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山川,程文华,陈永静,白 威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
胰腺癌是发生于胰腺外分泌腺的恶性肿瘤。该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体征。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现时多已为中晚期。目前临床上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对于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多采取放射疗法以及药物治疗,但是放射治疗对患者有很大的毒副作用,药物治疗主要以镇痛、抗感染及控制血糖为主。吉西他滨是一种嘧啶核苷酸类似物,属于抗代谢类抗癌药,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具有抗癌谱广、作用机制独特等特点,但是常会引起中度的消化系统反应。中医认为胰腺癌属于“积聚”、“黄疸”等范畴,治疗癌症要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为原则[1]。参芪注射液主要由党参、黄芪等组成,具有益气扶正之功,与化疗联合使用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2]。本文旨在探讨参芪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对胰腺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的影响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46~69岁,平均(53.99±2.03)岁;肿瘤大小3~11 cm,平均(7.01±2.06)cm。观察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4~72岁,平均(54.97±1.01)岁;肿瘤大小2~11 cm,平均(6.91±1.99)cm。计算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进行可对比。本次研究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且通过。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临床疾病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3]中有关胰腺癌相关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诊断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湿热蕴积肝胆证、脾胃实热证相关诊断标准者;其他心、肝、肾等重要器官未发现严重疾病者;本研究已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同意等。排除标准:精神方面存在异常者;严重发展至需要手术治疗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等。
对照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湖北一半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001,规格:0.2 g)静脉滴注,1000 mg/m2,30 min/次,每周1次,连续进行3周,随后休息1周,每4周为1个疗程。期间需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检查,观察患者的毒性反应相应的采取针对性剂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参芪注射液(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国药准字Z19990065,规格:250 mL),250 mL/次,1次/d,连续进行3周,随后休息1周,每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
①临床效果: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阵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有效:阵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糖检测没有完全控制;无效:阵痛等临床症状以及血糖并未得到控制甚至病情逐渐严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免疫功能: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CD3+、CD4+、CD8+百分比进行检测,并计算CD4+/CD8+比值。样本采集方式: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后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③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于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白细胞下降、贫血、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水平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则表示为有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73.34%),较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46.67%)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外周血CD8+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2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例(%)]
表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s)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 例数 CD3+(%) CD4+(%) CD8+(%) 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51.01±9.31 61.65±0.99* 32.03±7.31 39.99±7.79* 32.89±7.41 25.06±5.71* 0.96±0.11 1.59±1.01对照组 30 50.59±9.91 53.67±0.49* 31.35±5.61 35.32±7.01* 31.81±9.61 29.13±5.79* 0.98±0.16 1.21±0.19 t 值 - 0.371 39.568 0.404 2.441 0.487 2.741 0.564 2.025 P 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贫血、白细胞下降、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例(%)]
胰腺癌是发生在导管上皮的肿瘤,由于胰腺位置比较深,早期一般没有临床症状表现,位于胰头的肿瘤往往压迫胆管,造成患者黄疸,可能引起患者重视前去就医,而胰体、胰尾经常并未症状,因此胰腺癌患者发现时常为中晚期,此时治疗效果一般较差。吉西他滨是一种亲水性核苷类药物,必须通过细胞膜上的核苷载体转运才能进入肿瘤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临床上联合方案化疗多以吉西他滨为基础治疗作为首选,但对患者造成的毒副作用较大。
中医认为,癌是由于正气缺乏、痰凝、气滞血瘀,长期导致,癌症在中医上治疗的关键在于坚持“软坚散结”的原则,中药材可把机体内硬结拆散,以此来缓解痛苦、延伸生命、避免病情再次发生乃至迁徙。参芪注射液主要成分中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等功效;黄芪味甘平、性温和,具有益气固表、利尿消肿等功效,与化疗联合应用有助于刷新患者气虚、气短、血瘀等证候。本次研究结果如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升高;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贫血、白细胞下降、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提示参芪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对患者临床效果有显著提高作用,且可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当胰腺癌发生时,患者的免疫功能随即降低,手术伤害或者参与化疗可加剧阻抑细胞免疫功能的表示,因此治疗胰腺癌,注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保护也是关键性之一。现代药理学究表明,黄芪中胆碱、皂苷可有效改善胰腺组织结构的微循环,对胰腺组织的纤维化起到明显抑制作用,进而帮助胰腺功能快速恢复,发挥提升免疫力、增强患者抵抗能力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升高,CD8+百分比较对照组降低,提示参芪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可显著改善胰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病情恢复,与丁纪元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参芪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同时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