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旻斐
(武夷学院 福建 武夷山 354300)
神经性耳鸣是一种由耳神经受损所引发的听觉系统感音障碍,临床研究显示发病后患者会出现外界异常声的感知能力,从而形成耳鸣感[1]。目前,临床上多以药物治疗方案为主,如扩血管药物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普遍。甲磺酸倍他司汀作为一种常用药物,其使用效果与安全性也成为关注的重点。现结合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在神经性耳鸣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对甲磺酸倍他司汀的应用效果进行报道。
选取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6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观察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23例、20例,平均年龄(50.39±3.03)岁,平均病程(3.89±1.02)月;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24例、19例,平均年龄(50.41±3.11)岁,平均病程(3.91±1.01)月;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首先给予基础康复治疗,包括声音治疗(听尼特耳鸣治疗仪,每日2次,每次给声30min,并根据患者的感受进行耳鸣治疗音响度和频率的调节),心理疏导;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敏使朗,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30)治疗:每日3次,每次口服6mg;对照组使用西比灵(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03)治疗:每日1次,每次口服10mg;两组患者连续用药21d。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2]:(1)痊愈,患者的耳鸣症状完全消失;(2)显效,患者的耳鸣症状明显改善,虽在夜间仍可闻,但对患者的睡眠和工作基本无影响;(3)有效:患者的耳鸣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对患者的睡眠和工作有轻微的影响,但在可忍受范围内;(4)无效:患者耳鸣症状无任何改善或者出现症状加剧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0%。
数据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对照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神经性耳鸣是指在外界无声源的情况下,患者能够自发感受到有鸣响的现象,一般该病的病变部位在耳蜗处[3]。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该病的发生与耳蜗部位出现自发性电活动、细胞阳离子过量等因素有关[4]。目前,在神经性耳鸣的治疗上临床提出了多种方案。近年来,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提出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的方案,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甲磺酸倍他司汀的主要成分为N-甲基-2-(2-吡啶)乙氨基二甲磺酸盐,能够较好的实现对患者血管扩展目的,提高局部缺血组织的血流量并起到减轻血管内膜水肿的问题,优化淋巴循环以促进机体功能的正常化[5]。此外,甲磺酸倍他司汀还有类似组胺的作用,能够促进前庭功能恢复,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6]。最终,起到对神经性耳鸣的治疗目的。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对照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
综上所述,神经性耳鸣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