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之
2019年12月16日,云南屏边水冲子烈士陵园,微风轻拂,传来一阵啜泣。袁玉兰静立张宜军墓前,双眼噙泪,抖动双唇终于说出心中藏了多年的话语:“替你照顾好妈妈,我做到了,你放心吧。今天我替妈来看你。”66岁的袁玉兰通过一千余公里追寻,以这种方式与未婚夫张宜军“相约”……
时间追溯至上世纪70 年代,重庆忠县石宝镇的袁玉兰和张宜军经亲戚介绍确立恋爱关系。袁玉兰、张宜军同村,距离不远,加上两人是小学同窗,双方家庭情况十分了解。彼时,袁玉兰家有兄弟姐妹4人,她排行老大,父母健在,而张宜军家只有他和母亲袁和菊相依为命。“他本来有妹妹,3岁时不幸因病夭折。我们读小学时,他爸爸也去世了。”袁玉兰回忆起张宜军家境,眼眶湿润。正因如此,袁玉兰和张宜军非常珍惜这段感情,两颗年轻的心认定彼此。
1975年,20岁的张宜军应征入伍,袁玉兰虽有不舍,但当兵是大事,她给予鼓励和支持。可张宜军放心不下母亲,当时镇人武部长说:“张宜军是独子,可以考虑留下。”袁玉兰却宽慰:“有我在,我一定像待亲生母亲一样照顾好老人。”临行前,两人许下爱的誓言:退伍荣归之时,就是两人结婚成家之日。张宜军在部队表现优秀,很快当上副班长、班长。4年间,袁玉兰和张宜军尽管没有机会见面,但依靠书信传递彼此真心,一起期待美好未来。然而,哪里料到,两个年轻人所憧憬的幸福,却被降临的厄运无情撕碎。1979年2月18日,正在家里干活的袁玉兰突然接到通知,张宜军在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不幸壮烈牺牲。得知消息那刻,两个女人的天都“塌”了。袁玉兰说:“他入伍4年,一次都没回过家,那一走就是永别。”袁玉兰和张宜军母亲袁和菊哭得呼天抢地,几近崩溃。
自己该怎么办?袁玉兰扪心自问。看着不吃不喝,整日都是泪人的“准婆婆”,悲痛中她替老人担忧,光靠安慰未能见效,这样下去袁和菊身体会拖垮的。可自己没过门,还不是袁和菊儿媳,如果搬进张家,照顾袁和菊,父母会支持吗?旁人又怎么说。晚上,袁玉兰辗转反侧,左思右想。最终,她觉得张宜军为国家奉献了生命,是英雄。他的母亲,是英雄母亲。我是他未婚妻,曾答应过要照顾好他母亲。“我搬去和她一起住,可以让饱经悲痛的老人找到心灵慰藉,同时也可以更好照料她的生活。”父母了解女儿的心,但毕竟她不是张家媳妇啊!母亲哀叹一声,陷入难堪的沉默。父亲猛吸几口烟,将烟蒂一扔,使劲用脚跺几下,神色凝重地说:“去吧,照顾好他妈,别给咱家丢脸。”面对通情达理的父母,袁玉兰含泪说了声“谢谢”。
得到张宜军牺牲消息第三天,袁玉兰拿着替换衣服包,踏进袁和菊家门。“妈,宜军走了,让我来照顾你吧。”“你可一定要节哀,千万保重自己身体呀。”自从儿子牺牲,玉兰天天看望、陪护安慰她,今天来却拎着个包袱,又第一次叫她“妈”,这让袁和菊感到诧异。她用哀伤疑惑的目光打量一下袁玉兰,低头没有回话。少顷,见袁玉兰有要留下的意思,袁和菊有些惊讶,说:“玉兰,你看过我了,回家吧……”“妈,我这次是来陪伴您的,在您家住下不走了。”袁玉兰平静地说。“这……这不行,人家会说闲话的。”可不管袁和菊怎么劝,玉兰仍坚持住下照顾她。一阵温暖袭来,连续数日被悲伤包裹的袁和菊双眼露出激动神色。随着袁玉兰上门“认亲”,袁和菊多了个“女儿”。自此,袁玉兰不仅帮着袁和菊忙里忙外,共同撑起一个家,还用实际行动替未婚夫尽孝,慢慢抚平老人心中伤痛。
