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邹霞
[摘 要] 新时代奋斗精神和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目标导向。要积极发挥工匠精神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劳动者的主体意识、铸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方面的价值效用。应从明确工匠精神的培育主体、完善工匠精神的培育机制、加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产教融合体系等方面实现工匠精神的培育。
[关 键 词] 奋斗精神;工匠精神;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3-0078-02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是高职院校培育新时代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把握新时代工匠奋斗精神培育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厘清奋斗精神对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价值体现,积极探索培育工匠精神的实现路径是当前亟需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代奋斗精神培育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奋斗精神指的是一种坚韧不拔、艰苦朴素、永不言败的品质;是一种不畏艰辛,敢于吃苦的革命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是耐心专注、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职业行为和职业品质。两者相契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系于大学生成长。以奋斗精神为导向,培育当代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三重内涵:一是培育目的。即为了培育具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益求精品质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担当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培育内容。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切入点,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时代新人。三是培育载体或教育方式。即通过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校内外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为把奋斗精神渗透到工匠精神教育中提供重要的融入渠道。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奋斗精神为依托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和马克思实践理论为依据,在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和思想政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传统的革命精神和当代的时代精神渗透到育人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提高抗压受挫能力,增强学生的奋斗意识,培养勇于吃苦奋斗、专业技能扎实的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二、新时代奋斗精神对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价值体现
(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习总书记提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民族蕴含着历史悠久的革命文化,让青年更有文化底气和文化自信。奋斗精神中所蕴含的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工匠精神所体现出的专心专注、精益求精特点,无不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无不凸显出中华民族革命文化的理念,无不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形成果敢、自信、自强的优良品格,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富于想象、充满自信的精神品质。通过培育工匠精神来增强高职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撑,让他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播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认同感。
(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價值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导向,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引领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迫在眉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要求与工匠精神内涵一致,以立德树人为基础,发挥工匠精神在实现大学生思想和实践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内心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培养爱岗敬业、百折不挠、勇于争先的优秀品质,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补足思想上的“钙”,敢于追求个人梦想,鼓励他们拼搏前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强化劳动者的主体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人的发展包括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个性的充分发展。奋斗精神是以个人为主体,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引领。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奋斗精神的支撑,把奋斗精神的特质转化为个人发展的匠心精神,发挥大国工匠精神的示范效应,用最饱满的奋斗热情和最专注的精神状态融入个人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去,丰富个人的发展内涵,尊重人的个性培养,将个人的奋斗精神凝聚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水平。
(四)铸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年发扬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和精业敬业、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要事无巨细、勤勤恳恳地做好每件小事,学好书本知识,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奋斗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这条道路上充满着困难与坎坷。因此,当代青年要树立奋斗意识和担当意识,还要具备吃苦耐劳、勤学笃实的积极态度,领会奋斗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要顺应时代需求,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和工匠精神的核心力量,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让工匠精神成为一种青年气质,培养能担当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工匠精神托起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以新时代奋斗精神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实现路径
(一)明确工匠精神的培育主体,强化育人主体的责任意识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高职院校承担教育使命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职院校承载着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首先,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发挥着重要的育人角色作用,要上好每一堂思政课,讲好每一个知识点,把工匠精神渗入课堂的教学工作中去。其次,思想政治辅导员和行政工作人员也是发展和培育工匠精神的骨干力量,要注重培育学生精益求精、耐心专注的学习态度,在日常管理中,要多向学生传递严谨、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学生。最后,高职院校教师自身要具备工匠精神的特质,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适时调整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质量。
(二)完善工匠精神的培育机制,提高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健全工匠精神的培育机制是提高育人实效的基础保障。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顶层设计,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目的,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贯穿到制度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去,并把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体现在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上,纳入综合考核体系,实现培养目标的落地和实践的检验。另一方面工匠精神蕴涵着对个体角色的极致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对象是学生,高校要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制定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和水平,激发学生努力拼搏、敬业守信的职业精神。
(三)加快课堂教学主渠道建设,实现培育工匠精神的全覆盖
课堂教育是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主渠道,是实现育人目标的主阵地。首先,思政课程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能让学生深入学习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提高学生在思想层面的认识,强化高职学生的匠心意识,为践行工匠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充分挖掘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核心内涵,要以培育工匠精神为价值导向,采取有效的方式把工匠精神融入具体教学工作中去,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最后,注重创新创业课程的引领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创新创业课程为辐射点,把工匠精神映射到各类高职学生的课程中去,增强学生的奋斗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全球化战略眼光的高技能人才。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实践培育活动的全方位开展
大学是培育工匠人才的摇篮,以工匠精神充实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加強匠心文化的渗透力,开展各类技能技术比赛和文化实践活动,把培育工匠精神从理念层面逐步过渡到实践层面。首先,高校应举办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文化讲座和论坛,引导大学生参加各项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知识产权意识和专业技能。其次,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和假期生活,以传统文化节日为契机,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文艺节目,利用寒暑假期开展特色性的三下乡活动,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最后,发挥榜样的典型示范作用。观看大国工匠系列影片,以大国工匠为榜样,以“两微一端”为传播载体,以小视频、漫画、文章等方式,讲好大国工匠故事,让学生理解和学习他们身上专心致志、勤于钻研、严谨自律的精神,全面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苦练专业技术,学好专业本领。
(五)构建产教融合的培育体系,促进校企合作的规范化发展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实践路径,以培养素质能力高、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核心,促进产教融合。一是要校企双方构建培育体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联合共同培养,把实训基地建成集生产和育人于一体的、具有生产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培育载体。二是要实施双证书制度。强调技能证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激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证书考试,既要毕业证书也要技能证书,实现学历与技术并行的培育效果。三是要进行学徒制试点。校企双方签订培养协议,在顶岗实习阶段,可安排校内顶岗实习教师和校外技术指导教师对接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形成校内外联动教育机制,健全德技双修、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育人体制,传承大国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滕苏苏.大学生匠心精神培养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6):101-103.
[2]熊峰,周琳.“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实践意义[J].中国高等教育,2019(10):61-62.
[3]尹慧.论工匠精神中劳动之美与匠技之德的内生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2018(4):55-60.
[4]谈传生.习近平奋斗观的思想内涵、理论渊源与价值意蕴[J].湖湘论坛,2018,31(6):5-12.
[5]周跃南.如何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14-15.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