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山西民间钱票探析—以太原晋商博物馆征集山西民间钱票为线索

2020-04-28 03:47
中国钱币 2020年5期
关键词:商号民国山西

一 山西民间钱票发展历程

山西是中国最早发行纸币的地区之一。《宋史·食货志》:“神宗熙宁二年(1069),乃诏置交子务于潞州”。《中国山西民间票帖》刊载的清乾隆“广兴乾记”帖版,是已知最早的民间钱票相关实物。山西民间钱票自明清之际产生到民国末年,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明末清初的产生阶段。随着社会的逐步稳定和工商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商贸城镇空前发展,商业贸易扩大繁荣,山西商人以其雄厚的资本和影响力,发力于商业贸易活动之中,中国最早的信贷机构“票号”“钱庄”应运而生,最早的钱票得以发行流通。

第二阶段是清代中后期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清政府先后经历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急需大量资金维持政府财政。因此清政府大量发行纸币而不兑现,导致市场通货膨胀严重且现银不足,银钱复本位的货币制度遭到沉重打击,日渐形成复杂混乱的“多元本位”。混乱的货币体系中,银两与铜铸制钱并行,山西以商号钱票作为对当时货币制度的补充得以发展,山西商号发行的钱票凭借便携易流通、便于长途贸易与大额业务结算的特点,发行量和流通量迅速提高。

第三阶段是清末到民国初年的繁荣阶段。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一方面山西民间金融行业对外得到迅速发展,在进出口贸易、矿产、加工运销等环节中钱庄与商家建立了密切关系,通过存、放、汇、发行庄票和汇兑业务,以其卓越的信用度,灵活的周转运营方式,为贸易双方所认可;另一方面山西境内各商业机构均可发行民间钱票,有专营的钱庄、银号、钱局、银钱局、典当行发行的,有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工商杂货铺号兼营发行的,还有地方武装组织、商会甚至粮布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行的各类钱票,种类复杂多样,遍及偏远的小城镇和乡村。

第四阶段是辛亥革命以后的衰落阶段。民国八年(1919)山西省银行成立,颁布了《山西省查禁私发纸币规则》等条令,“省府通令各庄号所发纸币,一律限期收回”(蒋学楷《山西之金融业》,刊《银行周报》1936 年2 月,第20 卷,第21 期)。到抗日战争爆发(1937)山西地方当局多次改制,垄断了山西金融业,打破了以前民间金融的格局。从此,山西民间金融业及钱票的发行,逐步地走向衰落。

二 民国初期山西民间钱票

《中国山西民间票帖》中认为民间钱票是“经营钱币兑换业务的机构开具给钱币兑换人的代金票据”,可见钱票最基本的作用是为银钱兑换提供便利。此外,为了满足不同对象的金融需求,除了最基本的兑票,钱铺还会发行部分具备存放款或汇款性质的钱票。本节以太原晋商博物馆征集的部分钱票为例,介绍民国初期民间钱票的基本情况和一些特点。

1.“德和恒记”竖版兑票

以山西省崞县(今山西省原平市)德和恒记民国6 年(1917)3 月18 日发行的天字第50 号兑票为例。兑票长202,宽114mm,布局长方形多层框格图,外边框内印有铭文,边框内部分为天格与地格两部分。天格内书“兑票”二字,表明票据类型。地格又细分为三部分,右侧一列写明票据编号,即“天字第伍拾号”,其中“天”字上加盖商号财神章,数字“伍拾”上加盖“德和恒记”字样的菱形骑缝章,均起防伪作用。左侧一列写明票据开出的时间“民国六年三月十八日”,日期下方内容为“(崞邑东社)德和恒记票”,“(崞邑东社)德和恒记”为印章所盖,“票”字为印刷。中间一列印有“凭××伍千文整”(推测为凭帖发),票面金额“伍千文”为手写,金额上加盖“德和恒记”字样的菱形章。

“德和恒记”竖版兑票

“德和恒记”竖版钱票

“德泰和具”竖版执照

票面凡是手写内容上均盖有不同印章,票据编号处又加盖骑缝章,不仅保证开出的兑票编号连续,而且便于后期核查票据真实性,有效防止票据伪造,为持票人的资金安全提供保障。

2.“德和恒记”竖版钱票

以德和恒记民国6 年(1917)3 月18日发行的甲字第502 号竖版钱票为例,钱票长223,宽85mm,图案布局为长方形多层框格图。外边框内印有图案,并印有“晋省崞县宏道分号”字样,表明钱票为山西省崞县宏道镇(今山西省定襄县宏道镇)德和恒记分号发行。边框内分为天格与地格两部分,其中天格内无印刷内容,仅盖有两枚防伪章。地格分为三部分,右侧仍为编号部位,内容为“甲字第伍百贰号”,“字”“第”“号”为印刷,其他内容为手写,编号加盖商号财神章;中部为金额,印有“凭帖来取寄存钱”,下方手写金额“贰佰文”,金额上加盖“德和恒记”字样的菱形章。左侧为发行日期信息,内容为“民国六年三月十八日(崞邑东社)德和恒记帖”,其中“民国”、“(崞邑东社)德和恒记”为印章所盖。此外,钱票右侧盖有“德和恒记”字样的菱形骑缝章,可用于查验钱票真伪。