可以想象,两个女人组成的“家”,面对的将是重重困难。而这时,袁玉兰已27岁了。“给玉兰找个好婆家吧,不能把她的青春耽误了!”这时候,张宜军的舅舅主动提出这想法。“不行,我要嫁人了,妈怎么办?她一个人过不下去的。”一开始袁玉兰坚决反对。“玉兰,你待我够好了,但不能陪伴我一辈子呀。你的婚事不要再拖了,好吗?”袁和菊声音很轻,语气坚定。在众人反复劝说下,袁玉兰提出一个条件:带着“准婆婆”袁和菊一起出嫁,并承诺对老人像待自己父母一样好。这样苛刻的条件让小伙子“望而却步”,尤其前一条,几乎没有人愿接受。然而,家住万州武陵镇的彭国政却欣然同意。
彭国政比袁玉兰大一岁,是武陵搬运队的搬运工,家里有弟妹四人。张宜军的舅舅见彭国政踏实本分,就为他和袁玉兰牵线做媒。“听人介绍了袁玉兰的情况,觉得她心地如此善良,当时就认定她是个好姑娘。”彭国政说,初见袁玉兰,就被她深深打动。玉兰感到彭国政为人质朴,能接受她的条件,可以依托。1980年10月,袁玉兰和彭国政结婚。俩人在袁和菊家简单办了婚礼,为这个家庭带来一丝喜气。婚后,彭国政尊重袁玉兰决定,搬进袁家当了“上门女婿”。1981年,女儿彭燕出生,两年后儿子彭波出生。孩子出生,袁玉兰夫妻一直指着袁和菊反复教孩子:叫奶奶,袁和菊老人经常笑得合不拢嘴。
那些年,彭国政仍在武陵镇当搬运工,离家有点远。为让全家日子过得好点,他隔三差五就要步行两个多小时回家,然后摸黑干家里的重活累活,第二天再步行到武陵船码头上班。一家五口挤在20多平米的小土屋内,老人带着孙女睡一张床,夫妻俩搂着儿子睡另一张床。上有老下有小,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袁玉兰一个柔弱女人在水码头也咬牙扛起一百多斤的包,做起和丈夫一样的搬运工。彭国政心疼妻子,多次劝告:“玉兰,这重活你吃不消,别干了,去歇着。”“我没那么娇贵,能挺住!”袁玉兰一脸坚毅。婆婆袁和菊含着热泪说:“为了这个家,打工、管孩子、还要照顾我,夫妻俩实在太苦了。”
尽管日子过得艰苦,袁玉兰和彭国政从没怠慢过“妈妈”。一家人和和睦睦,相敬相爱。1984年,土地承包到户,彭国政决定回镇做生意,袁和菊和袁玉兰非常支持。当年,夫妻俩带着老人孩子搬到武陵老街。2000年,随着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小家再次易址,搬到如今的武陵镇将军路57号……平日里,袁和菊爱吃鸡蛋,玉兰每天早上会给她煮一个;一日三餐,不论荤素都要尽量照顾“妈妈”口味;家里有个规矩,老人每顿吃新鲜饭。袁和菊怕寂寞,夫妻俩几乎没出过远门,家里始终留一个人守着;老人有时爱凑热闹,玉兰经常陪妈逛街、走亲戚。袁玉兰夫妻的家人,对他们既理解也支持。玉兰的父母为自己女儿待“婆婆”一片孝心感到骄傲。
说起袁老太围巾,被整齐搭满两个衣架,材质从羊毛到绒料,颜色从紫到红,甚至还有新潮的黑白豹纹,足有16条之多。有人问,“这全都是袁婆婆的吗?”袁玉兰点点头,“老太太臭美着呢,还挑,有些是我给织的,有些是我买的,还有些是孙女给她买的。”冬天到了怕老人冷,又担心电热毯不安全,袁和菊取暖装备堪称齐全。加绒睡衣三套,孙女送的;白天用彭国政买的木制取暖器烘脚,袁玉兰还准备了两个电热水袋,用途分明,一个白天暖手,一个晚上烤脚。
“看,这是我女儿给奶奶买的三盒乌胶,营养品,给老人补身体。比给我的还多呢”,袁玉兰笑呵呵地说。她的两个子女也非常孝敬老人,经常给她买衣服、鞋子,完全当亲奶奶对待。“袁玉兰不仅把老人当亲人,还带动感染一家人对婆婆好,这太值得佩服了。”邻居陈建文说,他与彭国政是发小,亲眼目睹袁玉兰和彭国政数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老人,令人感动。“做一两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做40年真的太难,换了我,根本做不到。”陈建文感叹。袁和菊高兴得直抹泪:“我不但享玉兰夫妻的福,还享晚辈的福了!”
