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玲
[摘 要] 基于“大智移云”下的业财融合理念,按业务循环重构了财务会计框架,将企业整体业务自上而下分解为销货与收款、购货与付款、筹资、投资、工薪与人事、税收六个共同的业务子循环,并构建行业特色的业务子循环。框架包含企业全部业务和财务会计科目,业务与会计科目紧密关联,可按业务微循环建设微课开展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差异,有效实现业财融合,培养高职会计学生的系统化思维。
[关 键 词] 高职会计;业财融合;业务循环;系统化思维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3-0040-04
一、高职会计业财融合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一)“大智移云”时代驱动业财融合
1.传统会计核算在信息化时代的困境
作为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提供信息的财务会计,传统的会计核算是以业务周期发生后的一种事后核算方式。这种核算方式虽然在每个会计核算周期结束后对企业的业务状况进行效益与风险总结,但在高度信息化和市场风险瞬息万变时代,这种事后分析往往只是扮演着事后诸葛亮的角色,财务对业务的风险提示往往收不到应有的快速反应效果。总之,传统会计分期的财务报表在决策时远不如业务端实时动态财务报表数据全面、及时、精准,财务的事后处理已不适应时代需要,财务需要与业务同步处理以提供实时数据供企业经营决策。这要求会计核算必须从后台的事后核算走入前台与业务同步核算,财务应深入业务以更好地参与经营管理。会计的重心应从传统的记账、算账和报账转移到业财融合下的业务分析处理,从会计本身的技术处理转向对业务的把控。总之,时代需要实时财务而非事后财务,需要业财融合。
2.“大智移云”下业财融合的必要性
“大智移云”(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时代,随时随地快速处理数据成为可能,数据(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如淘宝、京东购物,可将客户浏览网页的信息(如品牌、品种、类型等)全程自动实时收集,快速分析出客户喜好后推送大量的同类商品供客户选择,以实现精准高效的销售服务。“大智移云”下的技术革新,为企业业务数据的全面、实时、精准化财务处理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设施保障,可以实现从海量业务大数据中快速提取、梳理、甄别财务决策有用的数据信息,进而进行分析决策。业务发生时,财务的所有数据都已被实时详细记录于业务端,业务包含财务,业务端的基础财务数据通过智能化技术同步处理,快速生成实时动态财务报表,再通过移动云技术传递到相关部门供决策参考。与时代对业财融合的迫切需要相比,此方面的学术研究和企业实践离业财有机融合的理想状态还有很大的差距,至于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更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业财融合将是未来财务的方向,如何有效实施业财融合的财务会计教学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二)高职会计需要进行系统化思维的业财融合创新教学
高职院校建立业财融合会计教学创新的最大障碍是传统会计体系中的碎片化业务安排,目前会计教学改革如微课、慕课、混合式教学等大都围绕传统会计体系建构,注重会计体系的系统性而忽视经济业务的系统性。业务是持续不断进行的,会计不但需要实时从业务中提炼财务数据,而且应保持与业务数据的系统性相对应的财务数据的系统性,不能导致财务数据零散,形成没有价值的碎片化信息。在“大智移云”背景下,碎片化学习成为学习的“新常态”。碎片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从互联网汲取知识碎片,并对知识碎片进行加工建构的过程。碎片化学习由于时间短、内容丰富、方便,已成为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新途径。由于碎片化学习资源量大、零散度强、关联性弱,需要运用系统化思维来有效整合这些海量的碎片化資源。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是各行各业的小微企业,业务和财务会计的复杂性没有大中型企业强,但需要独当一面,具有全局观和系统化思维。如何既能适应时代需要开展业财融合的创新教学,又能适应高职会计的需求开展碎片化学习下的系统化思维培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高职会计业财融合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
(一)理论研究层面
关于业财融合的理论研究,目前主要从业财融合的必要性,会计人才培养定位、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宏观层面进行研究,较少从具体会计实务操作层面给出业财融合的教学创新方案。高洪亮等[1]认为,财务业务协同是信息时代企业管理流程改革的一种先进的模式,是信息技术应用进行管理模式创新的结果,财务、业务协同的价值链会计管理就是为了价值联盟整体和核心企业的价值最大化。程平、施先旺等[2]借助“会计沙盘模型”,构建了基于业财一体化的大会计模型,实现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方案。李红梅[3]通过对中兴通讯和海尔公司财务与会计的研究,提出“大智移云”时代企业需要精细化管理过程数字化及业财融合,认为可建立以共享服务中心为基础的财务管理架构,以加快业财融合。