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燕 刘颖
摘 要
小学起步阶段的英语语音学习是日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但是习得性无助感也极易在此阶段发生。本文首先阐释了英语语音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形成的危害,继而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对于习得性无助感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小学生;英语语音;习得性无助感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06 . 41
语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语音教学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关键。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小学六年级需要达到二级语音要求①,但是语音学习又是一个枯燥而困难的过程,小学生极易产生厌学情绪,讨厌和排斥英语,进而形成习得性无助感。这种抑郁状态一旦形成,很难或者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让学生重拾英语学习的信心。
1 习得性无助感形成的危害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六个因素和三个维度②,当学生把不可控制的失败结果或消极事件归因于自身的能力和智力的时候,一种持续的、抑郁的和无助的心理状态就会出现,自我评价会随之降低,学习动机也会减弱到最低水平,无助感由此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形成的学生会产生一种叫作“自我无能”的特殊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将最终导致他们“力避失败”:他们力求回避那些无法实现的目标;拖延作业,或只完成不费力气的任务;沮丧并以愤怒的形式表现出来;懒散、怠慢、不完成作业;面临困难的作业很快就会放弃;在被要求大声阅读,或是遇到测验时会变得焦虑,等等。6-13岁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1]所以,英语语音教学在小学生中形成的习得性无助感不容忽视。
2 习得性无助感产生的原因
英语语音的学习包含英语音标、音节、语调以及重音的学习。英语语音的学习既是一个积极的思维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影响小学生英语语音学习进而使其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的因素很多,具体可分为主观影响因素和客观影响因素两大类。主观影响因素包括心理因素和习惯因素;客观影响因素包括母语因素和教学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2.1 心理因素
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曾经指出:学习外语就要解除心理障碍问题。[2]心理因素对于小学生习得性无助感的负面作用不容低估。当学生学习语音的新鲜感逐渐消退、当语音学习难度不断增大,当挫败感频发,等等,都会极大地削弱他们学习英语语音的激情,从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负面反应,小学生尤是如此。心理学研究表明,英语学习尤其是语音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比“智力因素”的影响要大得多,例如动机、意志、性格、情感、注意、兴趣等。[3]其中,动机因素和意志因素至关重要。那些动机表现不甚明显的学生,对于学习语音热忱不会持续太久。同样,意志薄弱,经受不住挫败感的学生,学习的激情也不会持续太久。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极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一经形成,便会排斥英语语音的学习。
2.2 习惯因素
小学生因受汉语拼音的影响,发音的特色和惯性逐渐趋向内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说话倾向于用口腔前部发音,而西方人则倾向于使用口腔后部发音,并且学习英语语音时,小学生们还会在潜意识当中使用汉语拼音的发音去标注英语语音的发音,这使得英语语音的发音带有浓浓的“中国味”。但是,当他们遇到英语语音当中的元音[u]和辅音[j]时,由于这两个音在汉语拼音中没有与之相近似的发音,难以替代,所以,此时他们的英语语音的发音肯定会出现偏离,发音不准的现象经过屡次校正很可能引发小学生的自我否定,继而促成习得性无助感的产生。这样的问题在英语音节、语调和重音的学习当中同样存在。葛菁在《小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困难及对策》中提到的四种常见困难:(1)部分音素学习困难(2)部分学生单词认读和拼写困难(3)词句朗读拖音、加音较严重(4)语调和节奏方面的困难。这些困难均会造成语音学习不好,进而发音不准,听音能力偏低,甚至连听老师课、记忆单词、读写句子都出现困难,这严重影响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甚者还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放弃学习,这都是形成小学生习得性无助感的惯常表现。
2.3 母语因素
母语对于英语语音学习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声调型语言,英语属于语调型语言,两者在发音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另外,中国56个民族当中,除汉、回、满族一般使用汉语之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有的民族还有两种以上本民族的语言,即使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也会形成不同的方言,因而作为英语语音的初学者,小学生们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母语语音系统的“干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母语承载着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化内涵又时刻反作用于个体的基本价值、观念、偏好、风俗习惯及其他因素,所以小学生英语语音的学习除受个体母语文化的影响外,还会受到母语文化环境的影响,这类影响客观存在,且不易改变,但对小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负面作用很大,容易使其产生挫败感,在被环境否定的同时还进行自我否定,最终也会促成习得性无助感的形成。
2.4 教学因素
教学因素促成学生习得性无助感形成的原因很多,但归结起来有三个成因最为突出:首先,朗读在小学生英语语音学习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传统教学法却更多地强调语音形与义的学习。久之,英语语音对于学生大脑的刺激仅仅停留在视觉上,而听觉器官及发音器官得不到积極地调动,声音信号因此不能快速得到识别,听力理解上的障碍自然也会随之出现。其次,与授课教材相呼应的教学教具的选用格外重要。趣味性、参与性、画面感强的教材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兴趣,相反视听平淡的教材易让学生失去兴趣。近年来教育部指定的小学英语教材趋向互动、强调参与、重在练习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是配套教具的应用,尤其是与纸质教材相呼应的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并不理想,还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极大热情。最后,课堂引导引必不可少。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老师是英语语音教学的引导者。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新的教学理念也走进了小学课堂,老师不再是主角,课堂也成了学生的课堂。语音老师角色的转变对于老师的课堂引导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把控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正确方向上必要的引导不可或缺。
