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岛垦荒精神”是一座精神灯塔

2020-04-27 04:42台州市档案馆
浙江档案 2020年3期
关键词:陈岛台州市队员

陈 洁/台州市档案馆

20世纪60年代的大陈渔港

20世纪70年代大陈岛渔民进行捕鱼作业

大陈岛垦荒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几年里,大陈岛、一江山岛、披山岛等沿海岛屿还在国民党当局的控制之下。国民党当局宣称“大陈岛是台湾的北大门,一江山岛是大门的门栓”,极其重视大陈岛、一江山岛的防务。1955年1月18日,解放军在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的指挥下,实施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一举攻克了一江山岛。1955年2月7日至12日,大陈岛等附近岛屿的国民党守军18000余人在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护送下撤离大陈岛,同时也掳走了大陈岛及周边岛屿居民17000多人,并对岛上主要建筑物和关键设施进行了毁灭性破坏。

1955年12 月底,时任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在杭州召开浙江各地团委书记座谈会。海门直属区团委书记许式盛汇报了一江山岛解放后大陈岛成为孤岛、死岛的情况,于是胡耀邦提议组建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上岛搞建设。在场的温州团市委书记叶洪生主动请战:“海门、大陈岛都属于温州地区,组建青年志愿垦荒队的任务,请交给我们温州团市委吧!”

叶洪生向温州市委领导汇报了座谈会情况,市委决定立即启动垦荒队组建工作,紧接着团市委广泛发动团员青年上岛垦荒,全市青年踊跃报名。1956年1月31日,一支由227名(其中海门20名)青年组成的第一批志愿垦荒队登上了大陈岛。2月2日,垦荒队员们登上大陈岛凤尾山顶,在高高飘扬的队旗和团中央授予的旗帜下庄严宣誓:“我是一个青年志愿垦荒队的队员,我志愿来到伟大祖国的大陈岛……坚持到底,决不退缩,与英雄的边防军一起,用辛勤的劳动,把这个被敌人破坏的海岛变成可爱的家乡……”

当时的大陈岛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岛上流传着一段顺口溜:“道路高低不平,晚上灯光不明,有事电话不灵,轮船开开停停。”更为危险的是,国民党军撤退时在岛上埋下了1万多枚地雷。而这些垦荒队员,年龄最小的才14岁,最大的也只有28岁。他们都是原先在城市里生活的青年,大多没干过农活。面对艰苦的垦荒工作和危险的环境,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学会了耕地、种菜、育苗等技能,在大陈岛上开垦出了200多亩土地,种上了各种农作物,还栽种了2000多株果树苗,头一年就收获了番薯10万多斤、马铃薯4万斤、蔬菜5万多斤、麦子1.2万斤、萝卜5万斤等。他们还学会了盖楼与养殖,在岛上修建了30多间宿舍,养了70多头牛、400多只羊和猪。第二年,由70多名垦荒队员组成的渔业捕捞队成立。渔业队为垦荒队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为后来建造大船“勇敢号”积累了资金。4年多的时间里,垦荒队员们战天斗地,使荒凉的大陈岛恢复了生机,成为“东海明珠”。这些年轻的垦荒队员,用青春、热血和忠诚铸就了“大陈岛垦荒精神”。在近5年的垦荒历程中,先后有5批467名队员上岛垦荒。1960年7月,垦荒队光荣完成垦荒历史使命,垦荒队建制正式撤销,部分垦荒队员被调离海岛,有的担任各级领导干部,有的成了各行各业的生产技术骨干。100多名队员继续留在岛上,为大陈岛的开发建设再作贡献。

垦荒队员夹海带苗

1956年1月,团中央授予大陈岛垦荒队“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旗帜,原件保存在台州市椒江区档案馆