陶红等[4]认为财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是核算型会计向价值创造型会计转型的关键,业财融合是财务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高职学生在逻辑分析能力、理论高度、深度学习方面都要逊色于本科院校学生,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就业的单位为各种业态、各种规模企业,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多带领学生认识企业,领会业务特点,理解不同行业的特征。刘汶德[5]认为,基于企业对“价值创造型”业财融合财务人员的需求,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重新定位。会计专业定位应该是培养适应本土中小企业群的管理型会计人才。“价值创造”的能力培养应当包括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宽泛的业务见识等,教学手段要充分借助互联网、微课等教学平台等,让学生在碎片时间中学习。王超等[6]基于企业需求视角,设计了高职会计专业“岗位模拟、智慧链通、业财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中小型企业岗位设置情况,让学生站在企业员工的角度学习、工作。
(二)现实操作层面
1.会计体系及内容设计
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目前大都按照会计体系中会计六要素顺序编排,即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顺序安排,再按各要素包含的会计科目逐一介绍其核算内容、方法,在此基础上举例说明,案例多为纯文字的业务分录题。我国会计职称系列考试教材目前也使用这种形式。这种教学安排的优点是会计系统性、理论性强。会计原理按这种顺序安排是合理的,但作为有了会计基础的会计实务来说,存在很多缺陷。这种安排缺少与实际业务的系统衔接,一笔业务被安排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章节,造成业务零散,内容交叉重复,学生难以掌握业务的来龙去脉,形成知识碎片化。比如销售业务,一般情况,其最终的结果是收款,销售与收款不断进行构成一个业务循环。由于合同约定结算方式的不同,除现销外,分别用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合同资产、合同负债等会计科目核算,由于销售的主次差异,分别用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会计科目进行区分。目前的教学内容安排是: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在资产的应收款项章节中阐述,预收账款在负债的应付款项章节中阐述,合同资产、合同负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在收入章节阐述。再如与投资业务紧密关联的几个会计科目,应收利息和应收股利在资产的应收款项阐述,投资科目如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在其他各章节,介绍投资科目时又重复阐述应收利息和应收股利。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如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涉及的所有主要会计科目放在一起进行阐述,将紧密关联的会计科目放在一个“业务子循环”里建构知识架构,将有利于对某项业务的各种可能情况深入理解,掌握经济业务的全貌,有利于业财融合的开展。
2.业财融合改革教材和教学方法实践
业财融合的研究和具体实施目前已在少数院校进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财务会计学”课程组提出了“业财合一、流程管控”的会计教学改革方法,并出版了系列教材。他们把会计处理全面转向经济业务所引发的资金运动,并提出了“会计沙盘模型”,通过该模型来模拟企业经济业务所引发的资金运动。将企业经济活动按流程分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和投资五大环节资金运动,另外再单列增值税资金运动、利润形成与分配环节资金运动、其他特殊环节资金运动。这套教材是“大智移云”下基于业财融合的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与传统的会计实务教材相比有很大的创新实践。但教学安排上主要针对高等会计本科层次的学生,对高职层次学生则教学难度相对较大,从而也难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本研究力图借鉴高等会计本科层次的实践经验,探索高职层次的业财融合会计教学模式。
三、高职会计业财融合的教学创新
本文主要从业财融合的会计实务操作层面,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提出构建业务循环进行有效业财融合的教学创新。这是基于我们前期多年的实地调研和企业实践,结合会计教学经验和研究提出的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希望能为有效业财融合的教学创新实施提供一个新思路。
(一)构建按业务循环从“业务中提炼财务”的财务会计体系
业务是周而复始的一个个循环。业务的内涵比财务广,如销售业务应关注客户需求,从客户浏览网页、点击量、下单记录等去发现潜在客户进而实现销售。前期潜在客户的寻找不是财务。会计应该懂业务,包括业务流程、商业运作模式、资金运动等,掌握数据的挖掘与分析。由于业务包含财务,实现业财融合应从传统的“财务中设计业务”,改成“业务中提炼财务”。传统会计体系里的业务,是“财务中设计业务”,由于注重会计体系的系统性,业务是碎片化的。按业务循环设计的财务体系,是“业务中提炼财务”,业务和财务都是系统的。从业务中提炼财务数据,应从企业整体出发,梳理各项业务,再按业务循环提炼业务中的财务问题。将企业所有业务按业务循环自上而下分解成基于具体业务的“业务微循环”,这样财務转变成与业务紧密关联且同步进行,而且系统、完整。
