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就要来了

2020-04-26 10:07王溱
走向世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大姨小张疫情

王溱

今年春节是在“四九”里,俗话说,三九四九冻死人。今年的天气不冷,进了“三九”也就冷了几天,虽下了大雪,但随后太阳当头残雪尽去,大地如常。老人们说,该冷不冷未必是好事。

1月23日武汉开始封城,接着专家、政府呼吁过年期间待在家里尽量不要出门,这是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

恰好赶上是春节,该回家的都回来了,能团聚的都团聚了。这个年是亲人厮守时间最长的一年,是同呼吸共命运刻骨铭心的一年,当然也是最“痛心”的一年。老天突如其来给人间送来的一个冷酷而残忍的“礼物”,一时间让整个天空、大地都笼罩在不安、焦虑之中!

街面静悄悄,静得空旷,静得出奇,静得无奈,静得上火,静得叹息。青岛五四广场、奥帆中心的璀璨灯光每晚准时开放,姹紫嫣红、一派艳丽,没有观众、没有喝彩、没有喧闹,只有那闪亮的灯带、耀眼的光彩似乎在告诉大地、告诉世界:这个城市依旧充满着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向上的朝气。

是的,宅在家里很“苦闷”,但这一切都是为了需要,为了明天。跟病毒“捉迷藏”,打“隐蔽战”,最终的目的是摆脱病毒、消灭病毒。认识到这一点,相信绝大多数的人会把苦闷变坦然。

不过我发现,屋外依旧有人,而且不在少数。“我们要沉到街道社区,逐户排查,不外出怎么行啊?

“我可以不外出,但老公不能,他是警察,越在此时越不能离岗。

“不断有领导来我们这里检查,必须有人陪着,总不能把领导晾在那儿不管吧?他们也是为了市民的健康和安全啊!”

面对这些“苦诉”,相信无人无言以答。是啊,有些人,可以宅在家里不动,像本人,退了休一身轻,还有那些从事建筑、机械、园林、个体经营的,一时半时不出工影响不大,再就是学生,早一天晚一天开学也无妨。但有些人却不能一直“闷”在家里,必须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否则,人们的生活难以正常运转。

超市、菜市场里的员工要正常上班,食品、蔬菜的供应一刻不能停止。民以食为天,断了粮草后果可想而知。人们担心和需要的蔬菜、米面、食品,只有供应充足,价格平稳,才会消除人们的担忧和恐惧,才能给人莫大的宽慰和安抚,也才能更加激起人们同心协力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医院首当其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是关键时刻,哪一个医生护士能安心宅在家里静观其变,还不都在医院里严阵以待,枕戈待命?公安干警更是一马当先。危难之际,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地铁、公交车的司机、乘务人员依旧要坚守岗位,武汉的交通暂时停运,但全国各地的几百个城市交通还在运转。尽管在运行的间隔时间上有所变化,但只要车轮动就要有人操作。还有飞机、火车,人再少也要起飞运载。南来北往,国内国外,于公于私,十几亿人口,谁能保证原地不动?最不可缺失的是那些保洁人员,宅在家里垃圾成倍的增长,不及时运出去,造成污染不说,很可能酿成新的“病源”。小区里时常见不到人,但只要见到十有八九是戴着口罩穿着工作服的保洁人员,他们现在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有牺牲精神的人,没有他们很难想象小区、街道、城市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我在想,紧急时刻那些依旧在外忙活的人不想宅在家里、不想平平安安度过危险期、不想与亲人聚在一起“生死与共”?这个简单幼稚的问题无需回答。人是感情动物,七情六欲是每个人的基本生存细胞。为什么奔向武汉疫区的那些医务人员会抱着孩子、搂着亲人泪流满面、哽咽无语?那是要去火线、去战场,吉凶未卜、生死未卜。他们不想宅在家里吃吃喝喝、看看电影、玩玩游戏、看看书、写写毛笔字?但是他们不能,责任、义务,加上崇高的敬业精神,让他们只能忘记自己、忘记小家、忘记胆怯、忘记危险,义无反顾地走出家门。

