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晖 黄英 石莉
自2017年起,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中心幼儿园的户外混龄自主游戏至今己有三个年头了,在这三年里,游戏从无到有、从简到精、从精到深,戏里戏外的每个过程都留下了孩子们快乐的身影,伴随着老师们的思考与成长,更有价值的是让我们触摸到了教育的本真,激发了童心,焕发了童趣,我们乐在其中。
園所介绍
幼儿园座落于深圳的最东部——大鹏新区的南澳境内,创办于1990年8月。多年来,幼儿园以大鹏湾海纳百川的情怀与七娘山崇高峻岭的精神为滋养,按自己的节奏呼吸与思考。
近几年,教师们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克服场地不足的困难,充分挖掘每一个空间的价值,为孩子们打造了富有海洋特色的课程环境和自然、自由、自主的游戏天地。幼儿园共创设了9个神秘、奇趣、萌艺、启智、多乐的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区。分别是:月亮湾、沙水奇园、野趣园、开心农场、欢乐小天地、五彩长廊、海滨乐园、民俗文化村。各大游戏区域共有45个游戏点,为孩子们打造了富有海洋特色的课程环境和自然、 自由、 自主的游戏天地。
追根溯源:为什么要做户外游戏
政策指引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教育部《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指出:“促进幼儿园树立科学保教观念,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户外游戏的开展正是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手段之一。
基于园本“无边课程”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要面向未来,未来社会需要未来人才,未来人才应当是有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自我完善能力,全面发展的人。
户外自主游戏因自然环境、广阔空间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无可替代的价值。我园利用户外自然空间,为幼儿创设多层次、多内容的游戏场景,幼儿在户外游戏中自由探索、想象、创造、合作, 由此获得了广泛的游戏经验、认知经验和交往经验,身心各方面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源于行动的幸福成长感 游戏不仅让孩子体验到了回归大自然的快乐,也因游戏中充分的自主参与性,使幼儿能跟随自己的兴趣、 自由结伴、 自主选择内容,幼儿在游戏中交往能力、探索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游戏指导过程,也是老师更真实地认识儿童、理解儿童、亲近儿童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驿站。
且行且思:户外游戏的实施路径
环境规划 一是注环境安全。据研究表明,经常暴露在阳光下,会大大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为了解决了户外活动暴晒问题,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太阳帽、防晒霜等防晒用品,在户外游戏时幼儿可以随时使用:准备遮阳伞等各种遮阳物品,同时利用花架种植爬藤植物等方式解决遮阳问题。
二是合理规划空间。我园户外场地分散,游戏空间有限,我们在寻求突破中运用增力口空间、灵活布局、融合设施、开发功能四个因素对户外场地进行重新布局。
游戏材料投放与管理 一是投放哪些材料?
教师预设的基本材料:在自主游戏开展的初期教师会为幼儿提供一些基本材料,这些材料不限制玩法,但又能满足幼儿自主游戏需求。
能进行联合游戏的材料: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随着幼儿的游戏水平越来越高, 自发性游戏活动也逐渐增多,随着游戏发展教师为幼儿增添联合游戏的材料。
结合幼儿的游戏需求提供材料:在自主游戏过程中,幼儿发现己有材料不能满足他们的游戏时,幼儿会主动向老师要游戏材料,来满足游戏情景的需要。
二是怎么投放材料?
投放材料遵循三个原则:方便幼儿自由取放;分批投放,适当地给予幼儿想象替代的空间;不限制幼儿材料使用位置,鼓励联合游戏。
三是如何管理?
