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泉
2016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三个着力”,首先强调的就是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年来,湖南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方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培育发展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加快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汇聚起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2016年以來,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逐年加快,2019年增长8.3%,排名全国第4位。
巩固去产能成果,加快腾出产业发展新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破除无效低效供给,使供给体系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近年来,湖南坚决落实去产能措施,倒逼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不仅较好解决了制造业领域累积的矛盾问题,也为新兴优势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打击取缔“地条钢”生产企业并防止死灰复燃,利用综合标准引导落后和过剩产能加快市场化退出,稳步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企业和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改造。全省共查处涉“地条钢”生产企业24家,涉及粗钢产能约500万吨;煤矿数量从2010年的2216处,削减到2019年底的149处;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563家,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郴州三十六湾全面整治搬迁,环洞庭湖地区造纸企业分阶段退出。全省每年退出规模工业企业数量超过1000户,湖南工业在经历阵痛后实现凤凰涅槃,煤炭、有色等产业无序开采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得到根治,冶金、化工等产业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烟花爆竹企业数量减少一半,全球市场份额不降反升提高到80%。以务实创新的举措发展智能制造。通过举办智能制造对接合作会、开展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车间认定、实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奖励和企业技术改造税收增量奖补等措施,支持企业研发智能装备和产品,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全省累计16家企业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8个项目列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共认定53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74个示范车间,涵盖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家纺、食品等行业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样板工程。培育树根互联、中电互联等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连续两年中小企业“上云”数量超过10万家,助力中小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抓铁有痕的韧劲推行绿色制造。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持续推进工业节能监察,引导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和资源综合利用,并通过组织开展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创建、两型工业企业认证等,大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创建。2016年—2019年,全省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3%,提前完成“十三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累计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48家、绿色园区4家、绿色设计产品13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3家企业入选国家能效“领跑者”。认定省级绿色园区9个、绿色工厂137家,在全国率先将绿色产品纳入政府采购首购目录。
增强企业活力,加快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一个地方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基在企业活力,土壤在于公平透明的市场规则和宽松优良的营商环境。湖南省委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外学华为、内学长沙”等活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树立鲜明导向,引进实施一批制造业重大项目。湖南省委连续开展以“五个100”为主要抓手的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三年召开四次产业项目推进大会,树立“以产业比实力,以项目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实施四批250个制造强省建设项目,累计完工156个,广汽三菱发动机、中电彩虹玻璃、新金宝年产1300万台喷墨打印机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形成新的增长点,三安光电第三代半导体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2018年、2019年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2.4%、17.8%。坚持做强大企业、培育小巨人,促进市场主体量质齐升。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优,2019年三一集团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全省千亿工业企业达到3家,华菱集团加速向世界500强冲刺。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打造一批细分领域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累计培育省级小巨人企业760家,10家成为全国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个转企”“小升规”,近四年每年培育规模工业企业1500家以上。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产业投资洼地。湖南在全国率先公布省市两级涉企收费“四张”清单,率先将企业减负工作纳入全省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持续开展涉企收费清理规范专项检查、涉企保证金清理规范等工作。深入推进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清欠进度居全国前列。2019年,全省减税降费总规模达460亿元,湖南企业负担总指数连续三年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最低。省会长沙坚决稳定房价,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政策配套等软环境,在全国大中城市营商环境排位跃进前十,形成技术、人才和项目、投资的虹吸效应。近5年,全省吸引产业转移项目超过1.6万个,投资总额约1.7万亿元。
提升产业链水平,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2016年,湖南确定重点培育发展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并以此为主要抓手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培育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出台支持产业链发展的系列政策文件,建立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联系产业链制度,分产业链成立推进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小组,围绕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和项目建设。2019年,实施亿元以上的建链、补链、强链、延链重大项目超过200个,三一智联重卡暨道依茨发动机、中联智慧产业城等一批产业链重大项目开工,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总体规模突破1万亿元。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形成集群优势,长沙工程机械、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IGBT大功率器件产业实现从“跟跑”到与国际巨头“并跑”的重大跨越,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产业链形成以CPU和操作系统为核心的PK、鲲鹏产业生态。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基础能力不断夯实。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实施企业技术创新“311工程”(鼓励支持企业每年攻克30项关键技术、开发100项新产品和转化100项专利)、发布重点领域产业链技术创新路线图、组织产学研合作对接会等措施,引导创新资源向重点领域聚焦,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株洲国创获批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全省累计获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7家。2019年,“10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突破关键技术296项,实现销售收入250.2亿元。抢先布局发展前沿,数字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编制全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发布人工智能、大数据、超高清视频、5G应用创新、工业APP培育等行动计划和政策文件,形成完备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移动互联网产业从无到有,2019年营业收入突破1300亿元。成功创建全国第二家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长沙),布局12个省级大数据产业园、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全省拥有人工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近400家。获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占据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发展高地。以“三市两山”(长株潭三市和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为龙头发展5G及应用,超高清视频成为全国重点布局的八个省(区、市)之一。
畅通经济循环,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的“一带一部”定位,打造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会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畅通区域之间、供需之间、要素之间循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开放水平,进一步畅通内外循环。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亲自拜会重要客商,出席世界500强企业恳谈会、央企走进湖南等重大活动,引进中国长城、京东无人车等一批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全省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每年举办互联网岳麓峰会、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世界计算机大会等重大展会活动,为促进产业开放合作、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搭建了平台。支持企业借船出海、抱团出海,华菱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企业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2019年全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达到1335.4亿和417.1亿元,是2016年的2.36倍和2.38倍。提高供给质量,进一步畅通生产和消费循环。实施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宁乡、浏阳成为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浏阳花炮、醴陵瓷器、沙坪湘绣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可控计算机、工业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等相继亮相,2019年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中高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34倍、37.7%、183.9%。大力推进工业设计和产品创新,御泥坊、盐津铺子等一批企业加快产业和消费互动升级,实现了脱胎换骨变化,销量快速提升。促进产融合作,进一步畅通金融和实体互动。在全国率先建立产融合作制造业企业“白名单”制度,2批1870家次“白名单”企业享受个性化金融服务。开展应收账款融资行动,明确15家首批试点主办银行和第一批136家供应链核心企业名单,2019年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帮助553家企业获得银行资金398.1亿元。着力降低小微企业担保成本,争取国家担保降费奖补资金8142万元。2019年12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6%。
(作者系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