温州市政府颁发给青年志愿垦荒队员的批准证书

垦荒队的故事

第一,王宗楣的故事。王宗楣是垦荒队第二任队长,也是垦荒队的主心骨,正是有这样的带头人,垦荒队才团结一心、不断前行,也才有了“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后续话题。当时,因无人带队去大陈岛,时任温州团市委青工部部长的王宗楣自告奋勇,承担起带领垦荒队员上岛垦荒的重任。在最为艰苦的垦荒岁月里,王宗楣不仅与垦荒队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指导队员们做好各项建设工作,还要稳定队员们的思想情绪、解决队员们的实际困难。从始至终,王宗楣发挥了“主心骨”的作用,稳定了队伍,推动了大陈岛的发展。1973年王宗楣调离大陈后,先后担任温州市水产局副局长、局长等职务。虽然调走了,但他始终心系大陈岛的发展。从1985年开始,王宗楣主动收集与大陈岛建设及垦荒队有关的资料,2016年底,他把收集保存的资料全部捐赠给台州市档案馆,这些资料足足装满了两个拉杆箱。

第二,垦荒队与暴风雨搏斗的故事。王宗楣他们上岛仅半年,一场数十年不遇的强台风袭击了大陈岛。当时“东坑”养猪场猪舍屋顶上的瓦片、草毡全被大风刮跑了,门被海浪冲坏了,四五十头猪尖叫着乱跑,养猪队的3个小姑娘被吓坏了,不知所措。不久,王宗楣带着20多名突击队员冒着狂风暴雨赶到了,一路上他们不能正常行走,只能匍匐前行,否则就会被吹下海。他们解救了3个惊魂不定的小姑娘,找回了一部分猪崽,又赶到“黄夫礁”养牛场,救出了9个养牛姑娘。强台风过后,垦荒队员们发现他们居住的所有房舍几乎都倒塌或半倒塌了,之前种下的第一批农作物也遭受了灭顶之灾。尽管强台风给垦荒队来了一个“下马威”,但大家内心那团火焰没有被吹灭。台风过后的日子里,无论是王宗楣还是农业队长、畜牧队长,都给垦荒队员们鼓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同志们,真正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垦荒队员们迸发出冲天干劲,他们修缮房屋、洗晒衣被、补种作物、扶正没有死绝的作物秧苗、给骨折的牛犊绑上支架等,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全体垦荒队员的努力,当年岛上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第三,垦荒队无私奉献的故事。1957年下半年,垦荒队与福建渔民合作捕捞大黄鱼,挣了9万元钱。这9万元要如何使用,是否分给大家?经过反复讨论,绝大部分人主张不分,将这笔钱留给集体。大家还发起了捐款,每个人留下每月的吃饭钱和2元零用钱,将其余的钱捐了出来,100多人共捐了1.5万元,垦荒队用挣来的钱和捐款建造了一对机帆船“勇敢号”。垦荒队的捕鱼量很高,但队员们没有吃自己捕的鱼,这些鱼都由国家水产公司收购了。

2009年10月,老垦荒队员和家属喜读习近平同志复信

2016年6月,大陈岛老垦荒队员张其元、戴婕媭夫妇和孙女张婧怡认真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第四,“海上姑娘”金育育的故事。1957年,垦荒队要成立渔业队,队员金育育立刻报名,却遭到很多人反对,因为我国东南沿海有一个风俗,就是女性不能上渔船。但金育育偏不信邪,她说,天上有女飞行员,地上有女拖拉机手,海上为什么不能有女轮机手?最终她如愿以偿加入了渔业队,出海之后她领教了吐浪的残酷,吐到最后就是黄胆水,甚至是血水,而且好几天吃不下饭。但她硬是坚持了下来,成长为一名女轮机手。去年12月,金育育在接受浙江电视台记者采访时,回忆了遭遇强台风的经历。1957年,一场强台风正面来袭,金育育他们的渔船开进了大陈港,抛锚在屏风山,船员们在船上过夜。夜里由于风浪太大,渔船走锚了,漂到了屏风山外面。半夜时船老大起夜,看到船漂走了,赶忙叫大伙起来拉篷,把船开回去。但风浪凶险无比,突然来了一个巨浪,把桅杆打断了。渔船在海上漂了三天三夜,期间巨浪一会把船压下去,船员们就在浪下面;一会又把船抛上来,他们又悬到了半空中,当时大家都以为肯定没命了。到了第三天台风小了点,船老大凭借着良好技术,硬是靠着半截桅杆装载帆把船开回了大陈港。“海上姑娘”金育育的事迹被改编成了课文,编入1959年温州市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