3.“德泰和具”竖版执照

以“德泰和具”民国5 年(1916)8 月20 日发行的天字第203 号竖版执照为例,长181,宽84mm,图案布局为长方形多层框格图。外边框图案内印有“台邑”字样。边框内分天格和地各两部分,其中天阁内印刷有“执照”二字。地格分三部分,右侧为编号部分,加盖叶形商号章。中间部分金额为填用,印有“凭票来取(换帖)钱”的字样,上盖“週行建安帖”图章。左侧为发行日期信息,下盖“东冶德泰和具”商号章,与边框内的“台邑”,表明此票为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德泰和具发行。

4.“广兴店”竖版钱票

以广兴店民国4 年(1915)12月29 日黄字135 号钱票为例,钱票长180,宽110mm,图案为典型的多层回形框格图。框格图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框格绘制民间人物,上部印有“台邑”二字,表明钱票的发行地为今五台县;内层框格绘制简单花纹。框格内部分为天格与地格两部分,天格内印有商号名称“广兴店”三个字,地格内有钱票编号、金额、发行日期等信息,分为四列。最右一列为钱票编号信息即“黄字壹叁伍号”,编号上方以苏州码“〡三〥”记录编号,并加盖商号财神章,下方数字“壹叁伍”也盖有商号章。右侧第二列为钱票金额信息,内容为“凭帖取钱伍千文”,其中“伍千文”为手写,并印有商号菱形章。第三列印有“执帖人自要小心认帖不认人”等文字,意在提示持票人钱票为不记名票据,商号仅对票据真实性负责,只要票据真实任何人都可持票前往商号取现,持票人应妥善保管钱票,谨防被人冒领。最左侧为钱票发行日期“民国四年十贰月廿九日”,即1915 年12 月29 日,下方加盖商号章。

“广兴店”竖版钱票

综上,民国初期山西民间钱票“兑票”“执照”等,多以“凭票取、寄”流通的一种凭帖,具有存取功能的民间信用货币,“认帖不认人”更趋向于现代货币的特征。形制上多延续清代,采用多层框格图并以精美图形装饰框格形式为主,但不同商号所发行钱票框格图案也有所不同,甚至同一商号发行的不同类型钱票框格内容也有所不同,保证每种钱票的独特性,便于钱票的防伪。商号钱票防伪的另一种手段即利用多种多样的商号章覆盖钱票编号、金额等内容,最大限度保障持票人的资金安全,从而提高钱票信用,扩大钱票的流通范围。

三 山西民间钱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山西民间钱帖就是中国民间票贴的一个缩影。”山西民间钱票的发行,填补了民国金融体系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成就了乡村甚至县域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完善。民国时期,我国的金融体系上下层分层明显,上层金融体系服务于国家或地方财政,资金庞大,体系建立比较完善。政府层面依托银行发行的纸币完全为财政需求服务,如“晋钞”在1927 年后,山西银行为阎锡山支垫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发行,“晋钞”发行额已多达一亿元。纸币滥发的问题,导致了官票严重贬值,无法取信于民,因此不能融入下层金融体系。而真正支撑下层金融体系,服务并流通于社会商业和金融市场的是商会、商号等组织机构发行的民间钱票。山西民间钱票面额多样,如德和恒记发行的钱票至少有100 文、300 文、400 文、500 文、600 文、700 文、800 文、5000 文等8 种面额,能够满足商业活动中的不同需求。这样的民间钱票,只要商号资金充足、信用较好便可流通。部分民间钱票还具有贷款能力,发挥信用货币的功能,加快了商业活动中货币的流通速度,为当地金融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山西民间钱票作为区域性流通纸币,范围有限且性质突出,为了调控当地的货币通流和金融市场需求,许多商会、同业公会等机构作为管理者,直接控制钱票的发行权。如山西五台县东冶镇“积亿生具”民国12 年(1923)钱票,“东冶公行”铜元四佰枚;公行,即行商组织;又如民国3 年(1914)8 月18 日《沁县商务会通告》中规定的钱票发行开放条件及经营准则。山西民间钱票因具备良好的信誉度,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起到了保护地方经济利益的作用。如“某些洋商买办来晋省购货,其必须先在当地钱庄等金融铺号,按当地的金融行情进行‘换票’,然后才能进行交易”。说明民间票帖适合于封闭性的社会金融环境,具有保护和维系当地城乡经济和区域利益的特点。当年民间钱票的发行,对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及推动区域经济的短期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民国初期的山西民间钱票,作为二元纸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官方纸币分别活跃于不同的金融体系中,两者既彼此竞争又互为补充,对区域金融的短期发展发挥过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商号民国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山西农业
山西农业
民国电影宣传有奇招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商号权与注册商标专用权冲突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浅议我国商号(字号)法律保护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商号权的界定与保护
浅论商号权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