完善管理制度。围绕“四化一确保”规范户外自主游戏材料精细化管理。即制度化、秩序化、清洁化、优美化和确保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有:《户外自主游戏精细化管理制度》等。
投放各种表格,专人专责。区域清洁类:《户外自主游戏区域清洁安排表》等;卫生检查类:《户外自主游戏卫生区域检查表》等:材料检查类:《户外材料料投入与使用自查表》等。
我们还采取了跟进式、一区多研式、互动管理式、经验分享式等措施加强精细化管理。
建游戏内容 利用户外自然空间,每个游戏点的设计立足于本土文化视野、儿童发展视野及教育学视野这三方面,同时考虑与所处的空间、设施高度融合,为幼儿创设多层次、多内容的游戏场景。就地取材,游戏与设施既浑然一体,即节约空间又节约成本。
一是结合五大领域的发展需求,建构多元化主题游戏内容。将幼儿领域发展目标融入户外游戏活动中,使幼儿在自主游戏中通过不同的游戏设施、不同的游戏材料、不同的游戏情景建构多元化主题游戏内容。
二是跟随儿童游戏需求, 自主拓展儿童喜欢的游戏内容。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逐渐提高,原有的游戏内容不能满足幼儿时,幼儿会自主创设自己的游戏内容,如:在游戏中幼儿发现钱币不够用时,银行出现了。
三是利用丰富的本土资源,开发本土特色游戏活动.本土民俗、文化风情、自然环境、园内设施资源等都是幼儿户外特色游戏设计中可运用的部分,它不仅是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反应,更是户外特色游戏开展的重要基础。
利用民俗资源和社区资源开发特色游戏活动―“民俗文化村”。地域特有的社区教育资源以及历史积淀的文化资源,成为开发户外特色游戏的重要内容。民俗文化村是孩子们接触民间艺术,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和表现的特色游戏场地。民俗文化村里有小剧场、扎草龙、奏民乐、说民俗、唱民歌五个特色游戏内容。各种特色表现形式引发了孩子们强烈的表现欲望,在忘我的体验、探究过程中,孩子们旺盛的创造力与表现欲被激发了。
利用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户外特色游戏活动——“野趣园”。幼儿园利用幼儿园后花园的自然环境,巧妙的将各种自然资源、当地旅游资源融入特色游戏的开发当中,创设了富有地域特色、以旅游为主的社会性角色游戏―野趣园。30米长的大型爬网下的各个柱子形成的空间,我们开设了民宿和工艺店、旅行社;利用蜿蜒的小路架起了野炊台、摆起了烧烤架、小石磨,建起了“特色美食一条街”;花车游览为小小旅行社招揽了不少的游客组团出游……小导游带着游客入住各种民宿、穿梭于幼儿园的各个“旅游景点”―月亮湾、民俗文化村、青青小菜园等,在美食一条街上尽兴品尝小厨师们制作的各种特色美食。
利用园本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发户外特色游戏―“月亮湾”。幼儿园巧妙运用大型玩具“海盗船”结合本地月亮湾海滨花园景点开发了“月亮湾”户外特色游戏。老师和孩子共同讨论创设了游轮出海游、渔排垂钓、海鲜批发部等特色游戏点,幼儿可以利用游轮去游览月亮湾美丽风光,可以乘着渡轮或自己搭建大桥去鱼排垂钓,或是驾船出海捕鱼……野趣园特色美食店的老板们会早早到月亮湾为即将到来的客人挑选最新鲜的海鲜,“月亮湾”和“野趣园”两处特色游戏互为融合互为链接,巧妙地实现了户外特色游戏间的串联以及联合游戏。多元整合:教师专业化提升策略
培训——树立正确的游戏观 幼儿园通过业务学习、专家引领、 自我修炼等方式,帮助教师有效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让游戏回归儿童的发展与情感需求。
教研——解决实际困惑 多种形式的教研推动游戏从点到面、由表入深的向前发展。使教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萌发教育智慧,改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一是开展体验式教研,解决材料的适宜性问题。二是聚焦研讨式教研,解决组织环节的策略问题。三是分享式教研,梳理经验,推动教师水平整体向前。四是观摩式教研,向同伴学习,共同反思、共商改进策略。
科研——实践与课题研究 基于孩子的游戏经验,我园规划了9大户外游戏项目,每个项目由队长组织研究与实践。现在我园所有教师全情投入地参与游戏研究之中,在区教科研中心、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申报的课题接踵而来,在解决一个一个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们感觉到了教研的欢愉和成长的拔节声。
引领——专业机构的加入打开游戏大门 我们充分挖掘本土的专业力量,如广东省海洋大学参与我园海洋课程;主动联系当地社区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一起参与“民俗文化进校园”的方案设计。这些专业人员的加入为游戏植入了真实、本土的元素,为游戏的开发打开了新的门窗。
聚焦——聚人、财、物各方力量助“幼儿游戏”高质量推进 一是科学调整时间。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将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时间大块化安排,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
二是合理安排人员。全园参与,行政、教辅、后勤人员分工合作,责任到人,定人定点进行协助,保证游戏正常开展。
三是加强后勤保障。细化卫生安全管理机制,有进度地安排采购,及时跟进游戏所需;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后勤安全检查与环境卫生清洁,确保游戏安全进行。
北师大刘焱教授指出:户外游戏环境和活动可以充分滿足幼儿的好奇心,是幼儿探索、发现自然界“奥秘”的“课堂”。户外自主游戏不仅丰富了儿童在园的童年生活,还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研究,帮助教师树立了正确游戏观,扩展了游戏理念,梳理了适宜的教师支持策略,有效推动了幼儿园以游戏为中心的课程建设。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