第五,张寿春在孤岛上养羊、养猪的故事。张寿春到垦荒队后不久,就接到了到竹屿岛养羊的任务。他住在部队驻扎过的3间营房里,开始时才养四五十只羊,后来养到了四五百只,就这样他一个人和羊群在孤岛上呆了3年。在一次会议上,有人提议把猪养到洋岐岛上去,那儿青草多,这样猪就不用跟人争粮食吃了。结婚才20多天的张寿春当即表态,说他愿意去洋岐岛养猪。王宗楣认为不妥,因为新婚妻子不好安置了。张寿春说,他们结婚前已经说好,他到哪里,他的妻子就跟到那里。就这样,张寿春与新婚妻子搬到了洋岐岛养猪,他的妻子成了垦荒队的一员。洋岐岛的条件非常艰苦,之前在竹屿岛张寿春好歹还有房子住,而在洋岐岛都找不到一块平坦点的地方,甚至没有一棵树。张寿春挖了很多像石板茅坑的深坑,上面搭上茅草篷,就算猪圈了,把猪养在坑里,他们在猪圈的上面铺两块木板,就算是床了。张寿春夫妇一共生了4个孩子,除了老大在卫生院出生,其他的孩子都是张寿春亲自接生的,因为张寿春的父亲是医生,他从小就给父亲打下手,懂得医学知识。在洋岐岛上他们遭遇过一次台风,可谓险象环生。当时他们把两个女儿藏在海带桶里,把另一个海带桶反扣在上面,用绳子把海带桶系在避风的岩角上。张寿春夫妇趴在地上,紧紧抓着草和岩石。就这样,一家人在暴风雨中坚持了一个长夜。直到第二天早晨5点钟,风雨才小了点。夫妻俩赶紧起身打开海带桶,发现两个女儿已经没有了动静,他们把女儿抱出来,掐她们的人中,女儿才哇地哭出声来。后来,张寿春的故事被改编成“台州乱弹”《我的大陈岛》中的重头戏,感动了无数的观众。

两任总书记的关怀

1955 年,时任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发出青年去大陈岛垦荒的倡议。从垦荒队员上岛到结束垦荒,再到落实垦荒队员待遇,胡耀邦都给予了深切的关怀,就相关问题2次写回信、4次作批示。1985年12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还亲自登上大陈岛,看望垦荒队员。胡耀邦同志的回信、批示被中央、省级媒体报道后,大陈岛这座只有12平方公里的小岛“火”了。

2017年3月,老垦荒队员参观台州市档案馆举办的“大陈岛垦荒记忆史料影像展”

2017年7月20日,时任省档案局(馆)长刘芸(右三)参观“大陈岛垦荒记忆史料影像展”

曾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接见的大陈岛老垦荒队员徐定寿(中)、周银翠(右一)、叶莲莲(左一)在“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队旗前肃立

多年来,习近平同志一直牵挂着大陈岛的建设。2006年8月29日上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登上了大陈岛,看望垦荒队员。他对当地领导说,不能忘记垦荒队员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大陈岛开发建设大有可为。在他担任国家副主席期间,又给25位老垦荒队员写回信,指出“大陈岛的发展进步,是全岛干部群众特别是你们老垦荒队员多年辛勤奋斗的结果”,大陈岛正朝着“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目标迈进,相信今后的发展会更好。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12位椒江小学生写回信。在信中,他充分肯定“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称垦荒队员是最可敬的人。他希望小学生们向爷爷奶奶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

