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策略探究

2020-04-26 01:29韦东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34期
关键词:酸碱粒子题型

韦东生

【摘要】“酸、碱、盐”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重难点,它是学生在通过学习部分化学概念,以及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后,形成一定的化学学科思维、学科方法以及化学素养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化学学习。而复分解反应是“酸、碱、盐”知识的精髓,更是难点,有教师说学生在“初中化学上学期不分上下,下学期天上地下”就是这个道理。“酸、碱、盐”的教学内容的特点有“五多”,即基本概念多、物质种类多、反应规律多、实际运用的多、题型变化多,因此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是突破本专题的关键。

【关键词】酸;碱;盐;特征粒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要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2019年6月2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要“提高学生智育水平,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教学策略是高效课堂永恒的主题 。

初中化学“酸、碱、盐”专题的课本设计是通过常见几种酸碱盐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分类思维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形成物质的共性,既能减轻学习负担,又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但大部分学生在本课题的学习后还是存在知识点常错,混乱,应用无从下手学习状态。根据2017、2018以及2019年广州中考年报分析,每年中考酸碱盐专题部分分值都在30至35分左右,但得分却在8至15分左右,卷面分比率大,但得分不高,且零分比率也高。下面从几个主干教学策略方面谈谈如何提高“酸 碱 盐专题”的教学效果。

一、把握好课题内容主线,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强化粒子观、分类观,夯实知识基础

“酸碱盐专题”课堂教学中有三大主线:

①常见酸(盐酸、硫酸)→酸的通性→H+→陌生酸的理解应用;

②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可溶碱的化学性质→OH-→陌生堿的理解应用;

③常见盐(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硫酸钠和硫酸铜)→(Cl-、CO32-、SO42-)→陌生盐的理解应用。

通地主线学习,重视代表物质的性质探究实验,规范现象表述,符号表征等基础知识;从指示剂鉴别、溶液粒子组成、PH值测定等方式落实酸碱盐的分类判断,杜绝物质类别分不清,化学式书写不规范(特别是书写酸化学式时只写只写酸根的情况特别普遍),类别分不清,通性肯定掌握不好。

酸碱盐专题的代表物质学习,其目的是强化特征粒子性质学习,掌握特征粒的特性和应用,学生就会全面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发生判断,现象描述,在各类变化题型解答中就会迎刃而解。课堂教学效果也明显提升。

资料1:酸碱盐专题中的特征粒子:

聚焦特征粒的特性,在解题中优先思维,就会找出解题方法和节省时间。如: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判断为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判断为:状态改变(固体溶解、生成沉淀或生成气体)等,这些特征粒子基本特性在解题中应用的引导学生聚焦要点,优先思维,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增加学生学习信心。

例1 (2018广州中考)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CuSO4、CaCO3、Na2CO3、KOH 一种或两种,为了确定该混合物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I: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搅拌,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A。

步骤Ⅱ: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消失,有气泡产生。

(1)步骤Ⅱ中产生的气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该混合物的成分,肯定含有的是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是__________。

(3)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混合物组成,依次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审题时,优先关注本题的核心粒子是OH-,SO42-,CO32-,再从步骤Ⅱ的有气泡的现象,这是CO32-特有的现象,难题化解。同解2019年广州中考23题。

二、运用数学方程式的加减法,突破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知识点难理解的困惑

初中学生在没有学习离子方程式(高中部分)的基础上,是很难理解和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的,但是可以引导学生从化学方程式和数学的方程式等式相似的原理进行简单的移项加减,去同求存,即推导出反应的实质,多年的教学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同时对帮助学生解决:“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题型,也对学生进入高中学生离子反应作出有力的铺垫。如中和反应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例2 (2017广州中考)向K2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右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______        ______       ______

(3)下列物质中能与K2CO3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______。(双项选择)

A.Ca(OH)2B.HCl  C. BaCl2D.(NH42SO4

本题中学生先列出方程式,通过减法,确定反应后的粒子“      ”和“     ”就是K+ 和 OH- 两咱粒子,再从特征粒子特性确定预测现象。这样的方法大大提高准确率和解题时间。

三、充分利用学案导學功能,培养学生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题技巧

酸碱盐专题重难点之一是题型内容较多,阅读量较大,较多学生看到较多的文字,阅读完不明其意,直接安弃了。

例3 (2019广州中考29题)已知金属钻(Co)的活动性与铁相似,请预测氯化钻(CoCl2)的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经查阅资料,钻的化合物相关性质如下:

限选试剂:CoCl2溶液、(NH4)2CO3溶液、Na2SO4溶液、AgNO3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镁条、铜片。

本题是一道酸碱盐专题的综合题,符合教学策略一的主线学习,从酸碱盐通性应用于陌生碱的理解应用,同时学科思维和信息提取题,更多的学生是看到这么多的阅读量,直接放弃了。其实只要抓住“已知金属钻(Co)的活动性与铁相似,请预测氯化钻(CoCl2)的化学性质”把钴换成铁,变成熟悉的物质,就可直接完成做题。

学生害怕大阅读量的题,是因为平时的阅读量不足,阅读理解能力不强,而选择直接安弃。在国家大力落实在各学科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针指引下,阅读理解是素养学生终身学习与工作的最重要的综合素质,不只是某道题加大阅读量,整份卷都加大阅读量。据不完成全统计,广州中考化学试题,从2013年的3700多字的阅读量增长到2019年4400多字的阅读量,同样高考的各科试卷的文字阅读量也逐年增加,每年都有相当部分学生未能阅读完考卷的情况。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考试选拨中起决定的作用,更是今后工作中的能力的利器。一直以来,我们在教学中使用学案,提高了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中的学习参与文字表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同时使学案在课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和查找资料方也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和审题力的提高。

四、运用思维导图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联系和记忆,提高学生学习趣味性

思维导图是世界前三的知识记忆功能工具,使抽象知识网络化形象化,强化知识联系和记忆,提高学生作业的趣味性和参与,极大地减少化学学科的中下面。“初中化学上学期不相上下,下学期天上地下”就是学习酸碱盐专题后,学生对知识记忆混乱不牢固,题型变化多了没有找到突破口,产生大量的学困生。教学酸碱盐专题时,在每小专题后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思维导图的编制,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和梳理,把抽象知识形象化,促进学生的记忆,特别是中下生对这种作业兴趣更大,更有心地完成。如下图,就是部分中等学生画的思维导图,他们花的心思比优秀学生更多,获表扬后,学习动力也更强。

综合上述,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应用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解决专题教学中的知识重难点和题型的解题技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吴世延.中考解读·化学[M],南方出版传媒,2018.

猜你喜欢
酸碱粒子题型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高中化学实验生活化的策略与案例剖析——以“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为例
虚拟校园漫游中粒子特效的技术实现
一种用于抗体快速分离的嗜硫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例说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题型
惯性权重动态调整的混沌粒子群算法
聚焦圆锥曲线的新颖题型
问:超对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