初一早上,一位朋友发来微信:要不要去看看马大姨?她可是孤身一人啊,平时逢年过节街道、邻居都有人去探望拜年,今年疫情肆虐,恐怕没人去登门了。马大姨一定很难过、很伤心。早年丧夫又无儿无女的马大姨跟朋友原本是邻居,两家来往频繁,亲如一家。我就是在朋友家认识的她,那是一位很慈善的老人。“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吧,今年特殊,马大姨会理解。”我劝道。“电话是打了,听声音倒是挺乐观。但马大姨是不愿给人添麻烦的人,有困难也不会轻易开口。朋友显然有些着急。我担心朋友把控不住,擅自出门。他一個人倒无所谓,问题是家里还住着两个年幼的孙子孙女,于是再三规劝,直到朋友“发誓”服从大局,才结束通话。初三朋友又来电话,一听甚是欢喜。原来马大姨来电话了,说社区的人来访问过了,虽然是隔着玻璃戴着口罩,但非常时期危难之际能想着孤寡老人这点就让人感动。她们询问马大姨需要什么?开始马大姨不好意思说,楼长就问,“家里蔬菜备了多少?”这句话问到点上了。马大姨家里还真没多余的蔬菜。于是下午社区的人就把几颗大白菜和一些萝卜放在了马大姨的家门口。

这消息听了让人感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尽管宅在家里,但有人挂念着、想着,这世界充满了爱。再想想那些走家串户忙里忙外的社区大妈大叔们,他们也真不容易。在病毒不明的环境里奔走,没有点牺牲和奉献精神,迈出一步都难!后来发现,社区里时不时的有人要走出家门,背着喷雾器为小区院子喷洒消毒水,为电梯消毒,还要巡视看看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牺牲我一个,幸福大多数。危难关头是境界高低的试金石,许多人不仅经得住考验,而且做得让人敬佩、叹服。

校友在朋友圈里发微信和照片,告知他的外甥作为市里第二批赴武汉援助医务人员已出征。照片上12名穿着大红色羽绒服的医务人员,齐刷刷站在机场候机厅外,面前立着拉杆箱,上面写着“武汉加油”4个大字。这是来自青岛不同医院的医务人员,看上去脸上洋溢着朝气,估计年龄都不会太大。朋友圈里有些人认识他们,见过他们,曾经找他们看过病,接受过他们的护理,或者听他们普及过医疗知识。他们家里也有老人、有丈夫、有妻子、有孩子,但为了支援武汉,为了战胜疫情,毅然决然地走向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这是赴汤蹈火、生死度外,是真正的英雄。我们都给校友点赞,并请他转达对其外甥的敬意。尽管这是来自宅在家里人的心声,但此时大家的心已随着援助医疗队的足迹飞向了湖北,飞向了武汉。因为朋友圈里这些天不断会看到青岛援助人员发来的前线报告,他们中有的在黄冈,有的在湖北其他地市,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1月30日医疗队统一安排理发师给队员们理了发,一些女医生女护士告别了飘逸的长发,变成了“娃娃头”。但她们无怨无悔,心里含着泪,脸上却带着笑容,在“咔嚓、咔嚓”的声响中,终结了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留下的乌亮美发,开始以新的姿态迎接艰巨而光荣的人生使命。正如“光头明志”护士单霞所言:用我及腰长发,换你健康平安!宅在家里的人从心底由衷地为这些家乡医务人员感到骄傲、自豪,相信我们这座城市会因有了他们而更加美丽。

从1月23日开始,跟千万个家庭一样,本人一家一直宅在家里,吃年夜饭、看春晚、睡懒觉、在手机上读新闻、跟亲朋微信聊天,偶尔上网打打扑克,一切平淡、正常。但正月初五晚上女婿要出门了,乘火车去远在300公里外的临沂值班。‘‘全副武装”的女儿开车送他去车站。这是“宅家”后第一次家人出门。看得出,女婿有些恋恋不舍,9个月大的小外甥女还不会说话,但又是那么的可爱,一双美丽的大眼忽闪着,总是在女婿的身上看来看去,好像预感到要发生什么。但女婿不能不走。他们那个商场里还有几十户商家在营业。人们的生活需要正常运行,商家是基础,管理工作自然不能停摆。女婿必须到岗。女婿出门时,小外甥女没有哭,也许她也知道,特殊时期爸爸离开是为了大家,为了更多像她这样的孩子。