(二)构建“行业共同业务+行业特色业务”业务循环框架
企业总是从属于一定的行业,而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经营业务特点。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向广大的各行各业的小微企业(商贸业、服务业和小型工业企业等),需要能独当一面的会计人才,但业务的复杂性要远小于大中型企业。基于这些特点,应分析不同行业的特点,梳理行业特色业务,按不同行业构建业务循环,再分解提炼财务数据,构建分行业业务的财务会计核算框架,理出行业的差异性,注重业务的全面、系统性,简化业务的复杂性。为减少同类业务的重复,各行业都有的共同的业务循环,如货币资金的增减、固定资产的增减等,可以一并先介绍,再讲解分行业的特殊业务。如工业企业增加原材料购进与发出循环,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业务循环等,商业企业增加库存商品业务循环核算的特有方法如毛利率法,服务业增加劳务提供业务循环等。分行业从业务循环中提炼财务事项,业务和财务都是全面系统的,从而实现有效业财融合。分行业会计业务循环的创新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行业的会计核算差异,能从不同行业业务大数据中提炼所需的财务数据供经营决策,进而提高高度信息化与智能化时代高职会计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将企业整体业务自上而下分解成末端为会计科目的“业务微循环”
在构建“行业共同业务+行业特色业务”业务循环框架的基础上,对具体某一行业企业而言,应将企业整体所有业务自上而下进行分解,挖掘财务数据,对具体经济业务构建全面系统的“业务微循环”(财务体现为一个个会计科目),理清具体业务的来龙去脉。一方面财务数据的基础是业务,不会显得空洞难懂;另一方面财务数据是以业务循环进行提炼的,可以保持其完整性,并体现业务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化思维,并在“大智移云”技术下予以强化。
与传统的按会计六要素顺序编排不同,应以业务为导向构建“业务微循环”。首先,按行业分类,将行业特色业务分离,将各行业企业整体经济业务中的共同业务,按资金或实物的流转,自上而下进行分解,分解为销货与收款、购货与付款、筹资、投资、工薪与人事、税收六个“业务子循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业务分解,分解为末端的“业务微循环”,“业务微循环”体现为一个一个会计科目的增加与减少,体现每一个会计科目的来龙去脉。如销货与收款业务子循环,按不同业务结算方式如现销、赊销等,再分解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业务微循环”。每一项业务从“发生—结束”全过程设计,每项“业务微循环”梳理具体业务(体现为会计科目)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对各具体业务流程也能整体把握,碎片化知识点的“业务微循环”体现某一科目的系统知识。在对各行业共同业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再构建行业特色“业务微循环”,如工业企业增加生产业务子循环,进一步分解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业务微循环”。这种构建方法既可以避免知识的重复介绍,又便于根据难易程度、行业需求等情况进行增减。如特殊销售业务,体现为长期应收款、应收退货成本等会计科目的“业务微循环”,在初级会计里面就无需介绍。少数核算业务比较混合的会计科目,如其他应收款,考虑到其与应收账款均属于企业债权,与销售与收款业务也有部分关联,归类为销售与收款业务子循环;又如其他应付款,也是考虑到其与应付账款均属于企业债务,与购货与付款业务有部分关联,所以归类为购货与付款业务子循环;再如管理费用,为整个企业管理发生的费用,与人事的紧密度更关联,归类为工薪与人事业务子循环。这样业务混合、不好归类的会计科目不多,可从重要性与关联度判断进行归类。除这些核算业务比较混合的会计科目如待处理财产损溢、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管理费用等考虑其主要关联业务进行分类外,其他的会计科目与业务都紧密关联。这种分类安排概括了各企业的全部业务和全部财务会计科目,业务与财务都是完整的,真正实现了业财融合。
(四)利用移动云平台信息技术开展业财融合的“微课”教学
财务框架分解后的末端是一个一个会计科目的“业务微循环”,便于按会计科目建设“微课”开展教学,方便根据业务难易程度和现实需求增减核算内容,将难度较大的内容放入中级或高级教材。有效的业财融合需要从海量的业务大数据中来甄别提炼有用的财务数据信息,并构建利于教学的“业务微循环”。各行业共同业务与行业特色业务的“业务微循环”的构建有利于制作微课开展移动教学,微课可分行业、业务难易程度等进行扩展,学生根据需求取舍,学习对自己有用的“业务微循环”。业财融合的理念和“业务微循环”的构建,运用“大智移云”下日益完善的智能化教学软件、移动云平台等新技术变成系统全面、具体可操作的创新教学方案。各行业相同的“业务微循环”和各行业特色的“业务微循环”,即为与业务紧密关联的会计科目,每一个“业务微循环”(即每一次“微课”教学)讲解某一会计科目的全部相关业务会计处理,理清与该会计科目关联的业务的来龙去脉,从而满足个性化需求差异,实现碎片化学习下业财融合创新教学的系统化思维培养。有些“业务微循环”可以直接在企业进行教学,如原材料、成品等生产核算业务循环可以在车间厂房进行,现场教学条件有限时可以拍摄业务循环用于教学,真正实现业财融合。以上设计可以实时利用校园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移动云平台等信息技术,实现业财融合的课上课下混合教学,教学内容完整,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系统性强,可操作,实用性强。
