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莲莲
【摘 要】 生活化教学是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数学生活化教学具有其本身独有的特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突出了数学知识体系的主体,同时融入生活的元素,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更能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生活性。因此,要联系生活学数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选择优化的生活化教学手段,探究数学的奥秘,在数学与生活的交融中搭建一座奇妙的桥梁。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化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笔者认为最少蕴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应该体现生活气息,为学生探究数学世界的知识海洋引航,其二是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组织形式,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感知数学知识并有效参与探索新知的活动过程中,其本质也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紧扣生活,更好地消化相关知识点和理论概念。从小学生本身说起,这一时期的学生主观意识占主导,无法对知识做出理性、客观的判断和吸收,因此,利用生活化教学,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主观意识提升至客观层面,将学生的学习认知过渡为生活认知,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了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基于生活化的数学探究,作为小学数学的前沿教育者,在一节课的伊始,笔者会在自己的实际课堂教授中营造一个轻松的、充满生活意境的学习氛围,从生活方向传递给孩子数学知识的颖趣,如此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而,把生活与数学进行融洽的关联,能够获取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笔者在上课伊始进行情境导入时,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投影出示故事:猪八戒在行走到火焰山时,口渴极了,猴哥出了一道数学题,答对题目就有西瓜吃。想买4千克的西瓜,每千克西瓜1.6元,那么要付多少元呢?孩子们很快分析出了等量关系式,也有了完全不同的计算方法。一个孩子说:“1.6+1.6+1.6+1.6=6.4(元)。”还有的同学发表了不同的想法:“老师,我还有一种更简单的算法,求4个1.6是多少,用1.6×4计算出结果是6.4元。”孩子们联系生活进行数学计算,一下子激起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高涨情绪,将课堂中的抽象问题和现实生活情境融合了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随之有所提升。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积极引入生活素材,以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来对学生进行相关引导。所谓课堂生活化,即根据课堂所教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积极利用现实生活为依托对学生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以此来加强学生相关方面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探究“时、分、秒”的复习与整理课时,采用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应用能力的引导和发掘。这一知识在学生的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很强的应用性。笔者便借助于此开展生活化课堂,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为学生准备了一个钟表的模型,分别以十二点整吃午饭、两点整开始上课等时间点为引导,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的十二个数字,同时能够认识钟表在整点时时针、分针分别在什么位置等。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提升探索新知的能力,并且这种生活化的过程还能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三、解决生活化问题,强化学生学以致用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活动,一方面能够巩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另一方面還能更加深入地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意识,从而使得“学习”变得充满意义,让学生产生乐学、愿学的积极态度。
比如,在探究“元、角、分”的教学难点时,可以让学生从家中携带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或者老师打印不同面值的仿真人民币,让学生通过实物对人民币形成直观的印象。然后开展“班级购物节”之类的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买家和卖家,通过模拟买卖商品的活动,加强对人民币面额、计算、找零等的理解。又如,课外实践活动“统计与概率”,笔者让学生回家询问父母的身高、体重、年龄、是否佩戴眼镜等问题,组织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合作小组,学生自己制作和完成统计表格,将统计结果制作成柱状图或折线统计图,从中发现问题,进行归纳。可见,通过将课堂领域和现实生活素材相结合,学生探究数学的热情有了很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是在数学课堂中应用成效显著的教学方法。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总结,优化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加灵活地将其掌握,使其发挥出更大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天烽.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158.
[2]张强.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