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雄 尤尊进
[摘 要] 对高职院校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内在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建议。从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分析得出,学生课堂玩手机主要来源于课堂无聊、听不懂及不能更好地自我管理。应对此现状,教师应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优化考勤考核方案,让学生成绩出在课堂,让课堂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无处遁形;学生管理方面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落细、落实、落响,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任务。从学生管理到课堂教学全方位管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做到“三全育人”。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课堂玩手機;教学效果;职业生涯规划;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3-0082-02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必需品,使学生学习生活更便捷和学习范围更广的同时,也给课堂教学造成了很大影响。近年来,课堂玩手机现象凸显,这种隐性逃课现象使课堂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1]。上课期间教师苦口婆心地在台上讲,台下学生全部“埋头苦干”,沉迷在玩手机中,教师总是行走在无人应答的深渊。其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自控能力较弱,难以对自己进行较好的行为管理,上课玩手机情况更为严重[2]。本文从学生课堂玩手机情况出发,对学生课堂玩手机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是四川三河职业学院的在校大学生,首先在各专业随机找2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访谈,优化设计问卷内容,使问卷题目更符合学生实际。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组向该校大学生发布网络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562份。其中男生520人(20.1%),女生2042人(79.9%);大一1416人(55.3%),大二1073人(41.9%),大三73人(2.8%)。
二、学生课堂玩手机情况调查结果
(一)学生日常玩手机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每天玩手机超过4小时的学生占53%,而每天玩手机在一小时内的学生仅占5%,由此可见,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较高。
(二)学生课堂玩手机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76.1%的学生上课玩手机时间超过10分钟,甚至有10%左右的学生整堂课都在玩手机。另一个“你身边上课玩手机的同学多吗?”的问题,92.46%的同学认为很多,与科任教师交谈发现几乎所有老师都对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深有体会,表示上课就像“行走在无人应答的深渊”,上课往往是老师在讲台口若悬河,大片学生在下面“埋头苦干”,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堂玩手机的危害
调查中,有80.7%的同学认为课堂玩手机影响了学业,65.8%的同学认为影响了心理健康,56%的同学认为对身体健康不利,37.9%的同学认为影响了人际交往。调查说明学生对课堂玩手机的危害认识还是比较客观,也说明阻止课堂玩手机这种浪费大学宝贵光阴的有害行为刻不容缓。
(四)学生课堂玩手机原因分析
1.受周围同学影响,根据调查显示,有63.41%的学生表示有受到周围同学上课玩手机影响。周围同学玩手机对其他同学有引诱作用,不利于同学间交流,使得课堂玩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
2.教师课堂管理不严,有的教师对学生上课玩手机这一行为视而不见,不管不问,这是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
3.课堂沉闷,课堂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教师教学手段单一,一味地“填鸭式”教学。一些课程本身比较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老师讲授方法使用不当,学生听不懂,索性不听。
4.手机本身功能诱惑大,现在智能机功能丰富多彩,对于各类学生的需求都能满足,虽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但也在无形之中让学生对手机产生了很大的依赖,甚至成瘾。根据调查显示学生课堂玩手机主要用于玩手机游戏、逛购物APP、看电视剧、看抖音等小视频、看电子小说等,加之高职院校学生本身学习习惯差,自控能力不强,面对丰富的网络世界,难以自我管理。
三、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当教师上课幽默风趣,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特别想学的知识相关课程、教师严格管理对学生课堂认真听讲都有不错的效果。而被大多数教师认为的课堂使用教学APP能较大地改善课堂学生玩手机的行为,调查结果表明并不理想,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有效,因此,教师的重心不能只是教学APP的使用,更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设计教学环节,让APP的应用更好地为改善课堂效果服务。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落细、落实、落响