2016年10月,袁和菊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股骨骨折,玉兰夫妇迅速把老人送到医院拍片检查。骨科医生看着片子皱起眉头:“老太太这一跤摔得不轻!要置换股骨头,否则不能行走。”袁和菊一听急了,“医生,得花多少钱?”三万左右吧。骨科医生说。“什么?三万!”袁和菊拉住玉兰的手,“这么贵,女儿,我不治。我这把老骨头了,躺在床上度日子吧!”袁玉兰左一个妈右一个妈的劝说,袁和菊就是不愿做手术。这时陪在一旁的孙女安慰老人:“奶奶,这手术属大病医疗,费用有一半可报销呢。您老的腿脚一定要治好,我还要带您去看外面的风景呢。”孙女这么一说,袁和菊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勉强说:“那……那就换吧。”经过四十多天住院治疗,老人置换股骨头出院,并可以下地正常行走了。如此高龄,术后迅速恢复,连医生都惊奇不已。更让医生、护士感动的是,每天坚持为病人喂饭、擦拭身体、陪夜及做康复训练和心理抚慰的袁玉兰和彭国政,竟然与老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同病室的其他病人家属纷纷感叹:“很多亲生子女都做不到这么好,太难得了!”
袁玉兰五口之家,经历了三次迁移,但不管搬到哪里,除了始终带在身边的“妈妈”袁和菊,还带着多年来一直挂在墙上的张宜军烈士遗像,仿佛约定俗成,照片一直挂在家中进门的显眼位置。平日,老人爱颤颤巍巍踱到照片下,仰头看看儿子的戎装照,微笑说:“你,你啷个爬到墙上去了啊?”听袁和菊这话,玉兰忍不住眼眶发红。“以前妈一看到照片就哭,现在,她至少笑得出来了。”2019年5月1日,是个喜庆日子。“妈,快来打扮一下,马上照相了。”袁玉兰拉着袁和菊的手,揽着她的腰,向亮堂一点的屋外走去,扶她坐在木椅上。袁玉兰掏出梳子,一手摩挲袁和菊的头,一手梳理老人花白的头发。66岁的袁玉兰额头爬满皱纹,两鬓斑白,眼里尽是爱意。90岁的袁和菊面色红润,一脸祥和,安详的目光中透出她对生活的满足。
袁和菊身体硬朗,生活自理,脸上时常挂着笑容,看不出曾经的苦难在她脸上留下痕迹。但每每看到儿子张宜军的照片,老人还是会低头不语。“40多年没见儿子,连儿子埋骨之地都不知道,她太想儿子了。”袁玉兰早就读懂老人心思。2017年底,张宜军一个战友与袁玉兰取得联系,并带给她一叠照片,照片拍摄的是张宜军位于云南屏边县的墓。知道了张宜军埋骨之地,袁玉兰想带“妈妈”扫墓的心愿越来越强烈,“我现在的唯一心愿,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带我妈去云南为张宜军扫次墓。”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2019年12月15日,经重庆万州区与云南省有关方面协调,帮助袁玉兰和袁和菊的圆梦之旅启程,因袁和菊年满90岁,考虑到长途旅程不便,并未同行。当天,在武陵镇相关人员陪同下,袁玉兰一早搭乘飞机飞向云南,然后在当地工作人员帮助下搭乘汽车赶往屏边县,于是有了开头一幕。
在万州区武陵镇,说起袁玉兰奉养烈士母亲40年的事迹,很多邻居惊讶地表示还是最近才知道。“他们夫妻太低调了,默默做着善事,很少给外人说起,也从来没到社区反映情况、提过要求。”武陵镇椅城社区书记周青琼感慨万千。2020年1月5日,袁玉兰高票获评“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同月入选“中国好人榜”。袁玉兰笑言,我和妈同姓“袁”,也是“缘”。“这个荣誉真的太大,我受之有愧,照顾好妈是我的责任和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