四、按业务循环重构财务会计具体框架
按上述创新教学方法设计思路,按“行业—业务子循环—业务微循环”构建财务会计框架如下。
(一)各行业共同业务
1.销货与收款业务。按结算方式可分四种:(1)现销,涉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2)赊销,涉及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坏账准备、合同资产(减值准备)。(3)预售,涉及预收账款、合同负债。(4)特殊结算,涉及受托代销商品款、应收退货成本、长期应收款、未实现融资收益、预计负债。损益涉及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合同取得成本(减值准备)、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其他有关业务,涉及如待处理财产损溢(货币资金清查)、其他应收款。
2.购货与付款业务。按结算方式可分四种:(1)现购,涉及货币资金的科目已在销货与收款中讲解,不再重复。(2)赊购,涉及应付账款、应付票据。(3)预购,涉及预付账款。(4)特殊结算,涉及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按购货类别分五类:(1)存货,涉及周转材料、库存商品、存货跌价准备、受托代销商品、发出商品等。(2)固定资产,涉及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3)无形资产,涉及研发支出、無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摊销。(4)投资性房地产,涉及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5)其他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损益涉及资产处置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他有关业务,涉及待处理财产损溢(存货清查、固定资产清查)、其他应付款。
3.筹资业务。按资金来源分两大类:(1)借入资金,短期涉及短期借款、应付利息;长期涉及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2)自有资金,投资者投入涉及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应付股利、库存股;股东综合收益涉及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盈余公积、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工具。损益涉及财务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投资业务。按投资对象分两类:(1)债权投资,短期涉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利息;长期涉及债权投资(减值准备)、其他债权投资。(2)股权投资,短期涉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股利;长期涉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损益涉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工薪与人事业务。主要涉及应付职工薪酬、管理费用等。
6.税收业务。主要涉及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
(二)行业特色业务
不同行业业务的差异主要是成本计算,将各行业共同业务与特色业务分离,不但避免各行业共同业务的重复介绍,还便于根据现实需求情况建设行业特色的“业务微循环”,方便增减行业特色核算内容。如工业特色,增加在途物资、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 服务业特色,增加劳务成本、合同取得成本、合同履约成本等科目。商业特色,增加库存商品发出的方法如毛利率法、售价金额核算法。施工企业特色,增加工程施工、工程结算等科目。
参考文献:
[1]高宏亮,殷建红,胡伟.财务业务协同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5(11):32-35.
[2]程平,施先旺,尹赤.基于业财一体化的销售活动大会计研究[J].财会月刊,2017(28):3-10.
[3]李红梅.“大智移云”时代财务与会计转型发展研究:以中兴通讯和海尔为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26-29.
[4]陶红,林云刚,袁莺.业财融合在高职会计教学的探究[J].群言堂,2019(2):52-56.
[5]刘汶德.大智移云背景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探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35-38.
[6]王超,金荣.基于企业需求视角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55-60.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