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实验小学)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发展学生心理机能的教学方法。
《小伞花》为苏少版三年级下册内容。曲调富有童趣,较为欢快,由两个乐段构成。其中,第一乐段的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基本相同,反复运用跳音和同音来描绘一幅“滴滴答答”的雨景;第二乐段包括三个乐句,展现了小朋友们美好的内心,并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最后一个音结束在属音上,构成不完满终止,给人意犹未尽之感,引起人们遐思。总体上,歌曲紧密围绕学生生活,体现自我及他人的情感,培养热情互助、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美德。
本年级阶段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他们能够识别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优美动听的歌曲,会欣赏音乐之美,对音乐的情绪变化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但仍需要进一步系统的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有针对性。
(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多种力度记号和顿音记号,了解附点四分音符和反复跳跃记号,既能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也能用悠长而又流畅的声音演唱《小伞花》。
(二)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聆听、模唱、声势的教学方法来教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理解别人的思想,从而更加热爱美好的生活。与学生共同参与歌曲的表演和创编,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提高创造与表演的能力,从中得到快乐。
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完成,分别为导入、新授、拓展与小结。
结合PPT 做一个天气预报员,通过播报明后天雨大小的变化和声势来创设一个情景,即大家仿佛置身在雨景中。
响指代表休止符。
把班级分为三个部分,结合PPT 看老师的手势加入歌曲的伴奏中来。通过不同的手部动作来表现雨大小强弱的变化,以双手创造出一个雨景,并能根据老师的指挥加入到歌曲的伴奏带中,做成三个声部的“雨点交响曲”。
1、聆听乐曲。通过听乐曲来初步感受这首歌曲表达的是什么,描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歌曲的情绪又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到这个故事是在雨中发生的,三个小伙伴在雨中收获了自己的友谊,并引出课题《小伞花》。
2、再次聆听,听师范唱。再次感受歌曲的旋律,为歌曲分乐段,为什么这样分?师提示,歌曲是叙事、抒情的两个部分,形成了强烈对比,前面的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前半部分跳跃活泼、后半部分舒展。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讲解与分析正确和错误的原因。
3、出示歌曲的第一乐段。师示范演唱歌谱,学生通过聆听比较的方法来找出第一乐段中四个乐句相关的联系。老师给科尔文手势,学生来找相同与不同之处。第一乐段有四个乐句,其中第一乐段中第一与第三乐句基本相同,用象声词、同音、反复顿音描绘了一幅雨景图。PPT 上面给出标识,学生学唱谱之后对比完了再加入歌词。
4、出示第二乐段歌谱。学生完整演唱第一乐段,老师演唱第二乐段,回答问题,歌曲是如何赞美抒情的呢?拉长了节奏,通过加入附点四分音符来拉长旋律,赞美这一朵朵小伞花。用大拇指来表示附点四分音符,用拍手来表示八分音符,通过诵读的形式。
多·么∣美·丽的∣小·伞∣花—∣
找一找还有没有附点四分音符,请同学来当小老师读一读,完整的读第二段歌词,加入音高和歌词。在休止处打响指,演唱第二段,之后再完整的演唱歌曲从“一房子”唱到“二房子”,这个跳跃记号叫做反复跳跃记号,完整的跟着钢琴演唱歌曲。此时,通过有节奏的读歌词和完整的聆听,便解决了附点四分音符和反复跳跃记号这个难点。
5、启发式聆听以调动学生情感。通过和录音的对比,控制声音,做出强弱,表现歌曲的情绪变化,使得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形成对比,第一乐段活泼欢快,描绘了一幅美妙的雨景图,第二乐段则显示两个有上下关系的比较宽广舒展的乐句,赞叹小伙伴们美好的形象和内心世界,接着是小节结束句,曲风都很有趣,第一遍结束在主音上,第二遍出乎意料的结束在属音上,构成不完满终止,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6、声势伴奏。告诉学生脚、腿、手、指的分配,带学生给歌曲伴奏,男女生互相配合融入歌曲。
伴随着小朋友们悠扬甜美的歌声与精彩演出,老师与学生都会深切地发觉这把伞不仅是用来遮阳避雨的,它也可以被用来传递友情、培养团结,并给人以幸福快乐之感。经过情境教学,学生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友谊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团结友爱之花便永远绽放在每个人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