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成长那么慢?

2020-04-28 06:23陶一山
中外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终生真实性陷阱

陶一山

古人云:“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而今,我们每人每天都在不断长大、变老,但人与人的差别却变得越来越大,年龄似乎并没有给每一个人都留下成长的痕迹。

是岁月忘记了我们?还是我们绕开了成长的路径?

时代再好,如果没有梦想,我们只能是个过客。梦想再好,如果我们不去读书,不去与高手过招,不去付诸行动,就永远只能是个“玩笑”!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找到成长的正确路径,直到跨越成长的陷阱?

成功(成长)需要提防“能力陷阱”

“人的成功或成长,是由什么决定的?我认为,价值共创(成功)=正确的思维方式(-100至100)×热情(0至100)×能力(0至100)×机制(0至100)。如何正确理解这个公式呢?

改变思维要从行动开始,只有思考没有行动,不会有好的结果;热情就是要永不放弃,持之以恒;机制是成功的“母亲”',没有好的机制,一切都是枉费功夫。

能力是一種优势,但也可能是陷阱——每个人都很乐意去做那些能力范围内擅长的事情,却无暇顾及另外一些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工作,久而久之,就只会做那些擅长的事情,一旦环境发生变化,他们就会陷入失业的陷阱。如:高速路口的收银员、专业出租车司机等,面对ETC和网约车等新业态就非常被动。

三大能力陷阱禁锢了人的成长

第一是专业陷阱,即只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事有兴趣学习,其他都排斥。比如:搞研发的不愿意听营销培训课程,做财务的不愿意学习生产知识等。

第二是人际交往陷阱,即只与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交往,其他交往尽量回避。比如:有些总经理不喜欢与政府官员打交道,就把相关工作交给厂长,甚至有人建议成立一个专门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了难公司”。

第三是真实性陷阱,即只按自己的固定习惯行事,留恋“舒适区”,不愿做任何改变。比如:有些人常常用“我这人就喜欢直话直说”“我就是不会做生意”“我不是学财务的”做挡箭牌,不愿学习和改变自己。

这三大能力陷阱,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每个人都要认真审视自我,才能有所成长。

怎样跨越三大能力陷阱?

首先,如何跨越专业能力陷阱?一是要主动接受非自己专业的信息;二是要主动了解、学习非自己专业的知识;三是主动参与非自己专业的合作项目。这就需要我们对非自己专业的信息、知识和项目保持“好奇心”。

其次,如何跨越人际交往陷阱?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要跨越人际交往陷阱,一是主动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交往;二是主动寻找和进入高人的交际圈;三是主动向高人学习,与高手过招,与正能量为伍,提升自己。

再次,如何跨越真实性陷阱?古人云:“盂方则水方,盂圆则水圆。”要跨越真实性陷阱,就要主动把自己变得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同时要确定自己的榜样,主动向榜样学习和对标,不断提升自己。然后就是“先行动再思考”。

个人能力成长的三大阶段与跨越

个人能力成长的三大阶段是一个坐标图,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成长进度,阶梯式上升。

第一大阶段是认知自我的阶段。这个阶段要规避的是专业陷阱、人际交往陷阱和真实性陷阱。怎样规避?必须要有“三万”精神!——读万本好书,向书本学习;交万个高能朋友,向高人学习;行万里路,去现场学习,实现思维方式的纠偏。

第二大阶段是认知改变阶段,要先规避自以为是陷阱、固定思维陷阱和观望陷阱,通过定期对标认知差距、改变自我认知、拟定认知行动方案,实现价值观、习惯作风、行为动作的改变。

第三大阶段是认知行动阶段,要先规避盲目行动陷阱、孤军作战陷阱、半途而废陷阱,通过先行动再调整、团队协同行动、以创造价值为目标,持续坚持做成一件事。

不过,个人成长跨越的现状表明:80%的人学习成长都会停留在第一阶段,50%的人学习成长都会停留在第二阶段,20%的人学习成长会进入第三阶段,只有10%的人会按照“行动—坚持—再行动—成长”走完这三个阶段。

而且人生永远只有成长,没有成功,我们永远在路上!我们一定要行动、行动再行动,坚持、坚持再坚持。

实现终生成长——SCDG循环

正如上述所言,成长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是终生的追求,我们在跨越了个人能力成长三个阶段后,将进入一个新的循环——人生成长的SCDG循环:即“认知自我(Self)—认知改变(Change)—认知行动(Do)—认知成长(Grow up)”。

也就是说我们在认知自我后,一定要坚持,直至成长,而且我们一定要抱着“永不满足”的态度,坚持“只有成长,没有成功”的信念,在认知成长后,再进入认知自我的下一个循环,由此,才能保持自已的终生持续成长。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能够规避能力提升的三大陷阱,只要我们能跨越个人能力成长的三大阶段,只要我们能遵循终生成长的SCDG循环路径,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快、更大的成长!

(本文作者系唐人神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责任编辑:李靖 王涛

猜你喜欢
终生真实性陷阱
广告的真实性
最后一次
陷阱
一次终生难忘的美国交通违章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终生学习必须终生阅读
陷阱2
陷阱1
“琴”定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