,李 莉*
(1.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北京100076;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100069)
维生素 D (vitamin D,Vit 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在肝脏中产生的25-羟基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25(OH)D3]又被称为骨化二醇,是血液循环系统中稳定的Vit D,其含量可以用于评估机体内Vit D的总水平。其代谢活性产物1,25二 羟 维 生 素D[1,25-dihydroxyvitaminD3,1,25(OH)2D3],即骨化三醇与各器官上的维 生 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结合,发挥生理功能。现认为1,25(OH)2D3是类固醇类激素之一,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①钙磷代谢调节,预防骨质疏松;②调节免疫系统,具有抗细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的作用;③抗肿瘤: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浸润等。维生素D 缺乏普遍存在于各类人群中,目前全球有10 亿多人存在 Vit D 缺乏的风险[1]。在慢性肝病患者中Vit D 缺乏症也是很常见的。由于检测方法的不同,Vit D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及相关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因此,本文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3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分布情况,与肝脏生化指标、HBV-DNA载量、乙肝血清学指标等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探讨血清25(OH)D3的临床意义。
1.1 研究人群
研究对象为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就诊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其中男51 例,女31例,年龄 19-64 岁,中位年龄 44岁。选取同期门诊的健康体检的人员95例作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s),其中男 53例,女42 例,年龄25-60 岁,中位年龄42 岁。收集上述两组人员的人口资料、肝功、乙肝病毒血清学及病毒学资料,并收集血清进行后续试验。慢性乙型肝炎纳入标准: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超过6个月,而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antigen,HBeAg)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可阳性或不是阳性,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可升高或不升高,腹部B超显示有慢性肝炎的表现。入组人员年龄大于18岁。排除合并有影响Vit D 代谢的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其他因素影响肝脏功能疾病的患者;排除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检测异常的患者等。
1.2 研究方法
HBV-DNA载量应用实时定量荧光PCR的方法(罗氏 COBAS Taqman HBV试剂),检测HBV 的下限是 20IU/mL。25(OH)D3的检测采用雅培25羟基维生素D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进行测定。乙肝五项采用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ARCHITECK-i2000SR)和发光免疫试剂盒(美国雅培公司),按照试剂盒操作指南进行,检测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常规检测生化指标: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e,TBiL),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等,应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检测。
1.3 结果判定标准
25(OH)D3的循环水平大于30 ng/mL被认为足量(sufficiency),在21-29 ng/mL之间被认为不足(insufficiency),低于20 ng/mL,被认为缺乏(dificiency)[2]。因此,我们将各组分为三个等级:充足,不足和缺乏。我们根据检测的HBV-DNA载量分为:高载量组(>2000 IU/ml)和低载量组(<2000 IU/ml)两种。
1.4 统计方法
2.1 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对照基本情况
表1中介绍了健康对照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情况。健康对照组有95例,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有82例,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生化指标(ALT、AST、TBiL、PLT等)。结果显示两组人群在性别、年龄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在生化指标中PLT和TBiL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在ALT和AST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
表1 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对照基本情况表
2.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正常健康对照外周血25(OH)D3的变化情况
从本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到(见表2),CHB的患者体内的25(OH)D3含量明显低于HCs,为28.6±8.62 ng/ml,而HCs是39.2±15.36 ng/ml,两者比较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具体来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n=82例)25(OH)D3足量、不足、缺乏的比例分别为 52.44%、30.49%、17.07%,而HCs(n=95)分别为68.48%、25.00%、6.52%,二者在25(OH)D3三种构成比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在25(OH)D3体内水平上也具有差异,其中在缺乏和足量两组中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不足组中两者水平差异不明显。
表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对照外周血25(OH)D3 变化
2.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分组外周血25(OH)D3变化与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
