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富旺,杨万勇,戴益斌,陈波,刘伟畴,陈小珑
(广东省东莞光华医院,1.医学检验中心,2.内二科,3.体检中心,东莞52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一种以不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大部分人在病情稳定时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咳嗽咳痰、喘息等轻微不适感,当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时其呼吸功能将会急剧恶化,出现明显的咳脓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若不及时纠正其带来的低氧血症和电解质紊乱,病人很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1]。感染是COPD急性加重的常见原因,长期临床实践表明在感染发生的早期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可阻止病情急性加重的发生,而目前临床常用的X片、CT及病原体培养等手段在识别早期感染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研究表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α1-抗胰蛋白酶等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机体出现炎症、感染等时其浓度会有显著变化,其在预测COPD的急性加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2]。因此,本研究就SAA和CRP联合检测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报道,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呼吸内科2017年6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134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⑴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⑵年龄≥45岁;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⑴合并心、肾功能障碍或生命体征不平稳者;⑵合并其他部位感染、炎症者;⑶近期有抗菌药物服用史者;⑷对本研究中使用的药物过敏者。根据病情轻重将其分为急性加重组和缓解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5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急性加重组82例,男43例,女39例;年龄46-58岁,平均(54.25±6.34)岁;病程2-5年,平均(3.51±0.84)年。缓解组52例,男26例,女26例;年龄47-62岁,平均(55.65±7.03)岁;病程1-4年,平均(3.27±0.76)年。对照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44-62岁,平均(57.32±7.26)岁。三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3组研究对象均在晨起时抽取静脉血3ml,送检对全血SAA、CRP水平进行检测。入院时对所有COPD患者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行二级护理,并积极完善肺功能、HRCT等辅助检查,缓解组给予扩张支气管、祛痰、吸氧等常规支持治疗,急性加重组在缓解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和抗感染治疗,并视情况予以无创甚至有创呼吸支持。待急性加重组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进入缓解期后再次对其全血SAA、CRP水平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⑴三组研究对象全血SAA、CRP水平:晨起抽血后,采血后轻轻颠倒混匀5-10次,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对SAA、CRP进行检测(仪器和试剂盒均由巴迪泰(广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⑵急性加重组不同肺功能患者全血SAA、CRP水平:根据肺功能检测结果对患者的肺功能进行评估并分为GOLD I、II、III、IV级,对不同等级肺功能患者的全血SAA、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⑶急性加重组治疗前后的全血SAA、CRP水平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1 3组研究对象全血SAA、CRP水平比较 急性加重组全血SAA、CRP水平均最高,缓解组次之,对照组最低,3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3组研究对象全血SAA、CRP水平比较()
表1 3组研究对象全血SAA、CRP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缓解组比较,P<0.05
组别 n SAA(mg/L) CRP(mg/L)对照组缓解组急性加重组58 52 82 5.23±0.65 56.84±8.94*296.69±18.60#2.48±0.52 23.59±4.13*89.65±12.76#
2.2 急性加重组不同肺功能患者全血SAA、CRP水平比较 急性加重组中GOLD IV级患者的全血SAA、CRP水平最高,GOLD III级、GOLD II级、GOLD I级依次降低,不同肺功能分级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急性加重组不同肺功能患者全血SAA、CRP水平比较()
表2 急性加重组不同肺功能患者全血SAA、CRP水平比较()
注:*:与上一等级比较,P<0.05
组别 n SAA(mg/L) CRP(mg/L)GOLD I级GOLD II级GOLD III级GOLD IV级13 39 21 9 243.67±8.90 276.50±10.35*304.28±16.67*331.04±18.60*34.64±3.85 65.18±7.66*97.93±11.34*125.29±15.28*
2.3 急性加重组治疗前后全血SAA、CRP水平变化 治疗后,急性加重组患者全血SAA、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见表3。
表3 急性加重组治疗前后全血SAA、CRP水平变化()
表3 急性加重组治疗前后全血SAA、CRP水平变化()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SAA(mg/L) CRP(mg/L)治疗前治疗后82 82 296.69±18.60 46.71±6.31*89.65±12.76 20.42±3.48*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COPD的发生率达10%,且每年新发生的COPD患者数量更是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4],预计再过五年COPD将成为全球三大致死性疾病之一,这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健康威胁和经济负担,也给全球的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COPD病情发展较慢,早期不容易被发现,等到晚期出现典型的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已无法治愈,此时病情很容易反复发作,当患者感冒、受凉后极易出现急性加重,加剧气道的阻塞。此外,长期或短时间内多次出现COPD急性加重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住院的次数,还会影响患者的肺泡换气功能,造成呼吸功能快速下降,增加死亡的风险。研究表明,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是COPD急性加重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早期抗感染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胸部X片、胸部CT等手段在病情急性加重的早期均无明显的异常进展表现,常用的白细胞数量、血沉、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检验指标也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且诊断效能并不高[5]。因此,如何在COPD急性加重的早期快速准确的进行相关检测已成为了临床上探究的热点。
机体发生炎症反应时,体内的免疫系统会迅速出现一系列的应答表现,体现在各细胞因子、免疫蛋白水平的快速变化。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目前运用最多、最成熟的体液标志物之一,其种类繁多、覆盖面广,当机体发生感染、炎症反应、肿瘤、心梗等损伤组织的情况时,其血液水平在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就会出现显著的变化[6]。SAA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合成受到TNF-α、IL-1、IL-6等多种炎症因子的调控,故其与炎症反应息息相关,当发生炎症反应时其在血液中的水平会在几小时内升高1000倍,而后待炎症消除时会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因此SAA能够很敏感的反映出COPD患者的急性加重状态[7]。CRP是临床上运用较早、非常广泛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能够激活免疫反应过程中的补体功能,加强吞噬细胞的杀菌效应,其具有炎症发生后迅速升高、炎症消退后迅速降低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常常被用作各种急性炎症、心梗、创伤、感染等的标志物,也常被用来判断疾病的预后。王金凤等人的研究表明,动态联合检测血浆SAA、CRP水平有助于判断COPD急性加重,对于病情加重的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8]。
本研究中,通过对健康人群、COPD稳定期和急性期患者的全血SAA、CRP进行对比发现急性加重组血液中SAA、CRP水平均最高,缓解组次之,对照组最低,表明SAA、CRP在COPD急性加重期呈现高表达,血液SAA、CRP水平与COPD急性加重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侧面也证实了COPD患者体内存在着炎性反应。进一步对COPD急性加重的患者进行肺功能分级并比较SAA、CRP水平,结果显示GOLD IV级患者的全血SAA、CRP水平最高,GOLD III级、GOLD II级、GOLD I级依次降低,提示全血SAA、CRP水平能够有效的反映COPD病情的严重程度,这与李文娟的“SAA、CRP水平与CO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的”结论相一致[9]。为进一步探究全血SAA、CRP水平与COPD急性加重的关系,对急性加重组的患者进行了糖皮质激素、抗感染、扩张支气管、祛痰等治疗,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了明显改善,此时对其进行全血SAA、CRP水平测定,结果显示急性加重组患者的全血SAA、CRP水平明显降低,表明SAA、CRP具有典型的快速时相反应特征,其水平能根据病情的变化而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与熊小明“SAA、CRP等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呼吸道感染的相关疾病中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的观点相符[10]。
综上所述,全血SAA和CRP水平在COPD急性加重期中处于高表达状态,经治疗后其水平会迅速降低,SAA和CRP联合检测对于COPD患者的病情检测和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