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如何把天聊死的

2020-04-28 03:40施英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亲子沟通倾听

【关键词】亲子沟通;倾听;建立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96-0024-03

【作者简介】施英,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认知心理学方向博士,高级教师。

常常听到一些父母很沮丧地说:“孩子越长越大,却离自己越来越远,小时候还愿意和我们说说心事,现在完全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父母主动和孩子交流时,孩子要么敷衍了事,要么“沉默是金”。究其原因,一方面,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与父母慢慢拉远的距离;另一方面,有些父母天生有一种“把天聊死”的能力,逼得孩子慢慢地离开自己。

案例一:只能用微信传递信息的母女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身小棉袄”,但晓晓的妈妈却完全体会不到。这一年多来,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但女儿总是回避和她共处一室,不愿意碰面,更不愿意交流。如果因为一些事情不得不交流,晓晓就会通过微信传递信息。在心理咨询室中,妈妈哭诉道:“女儿小时候很乖巧懂事,现在变得特别陌生,我都不认识她了。”当她说到为了女儿对她的态度常常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时,晓晓斜着眼睛,轻蔑地说了两个字“恶心”。听起来好像是女儿的大逆不道,但背后隐藏着晓晓难以名状的悲伤。晓晓说,小时候,她拼命地努力,希望得到妈妈的肯定,但是很难看到妈妈欣赏的目光和会心的微笑,即使有,也非常短暂。只要妈妈皱起眉、沉下脸,她就有一种大难临头的崩溃感。晓晓说,通过微信发信息可以避免看到妈妈的“可恶嘴脸”,不至于让自己受到打击。

案例二:儿子变“老子”

从六年级起,子墨就成了父母眼里脾气暴躁的孩子。爸爸向咨询师反映:“做父母的,如果对孩子不闻不问,那不是不负责任吗?可是现在只要我们一张嘴,他就很不耐烦,说我们烦,让我们闭嘴。”咨询师让父母回忆一段不愉快的沟通场景:

子墨:今天作业真多,好烦啊!妈妈:你都上小学六年级了,作业肯定要多一点啊!子墨:可是我真的不喜欢语文老师,她每天布置那么多作业,又要抄写、默写,又要看课外书做摘抄,哪有那么多时间啊!妈妈: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语文老师这么做肯定是为了你们好啊。你看,他每年教出来的学生语文成绩都是名列前茅,你能遇见这样的老师多幸运啊,怎么还不喜欢呢?快去做作业吧,哪有学生不做作业的道理。子墨:哼!烦烦烦!

爸爸:子墨,给我们说说在学校过得好吗?子墨:还好。爸爸:什么叫还好?太敷衍了。子墨:每天都差不多啊,上课、下课、写作业。爸爸:总有点不一样的吧。比如,跟同学们都聊些什么、玩些什么啊。子墨:最近新出了一款游戏,听说很好玩,我想,能不能……爸爸:在学校不好好学习,满脑子都是游戏,怪不得学习成绩提不上去。给你报了那么多補习班,买了那么多学习资料,你却想着玩游戏,还怎么能学好!子墨沉默不语。爸爸:你们同学之间就不聊聊接下来准备上哪所初中吗?这是近在眼前的事,要赶紧规划起来了。我打听了一下,有几所学校挺不错的,但是要想进去不容易,需要通过一些测试……子墨:你别说了!爸爸:你反了!你是老子还是我是老子?

一、牢记亲子沟通的目的

相信所有的父母在跟孩子聊天之前都是希望和他好好说话的,但依然要弄清楚:你是希望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互相信任、互相依赖呢,还是希望把你的需要、想法一股脑儿地灌输给他,让他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如果是后者,那孩子拒绝沟通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果我们希望通过沟通更好地了解孩子,增进亲子关系,就要先调整好与孩子沟通的语气、姿态,让孩子感受到聊天的氛围是安全的、轻松的,这是沟通的第一步。孩子是研究大人表情的专家,他们从出生起就会通过观察来揣测父母的想法。晓晓的妈妈习惯性地皱眉、面露愠色,让她感到不安全。她知道妈妈流露出这样的神情之后一定是无休止的数落和唠叨,因此,不得不时刻保持小心翼翼,根据妈妈的表情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事实上,在与妈妈的日常沟通中,她压抑了太多不满的情绪。直到有一天,她鼓起勇气对妈妈说“不”,不愿意再看妈妈的脸色,只通过微信和妈妈交流。子墨的父母很希望走进孩子的生活,在交友、学习等方面关注他、引导他,但是因为目的性太强,不让孩子表达真实的感受,迫不及待地将自己认为正确的理念传递给他,让他心生厌恶,回避不了时只能奋起反抗。