从表3可以看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HbeAg阳性及阴性分组的话,HBV-DNA载量具有显著性差异,而25(OH)D3在体内的水平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以HBV-DNA载量的高低进行分组的话,高载量组的25(OH)D3的水平为25.68±6.93 ng/ml,而低载量组的为32.16±9.22 ng/ml,二者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而言,高载量组中25(OH)D3缺乏组和不足组的人数分别为10和20人,明显高于为低载量组相应的人群数(分别为4和5人),而足量组的人群数呈相反的状态,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25(OH)D3水平的三种构成具有显著性差异;高载量组的载量与25(OH)D3水平呈反比例关系,即载量越高,25(OH)D3水平越低,而对于低载量组、足量组的载量明显低于缺乏和不足组,缺乏和不足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按照25(OH)D3不同水平划分的三组中,与载量的关系可以看出,二者呈反比例关系,同高载量组中的载量与25(OH)D3水平的关系相似。
表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分组外周血25(OH)D3 变化情况
2.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OH)D3水平与生化指标及HBV-DNA载量的相关性
如图1所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OH)D3水平与TBiL不具相关性(r=0.145,P>0.05),与AST呈负相关,具有显著性差异(r=-0.219,P<0.05),与ALT不相关(r=-0.111,P>0.05),与PLT呈正相关,具有显著性差异(r=0.245,P<0.05)。如图2所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OH)D3水平与HBV-DNA载量具有负相关性(r=-0.305,P<0.05)。
HBV感染作为世界流行性疾病之一,其治疗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我国作为乙型肝炎高流行区,2016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60岁以下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携带率为7.18%[3],随着核苷(酸)类似物等新型药物的应用,生存质量及预期寿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药物的耐药等问题仍然困扰着肝炎患者的治疗。非活化的Vit D主要来自食物和皮肤,在肝脏中经羟化转化为25-羟基维生素D3,在肾脏中再次羟化成为具有活性的1,25(OH)2D。25(OH)D3在体内稳定且半衰期较长,用于检测人体内Vit D的状态及水平。Vit D作为一种体内存在的类固醇衍生物,正如前言中所述,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4-9]。因此,Vit D在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的阐明。
在本文中,我们以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实验组,应用化学发光法对血清25(OH)D3在体内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我们发现:健康对照组的平均水平为39.2±15.36 ng/m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平均水平为28.6±8.62 ng/ml,与健康对照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分层分析发现:在95例健康组中,25(OH)D3缺乏者6例,不足者25例,足量者45例,而在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这些数字分别为14例,25例和43例,在构成比上,二者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
图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OH)D3水平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图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OH)D3水平与HBV-DNA载量的相关性
我们又对HBV患者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以HBeAg的阴阳性分组,发现患者的25(OH)D3水平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以HBV-DNA 载量(以2 000 IU/ml)的高低标准分组,高载量组25(OH)D3平均水平25.68±6.93 ng/ml,明显低于低载量组的32.16±9.22 ng/ml,具有统计学差异。对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又做了25(OH)D3含量的构成比分析,发现高载量组以25(OH)D3缺乏和不足为主,而低载量组以25(OH)D3充足为主,两者的构成比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另外,我们还做了HBC患者25(OH)D3水平与HBV-DNA载量之间关系的比较,发现载量越高,25(OH)D3水平越低,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即:HBC患者25(OH)D3水平与HBV-DNA载量具有高度负相关关系。此外,相关性分析还发现25(OH)D3水平与AST具有负相关关系,与PLT呈正相关关系,而与ALT等指标不相关。尽管我们的检测方法与他人的方法不同,但研究结果与巩灿灿等人[10-13]的研究结果相似,均显示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25(OH)D3水平较健康者降低,部分研究也与我们一样进一步证明了25(OH)D3水平与HBV-DNA载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但是不同点是我们的研究对CHB患者25(OH)D3水平进行了细化,分析了CHB不同分层的情况。另外,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CHB患者25(OH)D3水平的高低与HbeAg是否阳性没有关系,这一结果与Farnik H等人[14]的结果不一致,可能与入组人群的种族和患病状态等不一致有关,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研究。
总之,Vit D缺乏不仅在正常健康人群存在,在患有各种疾病的患者中也广泛存在着。例如,在ICU患者中,Vit D缺乏者的比例为26%-74%[15]。 一个针对外科ICU的研究显示25(OH)D3缺乏(<12 ng/mL)与高死亡率具有相关性。我们及其他相关的研究已证实了Vit D缺乏在肝脏疾病中(慢性乙型及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等)广泛存在。另外,有研究证实Vit D缺乏可能导致肝损伤的增加及加速肝纤维化的形成[16]。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低载量的CHB患者的Vit D水平较高,因此,给予Vit D缺乏的患者适量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利于CHB患者病毒载量的控制,有利于慢性肝炎患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