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援助下去,把法治的阳光播撒到祖国边疆。
“我愿发扬不怕吃苦、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法治的阳光照亮雪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安徽首位援藏女律师陈贤,第一次报名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行动时发出誓言。
5年来,陈贤放弃高薪,不顾病痛,辗转西藏、内蒙古、新疆偏远地区,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共计办结法援案件600余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2015年7月,她的丈夫曹旭也加入支边队伍,成为“1+1”法援行动参与律师中的首对律师夫妇。
今年48岁的陈贤,读高中时因父亲早逝面临辍学,靠学校师生捐款闯过难关。成为律师后,回报社会成为她的心愿。2014年7月,陈贤舍弃内地高薪收入,奔赴边陲。
在法援期间,陈贤问自己最多的就是“我能为他们多做点什么?”因此,她常常完成提供法律咨询与诉讼代理的本职工作后,还处处为当事人着想,尽力从源头化解纠纷。一位藏族少年因没钱上网抢劫被抓,虽在陈贤的帮助下被判缓刑,但却被学校拒之门外。得知消息后,陈贤劝说校长3个多小时,最终少年重返校园,少年的母亲激动地给陈贤献上哈达。
一次,在办理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一位老人被继子侵占房屋案件时,陈贤认为“一旦开庭,将更加激化这个家庭的矛盾”。琢磨再三,她找到庭审法官,选择了反复调解。“多亏陈律师,要是闹上法庭,家就散了。”这位80多岁的老人回忆起往事,感激地说。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在法援的日子里,陈贤发现,不少边疆百姓法律意识淡薄,更不知道如何保护自我权益,她开始着了魔般下乡普法。普法是无偿的,没有办案补贴,也不容易凸显工作量,陈贤不在意,经常周末跑多个乡。5年多来,共開展法治宣传与讲座60余场,解答法律咨询5200余人次。
不忘初心
放弃高薪,为了回报社会的善意,她甘愿深入边疆,以边陲为家,为需要的人送去法律援助;争分夺秒,为了“与时间赛跑”,她上班时间不愿喝水,只因“去一趟厕所几分钟”,浪费了咨询时间;无偿奉献,为了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她下乡宣传,逐渐赢得少数民族同胞的认可。她就是在边疆播撒法治阳光的陈贤。
边疆长年高强度工作,加上艰苦的生活条件,陈贤患上痛风、双肾结晶、双眼白内障等疾病,近视加重到1000余度,可是这又算得了什么,她还是在边疆需要她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成为了普法路上的一抹光,点亮了无数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