建立关系是良好沟通的开始,是亲子沟通的首要目的。真正的沟通,不是由谁占据聊天的制高点,把控着聊天的方向和全局,而是一个平等对话的过程。当孩子感受到被听见、被尊重时,便会愿意说了。

二、让聊天“起死回生”的招数

父母把天聊死不是一次两次的聊天导致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采用了某种沟通模式,这种沟通模式在孩子小的时候还行得通,但是随着孩子长大,有了独立的思想,就慢慢失效了。因此,父母不妨改变一下沟通模式,也许就柳暗花明了。

1.变说教为询问和倾听。

父母经常说:“好话歹话说尽了,就是没有用。”这说明说得多反而没效果,那就反着来,不说或少说,也许效果就大不相同了。让孩子打开话匣子的最好方法就是好奇地询问和耐心地倾听。

当子墨对妈妈说“作业很多,语文老师很烦”的时候,妈妈不妨带着同理心询问:“白天要上学,回家作业也很多,确实令人很不愉快。你和妈妈说说,都有哪些作业,语文老师到底怎么了……”在孩子吐槽的过程中,如果能得到父母的理解,他的心情就会轻松许多,也许就能安心地去写作业了。孩子愿意回到家中表达不满的情绪,说明孩子认为家是个安全的地方,父母是值得信赖的人,但如果在与父母沟通时总是得不到理解,孩子也就不愿意再和父母诉说心声了。

2.变评价为接纳和引导。

“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你是学生就应该做作业。”“你满脑子都想着游戏而不是学习。”这样的话语里都包含着评价,包含着父母想让孩子接受的价值观。一旦孩子从评价中感受到大人对他的否定,便不想再继续聊下去了。父母不妨放下评价,无论孩子怎么说,都保持平静,微笑、点头,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当子墨双眼放光地对爸爸说“最近新出了一款游戏,听说很好玩”时,爸爸可以说:“是吗,是什么游戏?我也很想了解一下。”听完孩子对游戏的描述,可以继续问:“这个游戏能带给我们什么呢?你对同学们玩这个游戏有什么看法?”孩子也许会说:“游戏可以让我们适当放松,提高反应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我虽然很想玩,但我知道现在时间不允许,等我放暑假在家可以尝试一下。”也许会说:“我多么希望自己也像他们一样可以玩这个游戏呀!”当孩子愿意表达真实的心声时,爸爸应保持无条件地接纳,并继续耐心地引导:“是啊,游戏开发出来肯定有它的作用。如果既能高效完成作业,又能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该多好啊!我们不妨来想想,怎么才能实现你的愿望。”

交流过程中没有太多是非对错、好坏美丑的评价,有的只是心平气和的接纳和适当的引导。“存在即合理”,接纳存在,适当引导。强行阻止孩子的愿望和想法,导致的结果要么是孩子心不甘情不愿地执行父母的指令,要么是孩子偷偷摸摸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起不到交流沟通的目的。

3.变纠正为建议和选择。

父母常认为自己比孩子有更多的经验和资源,所以希望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法行事,少走弯路,但常常适得其反。“你们应该聊聊关于小升初的事了。”“我打听过了,有几个学校不错,你可以去考一下。”这些话语让孩子感受到的是被指使、被安排,所以孩子根本听不进去。

子墨的同学们关注的是哪款游戏好玩,爸爸关注的是接下来的小升初,这并不矛盾。爸爸可以耐心地听孩子聊游戏,在总结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后说说自己的建议:“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劳逸结合,如果能很好地将学习和游戏结合,就会学得踏实,玩得痛快。爸爸前两天跟其他家长一起交流,听到他们在讨论小升初的事,有的说不想读学区内的初中,想要去考其他私立学校。不知道你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父母可以提建议,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孩子权衡利弊,做出选择。无论孩子做出怎样的选择,告诉他:“只要你认为自己已经想清楚了,那爸爸妈妈就支持你的决定。”父母越是放下高高在上的权威者的身份,少一点指令和纠正,适当地提出一些建议,孩子就越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猜你喜欢
亲子沟通倾听
家长应学会给孩子和自己“留白”
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编制
用关心化解家庭教育中的强迫
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
合作共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
成长自己 成就孩子
妈妈,请不要念动你的“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