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引人入胜的“幸福课堂”新样态研究的日益深入,变革课堂教与学的方式,让教师指导性地教,学生主动性地学,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新型的教学关系,已成为引人入胜的“幸福课堂”教学变革的共识。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从聚焦关键能力培养,初建“引导—互动”为主的新型教学关系,建构“互学—互教”的新型教学关系,追求“幸福+”课程体系中的新型教学关系几个方面探索引人入胜的“幸福课堂”的教学新型关系建构。
【关键词】教学变革;结构优化;教学关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90-0076-02
【作者简介】费珊琳,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江苏淮安,223002)教务处副主任,高级教师。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立足课堂,变革教学方式,将“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教学方式变革”作为研究课题。随着课题研究的日益深入,学校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建设“引人入胜的幸福课堂”,形成新型的教学关系,已成为学校教学变革的重要部分。
一、聚焦关键能力培养,探究新型教学关系
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过程中,可以尝试创设“拟真”情境,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搭建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学习体验的生成。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真实体验”与“独特体验”,从而入境入心。
学校让每个课堂活跃地推进“思考”和“探究”,把每个课堂都变成师生间思维碰撞、智慧融合的场所。因此,教师应创设动态生成的“拟真”情境,促进学生的体验,在这里教师动态地把握课堂节奏,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见解,创造和谐的生成情境,促进学生体验的生成,使之入境入心。
二、初建“引导—互动”为主的新型教学关系
合理设计“课时大问题”是构建新型教学关系,促进师生互动的助推器。
一是激发。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觉建构知识,围绕自己的问题在课堂上设计大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二是启迪。教师启发学生以问题系列化的形式展现自己的学习内容,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提问和解决问题的循环中不断自我提升。
三是放飞。学生课后带着问题继续思考,生发新的问题。事实上,这一过程是为了激励学生改变认知方式,实现核心素养的自我建构。
三、建构“互学—互教”的新型教学关系
1.师生关系靶向定位。
多维多层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更突显其优势。学生是活动参与者、组织者和设计者。学科教师要从多维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层级的小组合作学习。当小组成员合作不足以完成目标时,教师要先观察倾听后给予点拨辅导,以确保学生的学习互动富有成效。教师应充分唤起各层级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以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效果。
2.多维组合小组成员。
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对学生常采用相邻就近编组,或环形围坐,或散点式分组,教师应精心巧妙地合理分组,力求使小组学生的学习力、表达力、个性化保持相对均衡。多维多层合作学习不再是个体的学习行为,需要学生有团队意识,每个团队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
3.培养学生合作技巧。
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巧是顺利进行合作的前提。多维多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适应、改进调整、互补共效的过程。小组合作过程中,各层级学生要学会倾听、关注、适时提出合理建议和观点,同时还应学会尊重别人的努力和劳动成果,接纳同学的合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得各层级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4.运用多维评价形式。
学校进行评价内容设置时,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能力、语言表达和发展潜能的综合评价。教师及时、多维度的期望和评价对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运用多维评价是改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课堂上,教师科学的评价和及时的鼓励,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索的勇气,使学生有了愉快而成功的学习经历,从而激发了各层级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追求“幸福+”课程体系中的新型教学关系
学校基于“幸福+”课程体系构建‘1+X学科拓展延伸。其中,“1”指的是“X”的基础,“X”指的是“1”的延伸和拓展。学校重整学科校本课程结构,开发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课程,实现关联性学科的整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幸福课程与教师课程的整合。学校探索了动态发展的教学模式,从单学科到多学科,从跨学科到超学科,从线下线上到人机共享,努力实现“轻负高质”和幸福成长,创建了异向多元的学习方式,实施大概念学习、项目化学习、微课题研究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同时学校开发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深度开发学科特有的资源库,引导学生拥有丰富、完整、深度的特色学科生活。创编教学组织形式的时空,变革传统的组织形式,进行同级主题学习小组,空间转换,线上线下统整等多样的教学组织新形式。
变革践行后,学校实现了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的改革实践,探索了百花齐放的教学模式,创建了异向多元的学习方式,打造了柔性扁平的教研生態,实现变革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