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凌云
一、 语言—以读感悟
学习小古文,“读”是大法宝。教学过程中,教师范读正音,借助音乐、节奏、歌诀体等形式趣读,利用“玩”读、文白对读等“读”的策略,能帮助学生从读准、读顺到读好、读趣,再到熟读能诵。
以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为例。教师引入小古文《除夕元旦之风景》,并用歌诀体形式带领同学们朗读。通过对比阅读,同学们能体会到不管是现代还是古时,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小古文中出现了很多表示时间的词,如“除夕之日”“及夜”“时至中夜”“午后”等,在“读”的过程中,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能准确理解它们所表达的时间与现代文中的意义的不同。
教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时,教师将同名的小古文引入,并将课文中的“那條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与小古文中的“方其远处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进行文白对读,在课文的对照下,同学们讨论、想象“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中描写的景象,通过文白之间的来回穿梭,更深切地感受到汉语言的精妙。
二、 思维—以写启迪
读写结合,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以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为例,结合同名的小古文展开教学。教师在各个环节都注重学生的词语积累,如在引入时,以“你见过或了解过怎样的雨?”作为交流话题,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说出“倾盆大雨”“蒙蒙细雨”“大雨如注”“绵绵细雨”等描写雨的词语;在学习雷雨前后的句子时,积累“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雨过天晴”“空气清新”等词语。之后,教师引导同学们模仿小古文《雷雨》写一段文字。在不断的仿说仿写的过程中,学生游走于“白”“文”之间,久之,就能达到灵活“切换”、自主“应用”的效果。
三、 美—以赏品味
如一年级下册《狐狸和乌鸦》的教学,笔者将小古文《鸦狐》融入其中。“闻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已清俗耳。幸勿见却!”教师就“霓裳羽衣”的理解,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同学们。通过一个词语的古今释义的浸润,同学们不仅看到狐狸的嘴有多甜,也了解了汉语言的文化之美。文中大量的四字词语与现代语言表达同出一脉,“万紫千红”“累累可爱”“大快朵颐”“口是心非”“才德出众”等词语,可以让学生在读中体悟汉语言之美。
四、 文化—以悟根植
从小古文、课文里的文化常识着手,可以引导同学们在学习中去感悟文化的温度,树立文化自信。如三年级下册第2课《燕子》与同名小古文《燕子》,两篇文章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又如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和小古文《二叟等泰山》可以对读,让学生感受到相互鼓励的力量等。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市第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