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山
从早晨到黄昏,几乎都在阅读李修文新出的散文集《致江东父老》,即使是吃午饭,也是边吃边看,读到精彩处,全然忘了自己正在吃饭。如同陶渊明所言:“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满满的苍生,满满的慈悲,满满的热血如画面一样流淌出来,平稳一下五味杂陈的心绪,那一篇篇文章中的人物在眼前晃动,在心中回旋,挥之不去。越咂摸其味愈加浓郁。由衷地感受到了你不努力,真的不会知道什么是無能为力。由此想起了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所说的:“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我想,这句话就是这本书内容本质的最好诠释......
对底层百姓人生的焦虑和对现实生活的独思,简洁精粹而韵律感极强,极具感染力震撼力,甚至直接穿透人心,包括那些深沉的思考,作者用如椽之笔写下了所见、所感、所思、所爱,也写下了平民百姓的情义与悲欢。时间长了,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文字,都会不招自来地跳出来,在唤醒记忆的同时,让人对生活、人生有了新的心得,新的感悟。由此深深地感受到这本书不仅是写的世上大多数人的人生,也是写的你,写的我,写的我们悲欢与共的生活。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江东父老,而在这本书中,他们是《小站秘史》里的那贫穷的母亲和孩子,是《何似在人间》中爱上疯子的士兵,是《白杨树下》的姑妈和表姐,是《在春天哭泣》的诗人,更是《穷人歌唱的时候》中那个依靠唱歌获取力量的中年穷人......
天下皆为江东,河山即是父老。杨绛先生说得好:“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本书,看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百态,同时也看见勇气,力量和情义。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记忆深处里的人活过的样子。你没有穷过,不会知道缺钱的滋味;你没有房贷,不会知道这座压在肩上大山的那种不堪重复。世上没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正像当代著名作家方方所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
作为读者的我们,阅读这本书其实就是和记忆深处或印象中的江东父老重逢。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只有艰辛。苦到深处,什么都说不出,只有一声声长长的叹息。随后抹一把脸,揉一揉眼,继续生活。“苦水里浸泡过的心却偏偏不肯被驯服。”(《致江东父老·自序》)活在这个世上,除了生死,其余的都是小事,甚至谈不上是事儿。
“只要月光高高在上,一切就都来得及。”所有熬过的苦,都是通往充满希望的将来所必经的磨难。由此回忆起电影《喜剧之王》中的那句精彩对白:“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也不是。天亮后会很美的”。