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自我要求不严,很大原因来自对职业目标的迷茫和对目标职业遥不可及的放弃和懈怠。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只是流于形式,没有深入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认识自我、确定目标职业、明白与目标职业差距,从而制订计划,弥补差距,达成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能让学生明确自己要学什么,很多学生表示当他们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点时上课不会玩手机。但如果职业生涯规划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书、没有制订有效可行的规划内容、没有长期对规划落实情况的督查,导致学生一步没实现,步步都难实现,最终放弃原有的目标职业。日本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曾说,让他取得成功的是他每次比赛前都要先走一遍整个赛程,然后将赛程中的银行、大树、红房子、湖泊等设立为小目标,然后整个过程就变成努力去实现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这样整个赛程就更轻松地完成了。
(二)教师加强课堂教学设计,让课堂全程无“吐槽点”
很多学生表示在教师比较幽默风趣、课堂氛围活跃的课堂不会玩手机,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使课堂效果更好,教师不再是永远不变的满堂灌,要寻求学生喜欢参与的教学方式。
1.创新教学理念
很多教师面临着需要教授的内容太多、课时不足,学生众口难调、兴趣缺失,知识留存率低、利用效能低等困惑,我们可以设计让学生个性化学习、沉浸式学习的学习模式,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我们可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育可以供学生随时随地按需学习,另外,线上有充足的名师资源,可以让学生欲取欲求;采用翻转式课堂,教师从讲授者变成学习导师的翻转,教学内容进行课上课下的翻转。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注重互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性[3],所谓的课堂互动不但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而且可以是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还可以是学生与外界的互动。当教师提出问题的第一时间没有学生回答,教师不能急着自问自答,这样的互动无非是饮鸩止渴。教师应学会等待,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或者给出提示再让学生回答、给出部分答案再让学生补全完整答案都是可行的方法,在互动的时候教师要起到引导、分析、反馈、鼓励的作用。向综艺节目学习,有意设置课堂“燃点”,特别是抽象的或者是稍难的知识讲解,在预测学生每当要课堂无聊、走神、困乏的节点插入活动,让课堂“燃”起来,恢复课堂生机。让学生“燃”起来的方式有很多,如讨论、游戏、幽默风趣的笑话等,让课堂真正做到全程无“吐槽点”。
3.丰富教学手段
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可根据知识的实际情况,变成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这些教学方法能让课堂从传输知识变成学生“创造知识”,这个过程也能让学生对知识记忆更深刻。
在设计课堂互动的时候尽量不采用点名式抽问,大学生不比小学生,抽问不会积极主动举手,只会埋下头,让教室突然安静,这样的方式是较为古板的,也是学生最不喜欢的互动方式。学生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并非学生内向,他们只是不喜欢和老师交谈,鉴于此特点可采用小组式讨论互动,让学生间互动,他们更愿意同学之间交流。小组人数不宜设置太多,3~4人为最佳,以免有同学滥竽充数。
4.强化过程考核
调查结果表明,当学生课堂玩手机被老师打断时,87%的学生会不再玩手机,而是认真听讲,所以加强课堂管理还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很多大学教师上课对课堂纪律不管不问,虽说大学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但当学生还未形成好的自我管理习惯之前,为保障课堂教学效果该加强管理的还是不能放松,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本身自控能力不强,学习习惯较差。
(三)学生思想引导“无孔不入”
1.辅导员加强“三观”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强和自立精神,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经济观,有利于帮助学生加强紧迫感,增强竞争观念。学生有了正确的“三观”,有了自立自强的精神,也就有了对于课堂学习的渴望。
2.校园宣传“靶向教育”,构造积极正确的价值导向。可在校园官网、微信平台、抖音宣传平台、校园电子宣传屏等发布图像、影音等,用视觉艺术装饰校园软环境。在宿舍、教学楼区域即便是简单激励性标语也能深入学生内心,一句“游戏终究不是人生,人生不可从头再来”也能发人深省。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使学生在现实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享受手机网络终端带来的视觉盛宴的同时保持理智,实现真正地驾驭网络,不再沉迷其中。
从学生进校开始到毕业全过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有课堂学习内生动力。从课堂教学理念到课堂过程全面优化设计,让学生学习乐在其中。从校园环境到网络平台全方位靶向教育,让学生时时保持理智,真正做到“三全育人”。
参考文献:
[1]马洪莹.大学生隐性逃课原因调查[J].专题研究与前沿科技,2019(2):19.
[2]董晓雅.关于解决大学生上课玩手机问题的思考: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视角来看[J].科技视界,2016,5(145):191,237.
[3]刘伟琦.论网络时代背景下如何增强刑法学教学效果:基于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思考[J].牡丹大学学报,2017(3):135-137.
[4]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2016-9-12.
編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