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让大陈岛再次“火”了起来,国家级、省级媒体纷纷跟进,制作专题节目。2018年11月,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栏目连续3个晚上播放了《激战一江山》等节目;2019年11月,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栏目连续3个晚上播放了《风雨大陈岛》,分“对峙”“ 收复”“ 重建”三集节目,每集时长30分钟。其中,“风雨大陈岛——对峙”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四五年间,国民党军仍驻扎在大陈岛、一江山岛等沿海岛屿,与我军对峙的态势。抗美援朝结束以后,按照中央的部署,我军着手解放东南沿海岛屿,首先指向了浙江东部沿海的大陈岛、一江山岛。而后我军与国民党军展开了多次制空权、制海权的争夺。“风雨大陈岛——收复”则展现了新中国历史上我军第一次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一举攻克一江山岛,迫使国民党军撤出沿海岛屿的过程。“风雨大陈岛——重建”则着重播放大陈岛垦荒队员垦荒的经历及对垦荒队员的专访。3期节目中,两军争夺制空权、党和国家领导人部署一江山岛作战、一江山岛之战、国民党军撤退后大陈岛景象及大陈岛垦荒,基本上都是真实的历史场景再现,非常具有感染力。

“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弘扬传承

2017年11 月,省委书记车俊专程到大陈岛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出“大陈岛垦荒精神”与“红船精神”一脉相承,“红船精神”永存、“大陈岛垦荒精神”不老。我们的事业是一代又一代人辛辛苦苦干出来的,这其中凝结着的垦荒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2018年8月,省长袁家军赴大陈岛调研,要求更好地继承发扬“大陈岛垦荒精神”,高水平建设“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2018年5月,省委党校发文,同意在大陈岛设立“之江讲习所大陈岛讲习点”。

中共台州市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出台了《关于大力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 加快“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建设的若干意见》。2019年,台州市五届三次党代会把“大陈岛垦荒精神”升华为台州城市精神。台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台州市传承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并升华为城市精神实施纲要》,深化了顶层设计,描绘了传承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的三年行动蓝图。台州市还把“大陈岛垦荒精神”纳入全市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2019年12 月,中共台州市委书记李跃旗履新首日即赴椒江区瞻仰台州第一个党组织纪念馆,并参观台州市大陈岛垦荒精神研究中心。他说,我们都是新时代的垦荒者。“一次登岛、两次回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大陈岛的牵挂和对“大陈岛垦荒精神”的高度肯定。“大陈岛垦荒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将牢记习总书记嘱托,以垦荒的决心和姿态,为台州发展、人民幸福不懈努力。

近年来,台州各地广泛开展深入学习“大陈岛垦荒精神”各项活动,“大陈岛垦荒精神”日益发挥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台州市成立了“大陈岛垦荒精神”研究中心,召开“大陈岛垦荒精神”理论研讨会。创作一批文艺作品,如台州乱弹剧团演出了《我的大陈岛》,去年5月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上演,引起强烈反响,该剧目还荣获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拍摄电影《大陈岛誓言》,去年9月在国内各大院线上映。编印和出版一批理论普及读物,如市委宣传部编印《永恒的丰碑——大陈岛垦荒精神读本》、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峥嵘岁月稠——大陈岛垦荒精神口述史》,不断掀起“大陈岛垦荒精神”学习热潮。

台州市档案部门也积极作为。市档案馆率先向全市征集垦荒档案资料和实物,并采集垦荒队员口述资料,建立了“大陈岛垦荒史料数据库”,多次为国家级、省市级媒体及市级机关提供相关资料。2019年12月27日,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了与省档案馆联合摄制的《“跟着档案去旅行”——大陈岛垦荒精神:60年前谱写下的无悔青春》专题节目,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数据库提供了大量珍贵档案,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大家认为这是一期档案味很浓的节目。2017年3月,市委宣传部与市档案局联合举办了“大陈岛垦荒记忆史料影像展”,参观展览者达3000多人次。由王宗楣著、台州市档案馆编的《我和大陈岛——亲历志愿垦荒始末》即将正式出版。

接下来,台州市将实施理论研究阐释行动,进一步提升“大陈岛垦荒精神”的价值认同;还将实施标志标识打造行动,让“大陈岛垦荒精神”深度融入城市记忆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陈岛垦荒精神”将深度融入台州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猜你喜欢
陈岛台州市队员
全球首条35 kV 低频海底电缆入海
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台州市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外来人员就地过年
传接球跑位练习五则
边路进攻战术训练方法
大陈岛,更与何人说
黏黏花
Efficient reading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我与大陈岛垦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