3 习得性无助感消除的方法
要解决小学生英语语音学习当中的习得性无助感问题,就必须消除以上几种障碍因素。
3.1 消除英语语音学习的心理障碍
第一,树立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自信心。多数英语语音习得性无助感业已形成的学生都会通过观察老师的态度进而改变学习的态度,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且发现老师对他们充满信心时,就会从内心深处激起学好语音的自信心。[4]第二,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意志品质。抗挫能力差的孩子易在学习顺利时骄傲自满,遇挫时又会自暴自弃,因此,生活中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们“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意志品质。第三,营造良好的语音学习环境。小朋友们之间的互相帮助、鼓励,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索都可以减少学习英语语音的心理压力。第四,加大语音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产生学习自觉性最好的动力。音乐节奏法、模仿教学法、绕口令训练法等教学方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调动语音学习兴趣的方法。如前所述,英语语音的学习既是一个积极的思维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因此知识传授还应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消除英语语音学习的习惯影响
第一,创造学习环境。小纸条或随身携带的多媒体工具,既能让语音学习变得“有意思”又能实现“环境”随身带,不失为可以选取的实用方法。第二,纠治不良习惯。侧重读写偏少听说的语音学习方法应当坚决予以纠治。学生对语音的学习也应以听说先行于读写。第三,巧用拼音学音标。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字音之间的音形重叠、交错会让小学生摸不着头脑,但是国际音标中其实除了二个吐舌音外,其余46个音标全部在汉语拼音体系中能够找到或拼到对应的发音。[5]所以只要汉语拼音学得好的小学生,是不用发愁英语发音发不准的,关键是要教会他们如何把已经掌握的语音系统运用到英语语音学习中来。第四,培养良好的发音习惯。拖音、加音、语调和节奏的问题可以通过反复模仿、个别诵读、分组竞赛、相互点评和总结提高几个环节进行,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意识到自己的语音弱项,又可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纠正自己的发音问题。
3.3 消除英语语音的母语妨碍
第一,坚持四步法。要纠正母语影响,英语语音的学习须坚持听音—辨音—模仿—纠正这几个步骤,反复练习,相互比对,方可熟练掌握。第二,对教师的要求。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仔细分析英语和汉语及汉语方言的差异,特别是汉语和英语在音节、节奏以及连读等方面的差异,可以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针对性练习。第三,对学生的要求。学生要认真体会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而不是简单地用方言发音来代替英语音位,尤其要克服母语对英语辅音学习的负迁移影响。[6]学生课下也可在家长的帮助下多听多模仿简单的英文对话,或是进行一些饶有趣味的听说训练,这都有助于规范化的英语语音语调的形成。
3.4 消除英语语音的教学阻碍
第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当学生出现疲劳状态时,教师应中断讲授新知识,代之为听或唱英文歌曲、讲英语小故事或做一些简单的英语小游戏等来放松学生的大脑,活跃课堂气氛,以3-5分钟为宜。第二,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成果,多鼓励,少批评。小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得更加敏感,对于那些不善于或是躲避问题的学生,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更能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这类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自信心,避免他们把语音学不好不会归因于自己“能力低下”。第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四机一幕”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延缓学生发散思维的早现。教师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教学卡片和挂图,使新知识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 结论
以上提供的几种方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既有他人智慧的结晶,也有作者本人的教學总结。小学生起步阶段的英语语音学习是日后学习的基础,在此阶段预防和补救习得性无助感的形成至关重要。
注释:
①《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具体要求为:(1)正确读出26个英语字母.(2)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3)了解单词有重音,句子有重读.(4)了解英语语音包括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现象.
②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三个维度:因素来源(内外)、是否稳定性、是否可控.
参考文献
[1]杨巍.浅析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心理障碍的成因及解决对策[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818e2a4908a1284ac85043ed.html, 2015-07-31.
[2]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M].湖北教育出版社1982:79.
[3]王雪梅.论性格倾向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外语教学,2004(04):17-21.
[4]臧银梅.英语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应对策略[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2014(8):17-17.
[5]https://www.wesiedu.com/zuoye/2108884422.html.
[6]纪银平.母语对大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6):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