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军
我叫徐军,中共党员,宝鸡市委老干部局驻陈仓区县功镇翟家坡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我吃住在村、坚守岗位,用心用情投入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初心。工作中,我与村两委班子一道,紧紧围绕抓党建、强产业,以及扶智扶志、落实政策等措施,使翟家坡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新的局面。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上学工作之后就很少回农村,可以说我对农村既熟悉又陌生,但骨子里始终对农村怀有深厚的感情。刚接到驻村任务时,我既兴奋又迷茫,兴奋的是可以回到农村,为农村工作贡献我的微薄之力,迷茫的是不知道驻村工作该如何开展,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也有干不好的担心和顾虑。一年多来,我经历了许多以前从未经历过的事情,学到许多办公室里学不到的东西,驻村时光有忧也有喜,有愁也有乐。
记得去年4月28日,局里领导送我到村上与上任第一书记交接工作,听了村上情况介绍以后,我深感农村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又兼具复杂性、具体性、长期性,我再一次感到了肩上的担子和压力。交接完工作我就马不停蹄和村干部熟悉村情,入户走访熟悉户情,完善村档户档资料。一段时间过后,我感到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艰巨、事无巨细,一点都不简单、不好干,和我的预想截然不同,而且可以说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办法可以参考借鉴。驻村以后,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听不懂当地方言,什么“聂果”“牙大”根本不知道啥意思,一个会议下来也记不了几个字。我想,语言不通根本无法开展工作,所以我就利用各种时机与干部群众学习交流、拉家常,慢慢地我不但能听懂而且学会了当地土话,还与广大干部群众更加熟络起来。为了全身心做好驻村工作,我不但很快实现了从部队到地方的角色转变,而且学会了自己买菜做饭、缝补衣服,还克服了连续一两周回不了家、洗不了澡等生活困难。
翟家坡村相对西山深度贫困地区来说,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交通便利,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贫困群众主要是因病、因残、因灾、内生动力不足等原因致贫,加之土地贫瘠,人均耕地面积偏少,要想实现全面脱贫、稳定脱贫,就必须在整合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培育提升劳动技能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我在调研中发现,翟家坡村属于丘陵沟壑地貌,非常适宜柴胡种植,但大多数村民还是乐于打工,对发展柴胡兴趣不大,主要是因为种植业周期长、见效慢,担心作务复杂、销售渠道不畅,不仅耽搁精力甚至还会造成经济损失。为此,我想到了以前工作中认识的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退休农技专家胥志文教授,赶快联系他来村讲授柴胡、花椒种植技术。经过多轮培训后,村民慢慢地认可并接受了柴胡产业,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升。我还主动联系农业合作社上门收购柴胡,让村民足不出户每斤柴胡就能多卖1-3块钱。贫困户刘根换去年仅柴胡一项就卖了12650元,翟家坡村六组柴胡收入过万元的贫困户就有8户。今年全村柴胡产量有望突破1万斤大关,村民收入将突破30万元。
随着扶贫工作的逐步深入,我深刻认识到思想“贫困”是导致许多贫困户不想脱贫、不敢脱贫、不能脱贫的主要原因。去年以来,我与村两委班子通过“树典型、传家风、搞培训”等形式,激励鼓励贫困群众从思想上拔穷根,从技能上换穷业,最终帮助他们摘掉穷帽子。先后开展了7场扶志扶德文艺晚会,建成了翟家坡村家风家训馆,组织表彰了21名“脱贫致富标兵”“五好家庭”“道德模范”,推出了毕志存、郑娥娥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典型效应的影响下,逐渐出现了翟勇、麻拴珠、麻广东等一批“我要脱贫”的贫困群众。
“以党建促脱贫”是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也是主要手段。如何突破党组织作用发挥不突出,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的瓶颈,是我一直苦苦思考的问题。直到今年4月份,镇党委下发了关于“创建基层党组织建设省级示范村”的文件,才使我眼前一亮,终于找到了一把以党建促脱贫的“金钥匙”。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调研,我提出了“主题广场+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和以党建教育广场、传统文化广场、运动休闲广场为主体,以社火文化、亲子农场、农家体验为配套的美丽乡村发展思路,得到了村两委班子及广大村民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响应。“党建教育广场”以村委会院子为基础,内容集党史教育、党员培训、入党宣誓等内容于一体,先以镇级教育基地的模式建设,争取成为陈仓区党建教育基地。“产业基地”建设以六组柴胡种植为主体,逐步辐射其他村组,建成翟家坡村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目前,此项工作的建设方案已经审定,正在按部就班地进入实施阶段。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回望这一年多的驻村生活,我付出了艰辛,但也增长了知识,收获了喜悦,同时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广大村民的赞誉。2019年宝鸡市委老干部局被评为全市“驻村联户扶贫工作”优秀等次,我个人也被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现在我已经完全融入了翟家坡村这个大家庭,也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展望未来,我有决心和信心为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