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企业都重视工作效率,但方式方法不同。2019年8月,微软日本公司把2300名员工的工作时长从1周5天减少到了1周4天,但是工资维持不变。结果,在这期间,平均每名员工的销售额,竟然提升了将近40%。做这种尝试的,可不止微軟一家。在新西兰、德国、英国等,都有企业在做类似的尝试。
神奇的是,它们都获得了跟微软相似的成果——削减工作时长不仅没有影响业务,反而还提升了生产效率。这是怎么回事呢?
先来看看成本。首先,员工在公司工作的时间短了,公司的运营成本降低。比如:在微软日本公司,在每周工作4天的那个月,整个公司的打印用纸减少了58.7%,办公室的用电量减少了23.1%。
接下来,我们说说产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让员工把时间花在刀刃上,而不是浪费在不必要的杂事上。
比如:在微软日本,原本每次开会的标准时长是60分钟。但工作日变短之后,为了保证产出,会议时间被缩短为30分钟。出席人数也限制为5名员工。而且会议能不开就不开,多用微软的协作平台来替代会议。也就是说,各种繁复的工作沟通,不用再开冗长的会议,转而采用了各种线上、远程、轻量级的方案,节约了工作时间。
当然,我们前面探讨的结果,主要是基于小范围的实验。这样的制度是否值得大规模推广?适合什么样的公司类型?长期实行这种制度,员工是否能持续保持高产出?这些都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探讨。
不过,这些尝试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它们提供了一个能提升生产效率的模板,而在于提醒我们:当前习以为常的工作模式,仍然有很大的演进空间。管理
摘编自“罗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