实际上,像女婿这样只能短暂宅在家里的人不在少数,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摊上。疫情是严重,但生活依然要过下去。只要生存需要,总有人要去操劳、去运转、去付出。世上永远不乏默默奉献者。

在青岛有位58岁的医生,17年前就曾参加过抗非典,现在新型冠状病毒来了,他又积极报名要求上“前线”考虑到年龄和体力等诸多因素,院里最初没有把他的名字列在疫情防控小组名单里,他得知后找院长,硬是开“后门”把自己塞了进去。每天他们在青银高速口收费站承担查控任务。数九寒天,北风刺骨,一站就是12个小时。但从未听过他一声抱怨。这是在战斗,与“病毒”抗争,没有任何理由说“不”!铿锵有力的声音,仿佛让人看到了寒风里站着的那些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查控工作人员的身影,他们的任务看似简单、乏味,然而正是他们的“把守”和“较真”,有效地切断了“病毒”的蔓延,让更多的人在健康中消除了“担忧”。在青岛市崂山区有位被称作“二万步”的姑娘。90后的小陈负责对130户村民进行防疫宣传和摸底。几千名居民,她挨家挨户仔细核实。出租屋、流动人口、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一个都不少。为了查实2名陌生人员的情况,她爬高山、抄小路,穿行在厚厚的残余积雪路上,徒步21000,终于在山沟一个民宿里找到了这两名外来客。查明是非疫区来的也没接触过疫区人员,才放心离开。网上有张小陈的照片,她穿著深蓝色的“职业装”,戴着浅蓝色的口罩,手里拿着本子和笔,正在跟一位村民谈话。那年轻的身影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位意志坚定、办事认真的社区网格员。然而这场与“病毒”决战的大军里,正是有了像她这样的年轻一代,才会让人信心百倍。

水火无情,疫情更是冷酷残忍。新型冠状病毒突然袭来,无异于“祸从天降”,打乱许多人的“美好”计划。本人就深受其害。本来计划好一出正月十五就去吴哥窟欣赏柬埔寨的古老建筑和文化,然后再去迪拜看沙漠、看清真寺。现在一切化为泡影。说起来这算不了什么,出去玩总还有机会,不一定非要在既定的时间里。然而结婚这种一辈子的大事突然被“取消”了,那实在是“遗憾”和“伤痛”。然而青岛一位姑娘就“不幸”摊上了。在市北区疾控中心工作的小张原定2月2日举行婚礼,酒店、请柬该定的早定了、该发的早发了,甚至婚礼彩排都如约进行了,但1月20日听到疫情消息后,出于职业的敏感和本能,小张跟未婚夫商量决定取消原定的婚礼。当时情况还没那么“紧急”,上级也没有出台停止酒店等大范围聚会的通知,小张的决定令许多人不理解、不赞同,然而小张的决心不变,理由很简单却不容“辩驳”:我的工作就是防疫,现在疫情蔓延,没有再比工作更重要的了。小张没“捞”着宅在家里,单位就是她的战场。每天轮流值班,24小时不断人。她负责“应急物资库房”,要及时更换和补充防疫物资。宅在家里的未婚夫火急火燎,却不能打电话。“厉害”的小张要求他不准随便打电话,有事她会主动打给他。

疫情什么时候过去不知道,婚礼什么能举行也不知道。但小张很有信心,不久后的某天她和未婚夫一定会满脸笑容的出现在婚礼大典上,亲朋好友一定会给他们送上最美好的祝福。实际上,她已经是大众心目中那个最可爱最美丽的新娘了!

写到此处,有人在敲门。

您在网上订的蔬菜放在门口了。祝您平安!——是快递小哥。

又是屋外奔波的人。在这不平静的日子里,有多少令人不平静的人在坚持、在努力、在奋斗。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宅在家里的人才会安心,天下才能安宁。

这个春节的气温不太冷,或许预示着天早早就要暖起来,这也意味着春天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立春已过,再过几天后春雨将至,不到一个月就是春分。春天就要来了!不远的一天,我们将重新呼吸着春天的新鲜空气,大步行进在希望的田野和城市宽阔的大路上!

猜你喜欢
大姨小张疫情
醉酒的大姨
今天忙不忙
我等你
疫情中的我
上门做客礼先行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巧妙的奉承
谁逗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