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宁
(沈阳市中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4)
高血压属于临床医学上常见的内科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治愈困难。而近年来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上升,目前已成为我国医疗事业上的重点关注问题。可对中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并降低其生活质量[1]。临床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还会配合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其生活质量。本文主要探讨在高血压患者中关于细节护理的应用效果,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高血压诊断治疗的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4例,男患者20例,女患者14例,平均年龄(60.64±4.23)岁和观察组34例,男13例,女21例,平均年龄(59.31±4.55)岁。根据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护理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细节护理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①心理护理:由于高血压属于一种慢性疾病,且治愈困难,需进行长期服药治疗,容易对患者的心理状况造成影响,致使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类负面情绪会对患者自身的血压控制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疾病治疗。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此来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达到提高对患者血压水平控制的效果;②饮食护理: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对患者每日的钠盐摄入量进行严格限制,减少或禁止患者食用咸菜、酱油和味精等食物,并多食用钾含量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例如海带或香蕉等;③遵医嘱护理:由于高血压疾病治愈困难且病程较长,患者需要进行长期性的服药治疗,这容易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出现不按时服药、不遵从医疗嘱咐进行运动锻炼等不良举动。因此,护理人员需不遵从医嘱的患者进行治疗的引发原因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其次,护理人员需根据掌握的信息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健康宣教工作,为其讲解不按照医疗嘱咐进行治疗的严重性,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3 疗效标准: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后的血压变化情况与BMI指数情况,其中血压主要包括舒张压与收缩压。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经不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血压和BMI指数等变化情况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与BMI指数情况()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与BMI指数情况()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引发原因主要包括年龄、遗传、精神、药物。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病发该疾病后,患者会出现疲劳、心悸、头痛、头晕或颈项板紧等常见临床症状,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降低其生活质量[2]。临床多采用药物方式对其进行血压控制,达到阻止疾病发展恶化的效果。但由于该疾病病程较长,需要进行长期服药治疗,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为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临床往往会联合相应的护理干预一同进行。
细节护理属于临床医学上常见的护理方法,主要通过向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护理,以此来对存在不良心理情绪的患者进行有效疏导,使其随时保持良好心态;对患者实施饮食干预,达到控制疾病发展,提高治疗效果;实施相应的遵医嘱护理,消除不良干扰因素,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依从性的效果[3]。因此,将该护理方法有效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可起到有效控制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等体循环动脉血压水平和控制患者体质量的效果,达到确保患者身体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
根据本文研究内容显示,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细节护理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基础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并改善其体质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细节护理,可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控制,并改善患者体质量,达到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因此,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